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强征劳工受害诉讼案在韩国进入实质性司法阶段,东亚地区清算日本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责任运动到了决定性转折期。中韩同是受日本帝国主义伤害过的国家,邦交正常化以后的中日关系更饱受"历史问题"周期性发作之苦,中国对日外交似乎也到了考虑设置解决"历史问题"议程的重要关头。通过研究邦交正常化过程和"历史问题"发展史可知,《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的"反省"修辞遮蔽了谈判时对侵略加害历史做出口头谢罪的事实,"密约构造"导致日本侵略战争责任的暧昧化并演变为中日间围绕"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的"历史问题"冲突。日本的有识之士在当时就曾提出战后处理的若干原则,或可为继续战后处理、实现中日"历史和解"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冲突解决研究中怎样理解文化,是冲突解决学派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计划。文化与冲突解决理论从事冲突解决研究的理论家和实验者都承认,这一新出现的研究领域要有坚固的概念基础。在建立这种基础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人类各种特性和人类现实的本质方面。我们人类的一个本质特点是,所有个人都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性,而每个人都在某些方面与他人相同。换言之,人类表现出某种差异的序列性。试图建立冲突解决理论的人们面对的难题,是作出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呼吁两岸东海合作的声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这种合作意向仍面临不少现实困境。通过对"台日渔业协议"内容分析可知,日本为阻止两岸联手保钓,在东海渔业资源上对台湾做出一定"妥协",但却不能忽视台湾当局由此在领土问题上间接对日本做出的实质让步。这不仅引起舆论就对日实质让步的不当行为提出质疑,也增加了在领土问题上与日本后续谈判的难度。此外,该协议对两岸东海合作具有明显冲击,不仅降低东海合作的可能,窄化东海合作的路径,也会错失东海合作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张继文 《社科纵横》2010,25(10):73-74
信赖利益是缔约上过失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其内涵却没有随着缔约上过失理论的发展而作适应性改变,导致该理论内部概念之间有所冲突。本文从比较法的视角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重新为信赖利益定义,使其与缔约上过失理论其他概念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作为地理概念的产生与命名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对南海作为国家海洋领土长期占有与实际控制的事实,并在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民国时期在维护国家海洋国土的斗争中,以"南海断续线"标注于我国地图,既是对"中国南海"传统海疆范畴的考订与昭示,也是遵守当时国际法前提下的主权宣誓,更是依托当时国际习惯法维权的具体手段。本文认为,"南海断续线"具有"中国传统海疆线"的法理地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应条款所规定的历史性权利要件,是不容否定的,这应作为我国与南海周边诸声索国就南海问题磋商与谈判的关键性法理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洁 《太平洋学报》2011,19(11):32-39
本文主要讨论灾难外交对于一国国内民族冲突进程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仅仅将灾难外交视为解决地区冲突的契机之论点,本文认为,当自然灾害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灾难外交可能成为解决冲突的关键变量。通过对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印尼和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经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由于自然灾害对两国民族冲突双方力量对比影响的差异性,导致了各方解决冲突的政治意愿、谈判中的政治立场等决定冲突走势的根本性因素发生不同的变化,最终两国的民族冲突选择了不同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气候谈判开启至今,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变化,经历了"积极被动的发展中国家"、"谨慎保守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三种身份定位。本文拟从国际政治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中国身份定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作用于国际气候制度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后续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的身份定位及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是以其结构化理论为基础的,而贯穿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理论的思想主线,就是吉登斯经常提到的"反思性"的思想.在结构化理论中,反思性思想隐藏在作为结构化理论逻辑中介的"实践"概念当中,促使结构化理论中的微观与宏观框架以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绵延地向前展开.而在他的现代性理论中,"反思性"思想以"全球化"的逐渐扩展为前提和背景,由"个体反思性"发展到"社会反思性","现代性"随之由"简单现代性"发展为"激进现代性",而高度的"反思性"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去传统化"和未来的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9.
