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芳  李波 《南亚研究》2015,(1):112-135,158,159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间的水平型次区域合作不断兴起,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构建,使得这种合作模式更加受到关注。从国际经验来看,次区域合作中除了互联互通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区域内经贸联系,但从现实来看,孟中印缅四国间的经济联系较弱,而经济走廊所涉及的主要地区之间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国贸易数量、贸易结构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综合评估了该区域的经贸合作水平,并比对与孟中印缅次区域地缘经济和国家发展程度相似性较高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贸关系发展,从次区域合作构建和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经济走廊的理论溯源及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边境口岸城市和跨境交通为依托的跨境经济走廊建设受到相关国家重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提出和推进,说明经济走廊建设已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中国推进周边外交的实践路径。本文结合国际关系、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城市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跨境经济走廊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对经济走廊建设的理论溯源、形成机理以及功能演化进行学理分析,并对当今世界上著名的跨境经济走廊建设案例进行梳理介绍,最后总结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丽 《创新》2012,6(1):72-75
中国西南地区与印度开展经贸合作由来已久,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富。该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与区位优势,在孟中印缅等合作机制的促进下,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撑下,在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推动下,在印度新一阶段"向东看"战略的作用下,将利用中印良好双边关系、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互用优势资源、开发共同市场,扩大双方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积极推进同南亚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下,印度莫迪政府主导的"孟不印尼"(BBIN)次区域合作的战略诉求与政策取向值得关注。从发展的视角看,作为追求地区影响力的工具,印度的目标并不限于"孟不印尼",地区内形成"BBIN+2",跨地区以BBIN为纽带有选择地强化与其他倡议对接,将是印度未来的政策方向。地理上的接壤成为中国推动参与南亚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动力,然而地缘政治因素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倡议与"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对接的前景。为推动中国与南亚次区域合作的有效对接,需要在合作理念和参与途径等多个层面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5.
刘鹏 《南亚研究》2014,(4):47-66
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BCIM)的国际机制从1999年产生到现在已有15年,从二轨的地区合作论坛上升为一轨的经济走廊是该机制取得的重要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化水平。其现有的优势是开放性和灵活性,但也面临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模式选择、政策不确定性、缅甸问题、互联互通问题和国内整合难题。同时,根据现有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选取有效性和合法性作为制度化水平的衡量标准较为合适。要实现制度化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了解四国对参与构建国际机制的态度。四国对BCIM合作机制的态度还存在差异,中、孟的态度较为明确,而印、缅的态度还不明确。当前BCIM国际机制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要为区域合作设定明确的目标,现有的选项包括了次区域国际组织、自贸区模式和维持现有模式。此外,还需要根据国际机制所包含的要素进行仔细设计,其中包括国际机制的成员资格、国际机制的议题范围、国际机制的集中程度和国际机制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是国家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拥有近4000公里的边境线,边境贸易的发展却十分滞后。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如何更好地发挥边境的地缘优势,解决西藏边贸存在的问题,使西藏边贸得到快速发展,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在调研、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边贸的优势和现状、存在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提出在新形势下发展西藏边贸的总体战略与策略。在当前要加快西藏边贸通道建设;加大口岸建设投资力度,大额度投资建设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恢复开放中印边境的亚东口岸,新开中缅边境的察隅口岸;扩大贸易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等具体对策,以促进整个西藏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7.
