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农村居民的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农村居民语言使用情况的入户调查显示 ,藏族农村居民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在公共场所、新闻、出版、影视活动中主要使用藏语 ,在家庭生活中均使用藏语 ,不使用汉语和双语。 90 %以上的被访户认为发展西藏需要学习汉语文 ,80 %以上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达到汉藏双语兼通的程度。西藏农村和农牧民更迫切地希望掌握汉语文和藏语文。这表明 ,1 994年以来开始实施的双语教育政策 ,不仅在西藏城镇 ,而且在农村地区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得到了绝大多数藏族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相似文献   

2.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靳玉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汉藏杂居地区,汉语对藏语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它早已成为汉藏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反过来说,藏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特别突出的,比如,青海方言里“把”字句应用得相当普遍,它的作用在于提前宾语...  相似文献   

3.
吴安其先生的新著《汉藏语同源研究》新近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 8章 ,50余万字。近年来 ,在语言系属分类上 ,汉藏语系部分语言的归属问题仍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和难点。研究汉藏语言系属关系的传统理论方法正受到挑战。吴先生的这部新著试图从较新的角度研究汉藏语言的系属和分类问题。全书围绕着方言和谱系树、汉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藏诸语的文化源头和支系、古音构拟以及汉藏诸语的同源关系展开论述。本书借用考古学和民族学的新成果 ,论述了操汉藏语民族之间的文化渊源关系 ,界定了汉藏语的谱系关系 ;运用丰富的语料从汉藏诸…  相似文献   

4.
清代藏学汉文文献中保存了几个小型的汉藏对照词汇集,分别是《西藏见闻录》中的《方语》,《卫藏图识》中的《蛮语》以及《康輶纪行》中的《蕃尔雅》等,这些词汇集在词语分类及释义上各有特点.这些材料是藏汉文化密切接触时期的产物,能够为清代藏语方言以及语言互借现象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汉医药学中的活(黄)类药用植物源自羌藏地区,其名称属古藏语或古藏缅语借音.因湟水流域盛产此类植物,湟水及其支流浩门水的名称也来源于这一类植物的古藏语类称.浩门水、湟水的释名也有助于揭示河湟地区历史地理和古史传说中的某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景点名称翻译是旅游资料翻译中的首要任务,当前西藏景点英文名存在多个版本,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以西藏湖泊类景点英文名为研究对象,对现存英文名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其翻译主要围绕选择何种标准使译名规范化的问题,并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两套主要标准,即我国制定的国内标准和国际通行的藏语地名标准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翻译目的论对西藏湖泊类景区名称翻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目的原则可以较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西藏景点名称翻译时宜以游客为中心,采用国际上关于藏族地名的通行译法,这对景点名称的规范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于今年8月17日——19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主办。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任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我校朱德熙教授任组织委员会秘书长。这是社会科学领域内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汉藏语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系之一,很有研究价值。1968年美国一些汉藏语学者发起举行了第一次关于汉藏语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最初名为“汉藏语构拟会  相似文献   

8.
从川西重镇雅安出发,经过西藏的康定、昌都,到达拉萨,再到尼泊尔和不丹,这是一条非常奇特神秘的古代商道,被称为川藏茶马古道,它从唐代开始距今已存在1300多年。这条古道对促进汉藏贸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茶马互市"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巩固汉藏民族团结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藏族民间谜语琐议谈士杰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它是民间表现人民智慧、测验人民智慧、培养人民智慧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的特殊形式。藏族民间谜语,古藏语称“德乌”。在现代藏语中,因地区差异,称谓不一。安多藏语称“楷”,西藏口语称“嘎凑”,玉树地区至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研究汉藏语词的语音结构和语音演变规律入手,提出适合于汉藏语同源词历史比较的新方法:"顺向"的历史比较法。  相似文献   

11.
乾隆末年成书刊印的《卫藏图识》是一部具有特色且影响较大的清代西藏地方志。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专设"藏语"一卷,对所收藏语词进行词汇分类、标注读音及研究,这在清代西藏方志编纂中均可视为是首创。《卫藏图识》"藏语"卷所载资料既具有藏语史、藏语方言研究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志和清代藏汉文化接触与交流研究的价值。专记藏语的《卫藏图识》"藏语"卷在清乾隆末年出现,以方志文献形式有力证明了这一时期内地与西藏地区关系更趋紧密及人员往来已得到进一步增强,也反映了此时藏汉文化接触的日趋频繁。虽然《卫藏图识》"藏语"所收词汇量有限,并未涉及藏语语法,对藏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也显得十分有限,但反映并代表了清代西藏地方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百科新知     
中外科学家通过对中国22个省市的汉族人群以及云南、西藏、青海等地藏族人群的男性Y染色体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人群和藏族人群具有共同的特异性Y染色体的类型,而此种特异性Y染色体的类型在世界其他人群中很少见。这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充分说明了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的祖先属于同一起源。 此外,语言学的研究也印证了“汉藏同根”的观点。语言学家们早就发现,汉语和藏语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十分相近,并将它们划归为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共有360种语言。  相似文献   