王星 《社科纵横》2013,(7):71-74
渊源于罗马法、正式成熟于近代的抽象人格概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却遇到了"倚强凌弱"、"人性冷漠"的挑战。在面对这些影响社会秩序和正义的危机时,契约法、侵权法、社会法都做出了反馈。"法律人格"由抽象统一到具体有别的现代性嬗变,有限度地对人格抽象性做出了修正,体现了法律对社会问题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7,(3):127-134
在批判的现代性/后现代性话语、图像学与艺术史研究以及"文化研究"三种理论语境共同影响之下,视觉文化中诸多概念界定模糊。就视觉性这一核心概念而言,它同时具有"象征价值"和"形式价值",并具有"世界图画"的文化表征功能,它发端于艺术史上视觉理论的开创时期,经过艺术史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扩展以及形式研究与图像研究的方法论转换,并在批评理论作为阐释工具的介入之下,逐渐融入文化研究潮流,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范畴。视觉文化研究中视觉性概念被实体化,其"形式价值"以及方法论功能被忽视,导致关于视觉性概念的某些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林 《社会》2008,28(3):2-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逐步形成了"中国经验".在"中国经验"的形成过程中,就产生影响全局的重大理论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三大理论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更多地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东方国家的智慧,这是与其他两个理论不太相同的地方.当然,"中国经验"的概念不同于"中国模式"的概念,它是开放的和发展着的,它不排斥其他国家的经验,也不追求普适价值,但它会成为世界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中暹因争夺华侨而引发建交谈判。交涉中,在国家元首称号上,暹方强求将暹罗国王"King"译为暹罗皇帝"Emperor",为中国所拒,建交谈判因之破裂。其根本原因在于暹罗原为中国属藩,在接受国际法后,开始废弃中华世界秩序原理,在国家定位上改采主权对等、国籍上改采属地主义的国际法。因追求中暹平等地位,以致造成东西国际秩序原理的冲突,尤以"名分秩序论"之文化价值冲突为甚。  相似文献   

13.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介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群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学生工作系统不能及时对此做出回应,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个别化的需要。社会工作在我国已经有了20余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时机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谈判这个词并不生疏,经常被当作解决劳资矛盾和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理论研究中,使用谈判这个词还不多见。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也是多元的,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尤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同市场主体使用集体谈判手段解决利益纷争.调适分配关系,将是不可避免的。一、实行集体谈判的客观依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用集体谈判的方法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尤其用来调节物质利益分配关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现在,我们不能再忌讳谈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环境安全研究主要有问题解决理论与环境安全批判两个研究范式。前者认为环境安全与资源枯竭、发展畸形、气候变化等都存在一定联系,但环境冲突的因果链较长,而且环境冲突与国家间战争存在明显界限。世界各国正在努力调整国家战略以缓解环境问题带来的冲突,同时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后威斯特伐利亚治理机制实现国际环境和平。环境安全批判研究却提出不同意见。他们对传统安全的适应范围与解决路径提出质疑,并认为国际社会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冲突。因为新技术、替代能源、国际贸易等的发展使国际社会可以通过技术或贸易满足能源需求进而避免冲突。环境安全批判研究对国家行为体的主导作用进行论争,提出"去国家中心化"的思路,并试图通过环境安全新话语提升国家权力。批判研究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问题也提出质疑。环境安全批判学者对气候变化成因,影响范围与解决途径进行了全面批判。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原因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分而治之"政策,斐济国内两大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十分尖锐,最终导致了1987年的两次军事政变。个中缘由众多,但在笔者看来,"二战"后民族主义的勃兴以及两大种族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与冲突,是造成该国政治冲突的根本原因。斐济应摒弃对土著斐济人优越地位的维护,放弃简单的二分法,加快民主进程,重新定义"斐济人"的概念,以缓解政治冲突。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优化设计(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理论是专门用于解决大型复杂工程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本文试图借助于学科交叉,以工程学理论分析社会学问题,即:借助于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来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作为本研究的第一阶段,首先对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进行必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理论,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函数,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探讨.此文仅是这一新领域研究的开始和尝试,更深入的研究应是建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其设计变量的量化分析问题,若能如此.就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一些商用软件进行求解,所获之结果理应是科学发展观所应做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利益共享的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下,社会成员不能公平地享有社会共同利益,非公企业中劳资利益失衡导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因此,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方法是让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共同利益,即利益共享.这就需要建立三方利益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工会力量和集体谈判功能,提升政府的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9.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和团体共同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应运而生。谈判充满矛盾、挑战和博弈,尽管形成了减排温室气体的共识,但仍有"搭便车"现象,谈判一度陷入"囚徒困境",存在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国际气候谈判受到气候、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应当寻求国际合作,民主协商谈判,尊重国家主权,借鉴天下理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