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3年是美国政府实施北极战略力度最大的一年,这是白宫和五角大楼日益认识到其在北极事务上严重落后于其他北极国家而做出的补救措施。对于北极这个充满希望的"新边疆",奥巴马政府将推行"向北看"外交,在北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以争取东北、西北航道的自由航行权和北极事务的主导权。尽管美国步入战略收缩期,其北极新战略的落实还将面临诸多障碍,但美国这一新变化必将给北极地缘政治、经济乃至地区治理产生重大影响,这值得我们去分析和预判。  相似文献   

2.
小布什政府的东南亚政策主要关注于反恐、发展双边经贸和扩展民主。由于缺乏连贯、全面的战略安排和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该地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出现"失衡",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不升反降。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在确保其东南亚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全面介入该地区的各项事务。本文旨在分析这一调整的动因及其对该地区权力格局演变和地区安全秩序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应高度关注美国的北极战略立场。北极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区域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延伸,集聚着两国战略资源的持续投放。在中美结构性矛盾逐渐升级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战略致力于提升美国在北极地区的竞争优势,维护美国的北极利益,限制域外国家深入参与北极事务,最终构建从印度洋到北冰洋的对华战略包围圈。竞争性抵制的拒阻思维,是当前美国政府应对"冰上丝绸之路"的决策必然。但囿于经济实力、战略资源等方面的制约,美国选择与盟国联合拒阻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相应的战略构建为"冰上丝绸之路"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北极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有可能出现中俄主导的以东北航道为基础的"冰上丝绸之路",与美加主导的以西北航道为基础的"北美北极走廊"并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美国干涉南海问题的政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凡 《太平洋学报》2011,19(11):82-91
伴随美国全球外交战略的调整,奥巴马政府强势介入南海问题,使南海争端的复杂化和国际化几成定势。美国南海政策与其亚太政策的目标一致,在于加强其对该地区安全事务的领导权和预防地区大国崛起的挑战。本文从中美互动、美国与东盟互动以及中国与东盟互动的三个视角,对最近几轮(特别是2011年夏季以来的新一轮)南海争端进行再观察,厘清美国逐步积极、深入介入南海问题的政策转型轨迹,及今后将长期对我解决南海争端进行干预的政策趋势。同时指出,南海问题的实质是美国的霸权边际与中国影响力扩展的必然碰撞,中国需用有战略高度的新思维应对之。  相似文献   

5.
历史地梳理美国对亚太的关系,美国从未离开过亚太,而且美国对亚太地区一直是高度重视。随着中国的崛起,奥巴马政府选择"战略东移",并采取一系列对华战略。机制建设、经济霸权、意识形态控制三个变量是美国推行其亚太政策的一贯做法。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名义上是合作,实质上却是遏制;名义上参与亚太事务,实质上为维护其霸权。通过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实质的剖析,可以为中国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参考,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波兰的北极外交非常活跃,主要集中在北极科研领域,北极地缘环境的变化必然推动波兰北极外交政策的更新。为进一步明确波兰在北极的经济与政治利益,2015年3月,波兰政府出台了《波兰的北极政策:关键地区与优先行动》,其标志着波兰完成了参与北极治理的战略规划。波兰采取在欧盟、北约、北极理事会框架下进行多边合作的方式参与北极事务,不仅增强了本国安全,同时提升了波兰的国际地位。利用在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国身份,波兰在不同国际舞台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不仅推动北约、欧盟增强在北极事务的存在,而且创造了"华沙模式"——加强北极理事会非北极国家与北极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本文尝试梳理波兰北极政策的演变过程,阐释其在缺乏经济和战略利益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其北极科研领域的优势地位,进而构建连贯性的北极政策。  相似文献   

7.
北极外交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北极外交经历了早期的以北极科学研究以及北极科学合作为主导的北极科学外交阶段、21世纪初以加入北极理事会为代表的争取"身份承认"的北极身份外交阶段。在"身份升级"之后,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进入到"怎么做"的阶段,中国的北极外交也应适时作出调整。在进一步推进北极外交的实践中,首先需要厘清不同阶段中国在北极地区的不同利益,在此基础上制定北极外交战略,对北极外交活动进行统领性的战略规划,进而加强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的机制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多层面行为体在北极外交中的能动性,构建多主体、多领域、立体式、双向度的北极外交实践模式,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实质性存在",最大限度地拓展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东盟政策是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与合作进程的重要变量,对其政策走向的研究,是保持东亚一体化良好局面,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的一项重要研究议程。奥巴马时期,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驱动下,美国加强了与东盟关系,试图以东盟多边机制为着力点,主导东亚区域一体化与合作进程,平衡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然而,这一政策未达到预期效果。特朗普上任后,美国新政府对东盟政策出现变数,在参与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进程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兴趣可能会减弱。但从美学界讨论、官方文件、政策实践方面来看,美国不大可能改变已有的亚太战略目标,在调整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方面,余地也比较有限。这意味,美国参与东盟区域合作议程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9.
对北极事务的科学探索以及对北极问题的科学认知是有效应对北极问题的基石,科学外交是国际社会参与北极治理的新形式。为维护北极权益、巩固北极伙伴关系以及在大国竞争中获得优势,美国通过发布科学报告、签署科学合作协定、主办国际科学多边会议等方式在北极地区践行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和领域多面化的北极科学外交。美国北极科学外交的开展一方面维护和拓展了其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使美国北极科研活动受制于北极地缘政治竞争态势。面对美国将北极科学外交“工具化”的趋势,中国应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通过开展双轨科学外交,建立北极科研数据中心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北极科研组织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维护在北极地区的合法权益并推动北极事务的善治。  相似文献   

