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清幽凄怜的意境美,孤芳自赏的人格美及物我合一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诗中似陶渊明平淡风格者为数并不多,更多的是奇险之作。柳诗之奇表现为:题材奇异、构思奇妙、语言奇特。柳诗之险主要体现在用韵方面。柳宗元部分诗具有奇险风格的原因在于:好奇的个性;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柳宗元的奇险诗因难见巧,是达到平淡境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傅山(1607—1684)字青主、青竹、公他,又名真山,山西阳曲(今属太原市)人,明亡后出家为道士,自号“朱衣道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对诗文、书法、绘画、医学等都有研究,并且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他的美学观点,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他自己的独特性格。这个独特性格,就是他  相似文献   

4.
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可以启发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更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读李乔的短篇小说(指《春的脚步声》收入的短篇小说),首先感觉到的是:吸引了作者的是历史变革冲击波潜入人物性格心理引起的冲突。他专注地审视民主改革时期凉山社会内部既成观念的动摇,人与人关系变动及其在这种关系中呈现出的人物内在美。作者思考的重心是这些人物自身的进一步解放,他们对自身幸福追求的合理性。作为彝族人民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派诗歌的审美必须要有独特的感悟和与诗人心灵的相通。诗歌的创作和解读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一首诗的解读必须从诗的特性出发,重视情感体验是解读现代派诗歌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一生,富有浓郁的田园牧歌风味,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他的诗歌表达了他的欢乐、痛苦和悲愤,有田园咏唱,也有悲慨怨歌。陶诗的风格呈现出优美与壮美的结合。 从生活的感受到艺术的创造,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托于形象、融入意境,诗歌风格就是由形象和意境呈现出来的风貌特征。我们看陶诗中塑造的飞鸟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最有才华.他创作的诗歌不仅数量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诗选择的意象和创造的意境不仅气势充足,境界阔大,而且清新秀丽,境界优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壮美的也是优美的;抒发理想抱负,庄严、圣洁、伟岸,给人的美感是崇高的;抒情叙事"骨气奇高"、"情兼雅怨",遣词造句"词采华茂"、"体被文质",不仅具有"骨气奇高"的刚健美和"情兼雅怨"的阴柔美,而且也具有质而有文,文而有质的辞采美,对偶工整、音韵和谐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9.
论诗歌意象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意象”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内在本质与外在形态的区分。文章分析归纳了诗歌意象的审美特性有以下功能,即:对诗人思想情感意念表达的间接性和表现对象的陌生化的追求;使诗歌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得到产生与滋养;是诗歌具体与抽象、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之重要实现方式;是诗歌艺术审美的象征性与多边性产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姚合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主要表现为雅正传统的继承、清丽诗风的发扬、质朴作风的实践、清幽闲远意境美的营造、峭拔体势的构建和谨严法度的遵循等方面 ,并在诗歌中表现得浓淡不一 ,这种审美追求直接促成了姚合诗歌独特艺术风貌的形成 ,并对晚唐五代诗人的审美心理及创作风格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而也奠定了姚合在唐诗史上自成一家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史、美学史以及美学资料、诗话选编一类的书出版了不少.它们对于黄庭坚的诗歌审美理论,或者无所顾及,或者顾及而没有抓到痒处,或者更从反面立论,说“黄庭坚忽略了诗的审美特质”,他的诗论干扰了“探索诗的内在审美特质”这一“宋代诗歌理论的主流”,是“阻碍文学健康发展的逆  相似文献   

12.
宋人对柳宗元诗歌的认识和评述 ,随着宋诗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北宋诗文革新作家欧阳修、梅尧臣充分肯定了柳诗刻画山水、摅写忧愤的特点 ,苏轼则对柳诗“简古”、“淡泊”的艺术特征 ,作了深刻的揭示和精辟的论述。北宋后期以后的诗坛上 ,“江西诗派”盛行 ,他们一方面坚持柳诗学陶、质朴简至的看法 ,另一方面则从字法、句法、章法等形式技巧上探讨柳诗。南宋后期 ,严羽、刘克庄也对柳诗发表了许多见解 ,其要旨是从艺术特征以及柳宗元其人其诗的关系上进行论述。总之 ,宋人对柳诗的评述大体上揭示了柳宗元诗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清初遗民诗人中,归庄以其孤傲苍凉的呐喊,为我们留下了一位不合作者在天崩地解的特殊时代,在孤独凄凉的人生境遇中顽强拼搏的心灵轨迹。归庄诗风以明亡为界,前后两期变化明显;前期淡雅明快,后期意辞酸苦。而诗人独特审美情趣的形成,又与一定的诗学渊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杨时诗歌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既有理学家的哲人之思,亦有文学诗人的一般情怀,这二者或表现为“诗冶与“思冶的较为完满的圆融性,亦表现为“道德相冶与“物象相冶的并峙两分,作为理学家诗人情怀发抒的作品则展示了理学诗人杨时多层次的心灵现实。杨时诗风主以中正平和、雅澹从容,亦不乏昂扬豪迈、雄肆苍健之风。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诗歌的民间比现实社会受逻辑规则限制的民间更为开放和自由,这种虚拟的空间由于具有网络无远弗届的匿名性而呈现出狂欢化的审美表征。它采取的诙谐的文化态度和审美形式,体现出民间反抗中心和权威的智慧,其于文本中呈现出的形同质异的讽刺性模拟、语境错位的黑色幽默、暗寓解构的嘲讽笑谑,成为网络民间最典型的审美表征。但网络诗歌的民间具有的极端自由的色彩和藏污纳垢性,导致诗歌的审美表征从审美到审丑的偏执发展,由此引起的网络诗歌的热点和争议确实很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是中唐山水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山水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旷远幽深的审美取向、弃恶取美的审美态度、苦乐并存的审美体验以及因人而彰的审美认识上。这四方面所建构的山水审美思想既受儒、道、释传统美学的影响,又带有柳宗元贬谪生涯的独特感受和思想印记,且对后世山水创作和审美思想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意象、色彩、词语等艺术材料的运用入手,深入地研究了孟郊以主体的需要出发建构独具个性特征的审美意境的艺术审美取向,揭示了孟郊诗歌创作中,人格同化自然,客体为主体情感所包融的内在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8.
口语叙事的纯朴美、含蓄蕴藉的弹性美、节奏鲜明的音乐美和隽永深刻的思辩美是舒婷诗歌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在诗人们纷纷于传统与现代的围困中进行语言实验与改革之时 ,研究舒婷诗歌语言的审美风范和个性姿态 ,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审美情趣是一个变动的历史范畴,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乃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等种种社会条件交汇的产物,因此每一特定的审美情趣也就必然映现着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色泽,所以不仅对每一个时代审美情趣的研究,必须从产生这种审美情趣的种种社会条件上着眼,而且对于审美情趣范畴的研究又可以使我们从如同列宁所说的“网上纽结”的角度去更深地了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的审美情趣既然是多种社会条件交汇的产  相似文献   

20.
孟郊的诗歌高而寒,深而寒,具有以高洁为中心的清、凄苦的审美意境,是诗人在他贫寒清苦的生活环境里保持寒松般的高尚情操的外化形式,因此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孟郊品性高洁、正直、坚贞,始终不渝地追求完美的人格,从而决定了他在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上和贫穷饥寒的生存环境中显示出了不合时宜、狷介耿直的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