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东盟采取其独特的处理内外关系的"东盟方式"处理复杂的南海争端,有效地缓和了东盟成员国之间及其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避免了南海地区最差局面的出现,为该地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框架涵盖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和效用。东盟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进程对中国解决南海争端、推动区域合作和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邵建平 《国际论坛》2013,(6):15-20,77
作为南海争端的"局外人",柬埔寨在2012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从中国—东盟关系大局出发,坚决抵制了菲律宾、越南用南海问题绑架东盟的战略企图。从2012年的表现来看,柬埔寨在南海争端上奉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不希望南海问题东盟化和国际化、希望争端各方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柬埔寨对南海争端的态度与其自身的外交传统、中柬双边友好关系、越南曾对柬埔寨造成"受害者"的历史记忆等因素有关。探讨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对于解决南海争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盟成员国政治格局演绎不仅体现了东盟组织在亚太乃至世界的政治地位及影响力的变化,还体现了东盟组织及其成员国在所处政治格局中的利益诉求。为此应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梳理整个东盟组织在《东盟宪章》生效之前四个阶段的发展脉络及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力量对比情况;同时从内外关系调整角度,考察国家利益、统治集团、民族矛盾、南海主权问题、大国制衡与博弈等干扰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东盟成员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整个政治格局演绎过程折射出东盟成员国的立场和角色定位,即希望在依托东盟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东盟方式",积极构建合作新框架,巧妙运用大国平衡战略,成为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坚定推动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海局势持续紧张,中菲南海对峙是南海问题恶化的表现。此次对峙原因多样,其中菲律宾借机转移国内激烈的矛盾和美国的支持是其持续强硬的动力,而中国方面的原因同样令人深思。中菲南海对峙影响深远,尤其是对东盟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对峙造成了东盟一定程度上的分裂。另一方面,对峙又促进了东盟某种程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保护环境的法律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合作的必然项目。环境问题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一东盟环境保护的合作,其重要性和必然性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是中国面对的最大对手。其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全方位、多元化,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而作为战略利益的体现,越南近期通过强化对岛礁的实际控制与软性渗透、加紧对南海油气能源的掠夺步伐、斥巨资打造越南海军现代化、积极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行其南海政策,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中国在南海对越应采取斗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策略,防止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同时加大在南海的自主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7.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是中国面对的最大对手。其在南海的战略利益全方位、多元化,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而作为战略利益的体现,越南近期通过强化对岛礁的实际控制与软性渗透、加紧对南海油气能源的掠夺步伐、斥巨资打造越南海军现代化、积极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行其南海政策,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中国在南海对越应采取斗争与合作相结合的策略,防止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同时加大在南海的自主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8.
南海问题与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和东盟已就"南海行为准则"的框架和单一磋商文本达成一致,正稳步推进案文磋商。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实施过程中各声索国间争议最大的地理范围、法律地位、争端解决以及合作义务等成为"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的争议焦点。从东盟与中国协商南海问题20年态度的变化来看,其立场受南海域外大国影响明显。目前,东盟各国态度虽逐渐明晰,但以东盟"协商一致"为原则基础的磋商机制折射出其对南海问题态度的不断微调;同时,部分东盟国家不断以国家站位单独提出谈判细则与条款,看似统一的整体又混入微小杂音。在中国倡导的"双轨思路"指导下,运用外交谈判与完善区域法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恪守双边平等协商具体争端的原则,中国与东盟及相关国家就南海区域开发合作、法律制度构建以及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等问题,依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习惯法以及双方认可并承诺遵守的其他法律规范,继续深入探讨并磋商议定"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的具体内容、范围、效力、争端解决方式并由此推进南海地区规则体系的构建,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采取经济、政治和外交等手段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些手段主要有: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的资源;增强中国军力,保证航线的安全和加大外交的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今年东盟外长会议和中国与东盟10国的"10+1"外长会谈的关键议题之一,《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和制定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的推动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一步缓和南海冲突、稳定南海局势,实现南海可持续发展,有关国家应当秉持开放态度,逐步营造有利于解决南海问题的积极氛围,尽早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今日南国》2010,(3):13-13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成员国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涵盖19亿人口和1400万平方公里。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6万亿美元GDP总值,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学、艺术、语言、教育、旅游、影视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潜力,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华人华侨问题、南海问题、华文教育及华文报刊业在东南亚各国的曲折发展等是影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不利因素,探讨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对彼此之间经济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盟的不断发展,1996年东盟十国签署了有关争端解决机制的文件,2010年又签署了关于这一文件的具体版本。但是至今这些文件都没有通过成员国国内法的确认,实际上尚未生效。东盟现阶段关于争端解决机制几乎是照搬WTO(全称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但是这一机制没有考虑东盟独特的特征。毕竟东盟和WTO仍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建立东盟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分析东盟的经济争端特征,并比较东盟和世界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总结出一套适合东盟自身发展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以来,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合作、互利、共赢。但是近几年,南海问题的加速升温、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及其影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竞争与利益冲突、"中国威胁论"加剧了东盟国家复杂的心态等问题与矛盾影响着中国与东盟的团结与合作。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双边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巩固并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一步步推行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更多地卷入南海之争,与中国有着领海之争的菲律宾和越南不仅与美国进行战略互动,而且还借此机会相互间在外交、军事、海上安全等领域进行着密集的区域互动。由于菲律宾是一个军事弱国,越南更多地则选择在政治层面及外交上与菲律宾进行着互动,剑指南海问题,而双方同为东盟成员国则为他们的互动提供了难得的便利条件。在海上争端愈演愈烈之际,他们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频繁。因此,准确判断、分析他们之间互动的特点、利弊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知己知彼,继而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的主体是中国和东盟及其成员国,法律机制可分为四个层次,存在能源产品出口限制、能源服务和投资壁垒障碍、运输通道安全维护乏力、共同开发进展困难等法律问题,应建立以沿岸国为主导的能源通道安全维护机制,坚持并完善共同开发策略,加强能源贸易和投资的纪律约束。  相似文献   

18.
南海问题涉及本地区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当事方之间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加上外部势力的介入,使得该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并不时发生纠纷甚至冲突。2002年中国与东盟就冻结南海争议地区现状取得共识,南海问题纳入机制化解决之路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但南海地区还远远没有平息。现从机制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揭示了当今全球秩序的结构性变迁和国际关系之间变量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之下的东盟与东盟国家在政治上存在一定的断裂,并非是一个具有强烈整体意识的共同体。随着美、日、印等国家对东盟的介入,东盟在经贸、文化及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构成了多元的问题域。在东盟2019年6月推出“东盟印太展望”之后,为了友好构建中国—东盟关系、摆脱外部国际格局的冲击与掣肘,中国应该继续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对接,同时对底层政治空间释放影响,塑造中国在东盟国家良好的文化观念和政治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已从现实和制度层面展开,但面临能源产品出口限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威胁、南海问题国际化等问题的挑战。国际法对保障中国-东盟能源安全合作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条约体系、WTO协议和CAFTA协议发挥着直接影响,ECT和NAFTA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