10.
自2016年后,美国将与中国的竞争放到了战略议程的重要位置,而科技与经济领域成了主要的侧重点。本文将以五眼联盟为研究对象,探讨美国如何塑造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加拿大等同盟国在限制华为5G项目的政策选择。本文发现在美国的战略议题发生转变后,其盟国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在不同程度上配合美国,这说明美国有较强的塑造盟友政策的能力。美国的盟友基于成本-收益调整政策是其在应对华为5G项目的主要动因,这其中与美国存在相应的讨价还价,而美国也会依据这些盟国的战略价值,进行相应的回应,使其配合主要的战略议程。  相似文献   

11.
北极地区的治理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合作,其中中美两国的合作对于实现北极地区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两国应将北极理事会作为促进北极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并推动其朝着更加有利于观察员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方向改革。在应对北极地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时,中美两国在资源、安全以及科考等诸多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同时,两国致力于寻求多渠道的合作。中国是北极地区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将秉承尊重、合作与共赢三大政策理念参与北极事务,不断推进与美国等北极理事会成员国的合作,实现北极地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北极政策的发表,中国政府表明了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立场、政策和责任。它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理念。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源自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判断、对身份的认定以及对北极事务主要矛盾的认识。作为地缘上的"近北极国家",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外交、经济、技术和市场容量的优势,有助于中国在维护北极地区安全、绿色利用北极资源、平衡北极域内外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极问题演化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逐渐升高,北极问题的世界政治经济色彩越来越浓厚。从与北极问题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国际航线和资源能源等领域的影响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北极相关战略政策等方面来看,北极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从美俄、东北亚地区、欧盟等国际地位的变化来看,北极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此作用下,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将会进一步向北转移。世界大国在未来都会与北极问题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抓住机会积极争取北极权益、不关注和重视北极问题的发展趋势,势必会丧失占据下一轮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转变优势地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北极地区除北极沿岸国的主权区域和管辖权区域外,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公海区域,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其应该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实行全球治理,而非由北极国家共治。作为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北极理事会缺少国际法基础,我国不应将加入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成就,更不应将北极理事会作为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平台。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是符合国际法要求的合法组织,北极地区的治理适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区域制度,而不是某几个国家或组织制定的区域性条约或规章。我国应在增强北极地区实质性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调整参与北极事务的工作思路,依托符合国际法的国际组织实现对北极的治理,同时加强对北极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和理论的研究,倡导全球共治北极。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政府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是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构建美国—印尼"全面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展开的。与之前历届美国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对印尼的公共外交虽有一些新内容和新举措,但其基本形式和本质是相同的。信息传播手段与互动方式、公共外交活动的具体内容、印尼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美国—印尼国家间关系,以及地区安全形势等都会影响奥巴马政府对印尼公共外交的效果。通过探讨奥巴马政府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活动,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印尼双边关系及当前美国对东南亚乃至亚太战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孤立主义、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小布什主义以及正在形成的奥巴马主义构成了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主线。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以及"巧实力"与多边合作思想,对于理解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对外政策意义深远;而新保守主义是对小布什政府具有最大影响的外交指导思想。通过梳理苏东剧变后20年来美国对外思想的脉络,可以看出,虽然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不断调整,但维护美国单极霸权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政治领袖的新闻联播奥巴马:长袖善舞奥巴马无疑是本年度最热的政治首脑。他高居《福布斯》全球最有权势人物排行榜之首。然而,奥巴马总统在国际舞台上却扮演了长袖善舞的角色,他在美国的国民支持率也下降到50%以下。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就中美关系及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发布了《中美联合声明》。另外,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以及游览故宫和长城等花絮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负责国防贸易的代理副助理国务卿罗伯特·柯瓦奇透露,奥巴马政府准备重启向台湾出售一揽子武器,其中包括一些新型武器和柴电潜艇。  相似文献   

18.
王志 《社科纵横》2013,(4):40-44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越来越汹涌,对中美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更清醒认识美国贸易政策本质,这需要从体系、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体系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背景;国家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制度保证;社会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社会基础。奥巴马执政以来,这三个层面都呈现出有利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制定的态势,从而成为理解奥巴马贸易政策的关键。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贸易政策是打开国外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美国经济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瑞  杨柳 《太平洋学报》2013,21(6):11-18
北极气候与环境正在经历快速变化的过程,北极的地缘政治和法律问题也随着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变得十分敏感。争取并维护我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北极地区的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为此,我们必须对我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进行评估,构造“中俄北极合作组织”的法律框架。本文认为,在中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上要充分行使在北极事务活动中的参与权,保持我国在北极航道上的航行存在,从北极气候变化直接造成我国气候灾害的情况入手,努力将军事问题和经济问题分开考虑和解决,围绕着北极争议的共同点来寻找我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国际秩序是奥巴马政府着力倡导的重构美国世界领导力的对外大战略。这种大战略思想秉承了威尔逊自由国际主义的思想理念,强调规则在国际秩序中的突出作用。奥巴马政府国际秩序大战略思想的外交遗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奥巴马政府国际秩序大战略拓展与深化了美国对国家利益的认识。第二,奥巴马政府国际秩序大战略指明了后奥巴马时代美国通过掌控规则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实现世界领导权的大方向,这种大战略思路可能会在未来的民主党政府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三,奥巴马政府国际秩序大战略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为后奥巴马时代的共和党政府通过强调权力秩序观而更好地发挥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