柴瑜 《创新》2011,5(1):31-38,126,127
亚洲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大湄公河地区是亚洲经济增长较为薄弱的次区域之一。该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不仅能够为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而且也有助于中国未来地缘经济和政治目标的实现。亚行将制定未来10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应及时把握亚行战略方向,以亚行自身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中国未来1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向有利于各成员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尽管中印两国贸易绝对额增长迅速,但是双方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互补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SMART模型测算的结果显示,中印FTA的建立会让中国和印度同时获得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并且减让前关税水平越高的产品将获得越大的贸易增长。为此,中国与印度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双边FTA建设,具体采取的对策包括:推动中印多层次交流、不断提高两国市场的透明度、尽快建立贸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临时保障机制、优先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积极推动中印贸易投资便利化等。  相似文献   

9.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域外大国介入及中国的战略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忠 《太平洋学报》2011,19(11):40-49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自启动以来不断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在参与合作中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成为推动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战略重要性的日益彰显,域外大国也开始关注该次区域的合作进程,并且不断加大对次区域相关国家的支持力度,逐渐介入到合作的进程中。对外部大国介入到本次区域的合作,我们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具体分析大国介入的动机差异,以稳妥、正确的战略应对,从而把本区域的合作建设成我国周边外交的良好范例,为制定更加灵活的周边合作战略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亚区域合作萌芽于二战结束之初。1980年之后,南亚区域合作加速推进,逐渐形成了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与一系列次区域组织为依托的合作机制。21世纪以来,南亚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能源合作领域的成绩较为显著,次区域合作的成效更为突出。不过,南亚区域合作的协议签署多,执行弱;合作长期停留在经济与社会层面,无法深入到更加重要的地区安全合作领域。另外,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地区主义在南亚的缺失、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各国对外战略重心的差异都对南亚区域合作带来了挑战。未来,南亚区域合作将会出现分化的态势,全区域整合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论述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包括其背景、目标、内容、路径及对其评价;其次,分析了中印(尼)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从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外交战略、经济互惠等几个角度探讨了两国加强经济合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四,剖析了对印尼贸易投资的国内风险和外交风险;最后,为深化中印(尼)经济关系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印安保体系的构建成为日印安全合作的新常态。本文总结了日印安保体系发展的六大动力,即中国的崛起促使日印积极接近、美国鼓励日印合作更上层楼、印度的崛起促使日本拉拢印度、印度的战略雄心促使印度借力日本、日本在中印边界争端上煽风点火、日印共同"护卫"印太海上安全。这一新常态虽有助于日印实现世界大国的雄心和美国施展"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却会重塑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中国应当对印度施行打拉结合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夯实并拓宽中印合作,以分化日印安保体系;另一方面力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牵制印度并增强中国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东盟与泛珠三角地区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存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和良好的经贸合作历史,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是双方在未来合作上受“10+1”合作的不确定性、贸易机制与贸易政策、信息传播体系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约束。对此需要在政策、体制上打破贸易、投资壁垒,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高效的信息合作传播体系,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开放黑河等四市的决定,至此,我国开放地带由深圳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扩展到内陆沿边城市。加大了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贸易、经济合作、发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合作,技术交流和劳务使用,利用边境地区的地缘优势发展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繁荣。与此同时,边贸经济新闻宣传必然成为热点。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加大宣传容量,做到舆论先行,为改革开放开路,并且如实地把边贸经济宣传出去,使之在国内外提高知名度,吸引客商更多地投资合作,共同发展边贸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 ,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 ,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80年代至 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一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东亚各国 (地区 )出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东亚合作的区域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揭开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序幕,ASEAN+3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合作的进程.在经济危机面前,以区域主义替代华盛顿共识下的全球标准,谋划建立地区安全体系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实质.东北亚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次区域,这一地区内部各国间积极的经济、人员交流为推进地区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障碍.只有通过民间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达成次区域合作,才能使东亚最终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大国竞争的区域化及中国推进区域合作的需求等现实问题折射出深入研究区域的必要性。本文以泰国、越南竞争为主线,勾勒了中南半岛地区有别于域外大国竞争的次区域合作竞争景象,阐释了泰国、越南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竞争的机制和表征。次区域强国的自身定位与国内发展利益差异是推动泰、越两国次区域合作竞争的核心变量,而大国博弈的加剧进一步强化了两国在机制层面的竞争关系。文章以三河流域机制与柬老越三角、湄公河委员会以及沙耶武里大坝为案例,验证了提出的竞争框架。泰国、越南的竞争反映了域内国家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的角色差异,折射出次区域合作层次互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0月21日,吉林大学主办了"北极合作研讨会暨中俄海洋论坛",与会中俄专家就中俄北极地区合作的战略背景变化、中俄北极地区合作的推进方向以及未来合作机制构建进行了积极深人的研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速,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价值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9.
日非经济合作包括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和发展合作。一直以来,日非经济合作主要靠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推动,与发展合作相比,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相对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为充分利用非洲经济发展的潜力实现日本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开始全面加强与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贸易和投资合作。日本政府以第五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为契机,在增加对非援助的同时,积极利用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这一机制推动日本与非洲国家间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发展,并增强日本在非洲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苏杭 《日本学刊》2008,(3):52-64
自2002年起日本经济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萧条,进入新的复苏阶段.日本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对外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促使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投资立国"战略.该战略以加强区域内贸易投资合作和建设开放而富有魅力的日本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是由于其符合日本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贸易投资立国"战略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