13.
国内藏语学者一般将藏语分为三大方言:1、“卫藏方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2、“康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的昌都地区;3、“安多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等省。安多藏语分布地区广,多半是牧区,也有一部分是半农半牧区及农业区。总的讲来,这一方言内部的差别较小,彼此交谈并不产生困难。它同其他藏语方言一样,都是从古代藏语演变发展来的,并在语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蒙古帝国初期到满族统治期间,蒙古与西藏有着长期的紧密联系,因此,藏语中有着大量的蒙古语借词。许多学者,诸如B·劳费尔和N·罗立赫对此作过有益的探讨。蒙古与西藏的自然关系较好地反映在他们之间的语言交往中。反过来讲,蒙古语中也有藏语借词,大多数用于宗教事务中,特别是在佛教术语中。藏语中的蒙古语借词用于世俗领域,许多是行政用语和称号。如藏语达尔罕(tár-hán)——蒙古语达尔罕(dràhán);藏语札萨克  相似文献   

15.
考古发现表明,从旧石器时期到吐蕃时期,西藏文化与祖国内地文化的交流是明显的。从唐蕃关系、宋代与六谷部及厮关系看,汉藏友好往来是主流。元代招服吐蕃,实现了中华民族大统一。汉藏关系自古以来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6.
一 一般说来,敦煌石窟的吐蕃文书都可以作为研究古代藏语的资料,因为它们提供了公元八、九、十世纪之间的书面藏语样品,无论就语音、语法和词汇那一方面来讲,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见到不少语言学家利用吐蕃文书中的历史、文学和佛经卷子进行深入的语言学研究,写出一批重要的论著。 应该注意到就在敦煌吐蕃文书中还有一批专门为所谓狭义的语言学研究服务的资料,是用藏文逐字译注汉音本的或汉藏对音本的佛经和文学作品,早已为藏学界和语言学界所重视。现在,我们把与此有关的六个卷号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侧重介绍敦煌本《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汉藏对照词汇,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汉藏翻译中,忽视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规律,硬套汉语的词、句结构框架.抹杀藏语言的民族特色.到处都有三联式、合并式、脚注式、临摹式、改革式、模糊式、代替式、罗列式等八股文式的严重弊病,使地道的藏语变成了“汉话式的藏话”,不懂汉语,很难理解。广大僧俗群众已很不满,想看又不愿多看。汉藏翻译步入歧途,由来已久,再不拨乱反正,已很难起到应有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熬茶布施政策是国民政府"从宗教上推动政治"策略的重要体现。依此政策,国民政府在西藏地区的著名寺院进行熬茶布施,希望以此在西藏构建起支持中央的基本力量,从而达到改善和恢复中央与西藏政治关系的目标。实践表明,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汉藏隔阂,融洽了汉藏感情,密切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汉藏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不论是面的扩展还是点的深入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研究的理论和手段也较前有了进步,研究队伍的人数、发表的论著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所涉及的领域、解决的难题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认为80年代以来汉藏语学界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语言调查研究、语言系属研究、声调研究、语法研究、汉语与少数民族语互相影响研究等几个方面,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较多,发展较快。下面以我国汉藏语学者的研究情况为主进行概述并加以评析,以期对近年来汉藏语言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个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一、巴尔蒂人操藏语的由来 巴尔蒂话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巴尔蒂斯坦Balti stan)91%的居民所操的语言。国外学者一般视它为藏语西部方言。 巴尔蒂斯坦中的“斯坦”(stan)是波斯语,意为“地区”。巴尔蒂人自称其所在地为巴尔蒂尤尔(Baltiyul)尤尔(yul)是藏语,也是“地区”的意思。我国藏族和拉达克人称这一地区为巴尔蒂(Balti,藏文又作Sbalti),称其居民为巴尔蒂巴(Bal-ti pa)。伊朗传教士称这一地区为Tibet-khord,khord是波斯语“小”的意思。因此,巴尔蒂斯坦又有“小西藏”之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