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劳模言行的影响下,一改以前“怕富“的经济心态和冷漠的政治心态,转而走向激进,这种心态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劳模言行的影响下,一改以前"怕富"的经济心态和冷漠的政治心态,转而走向激进,这种心态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心态演变中的涨落突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耗散结构理论审度转型期社会文化心态的运动演化,会发现有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即通过涨落实现突变的规律性,称为涨落突变规律。它具体表现为:社会文化心态系统内部经常随机地发生不同形式的微观涨落,当某种微观涨落被正反馈作用放大超过临界点,形成巨涨落,社会文化心态系统产生突变,形成有序状态。涨落突变规律不仅表现在社会整体文化心态的演化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或省、市、地区等各子系统的社会文化心态嬗变运动中。深入探讨和掌握涨落突变规律,对于社会管理组织或管理者,在社会改革中识别代表未来演化方向的微观涨落,自觉调控实现社会文化心态突变的临界点,加速和优化新的社会文化心态系统的建构,推动社会改革的飞速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民政治心态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的政治心态是一个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他们传统的政治心态是:对皇权既崇拜又疏远;对政权既顺从又逆反;既想均平又想特权。而现代社会中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增强;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动机利益明显;政治心态走向开放;政治信任感和认同感增强。但现代农民政治心态中的消极因素仍然存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其政治心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折射出社会变迁中的价值观和心态的嬗变.欠发达地区农民心态受政治认同心态、公共环境心态、人情消费心态和休闲心态的影响,存在着表层心态平衡稳定、深层心态认知与情感不协调等问题,需要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赋权农民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心态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初期,新解放区的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有一个变化过程,这从其心态的转变上可体现出来。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由畏惧害怕向积极支持转变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基层工作做得好。通过梳理《高鲁日记》,可以了解新解放区农民心态转变过程,中国共产党通过村选运动广泛动员农民、铲除敌伪干部,建立基层民主政权,使农民政治话语空间得到扩大。同时以开会形式引导农民、启发他们参与政治斗争,使农民革命意识增强。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政治智慧,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赢得农民的政治信任、农民积极参加解放战争保障供给等工作中。其中蕴含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社会实现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社会阶级和阶层由于政治力量、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迅速变动,理想的实现与破灭,前途的光明与灰暗等违告分晓,社会心理不仅十分丰富复杂,而且变化迅速。其中知识分子以其善于思考的缘故和较为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其心理变化更是如此。探究解放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及其变化,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一时期乃至整个近代知识分子及其历史特点和命运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那个速变的时代。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知识分子的社会心态大体上经…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演进发展历程中,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予以实施,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三部曲,农民对此呈现出多阶段、多阶层、多维度的心态与行为逻辑变化,并成为这场运动的主体。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传统思维惯行受到一定冲击,合作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与合作化后的农民心态与行为也呈现了迥异、变迁与赓续的发展轨迹,并与合作化进程紧密呼应。在国家政策与农民心态的博弈互动与碰撞中,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模式得以重塑,农民的心态与行为变化亦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农民互动,从某种程度上映射出集体化时期乡村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态是人类群体、民族、团体及个人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在意识行为上的反映和表现,社会心态对历史进程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45年前),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社会心态在这一历史运动过程中亦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09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心态岑红1909年,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政治舞台风云变幻的一年。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一时间,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政治需求。笔者拟就1909年为横截面,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心态的探宪,浅...  相似文献   

11.
刘华萍 《理论界》2014,(4):8-10
政治与哲学的张力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从对马克思所亲历的革命行动的探查来看,马克思从来没有参加过切切实实的工人运动、政治斗争,即使是在工人政治组织里面也从来没有取得过政治上的领导权,大多时候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也并不以马克思的理论设想为行动指南。为此,马克思与直接的工人运动和阶级斗争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另一方面,他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政治与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总体来说,马克思对待政治与哲学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孙景珊 《理论界》2007,17(1):145-147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始终面临的基本问题,而政治发展研究也就很自然地成了政治科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政治发展?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只有了解政治发展的实质、规律,了解和总结其他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的政治发展。在现阶段,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层面,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心态角度探讨崔浩心态的发展历程、崔浩的政治理想以及崔浩心态的悲剧,说明崔浩的悲剧在于怀着理想化以及过于激进、自高自负的心态而忽视了现实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活、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心态培育的理论依据;认知价值、导向价值和育人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也是社会心态培育的价值依据;社会心态培育应当从营造环境、建立机制和创设目标着手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的发展,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特有的政治优势,是党的传家宝,革命战争年代离不开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离不开它,这已为历史所证实,并被人们所公认。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调节失衡的心态,激扬理性的心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态在发生变化,一些失衡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作者运用社会调查和社会心理分析的方法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 ,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的文化心态、经济心态、政治心态等社会心态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试图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少数民族女性的进步之间的内在关系 ,探究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现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众多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 妇女解放问题不是由资产阶级人士提出, 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女工运动发起; 妇女解放运动理应由劳动知识分子与女工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 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同一类型的国家, 妇女解放运动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妇女解放是国际性、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 各阶级、各政党都利用妇女问题和纪念国际妇女节为其政治斗争服务, 使妇女解放运动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 妇女解放运动是群众性的自我解放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19.
“改国号”是“台独分子”为实现其所谓的“台湾独立”而要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岛内政治生活中一个敏感的问题。近几个月来,陈水扁当局对所谓的“国号简称”问题频频表态,其相关言论令人侧目。种种迹象表明,“台独分子”与陈水扁当局合力推动所谓的“台湾正名运动”已向公开化与实质化方向发展,这无疑会给仍处在僵局中的两岸关系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在1949年后的六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嬗变.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实现了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和整合,也使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在分化变动之后走向高度同一;在建国后的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打破了僵化和保守的意识形态,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之后发生了积极的嬗变.经过六十年的变迁,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理智和成熟、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越来越主动和积极,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意识.新中国六十年的"革命"和改革实践带给中国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积淀,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了中国独特发展道路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