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2010,(2):88-93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如何才能留住人才?薪酬制度成为了众多企业竞相关注的焦点。公司效益不好,必定是开源节流;公司蒸蒸日上,必定选择给员工加薪,以鼓舞人心。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加薪也能加来反效果。本期案例,我们关注到了李老板的一件伤心事儿,公司喜逢集团化改革,为调节士气决定给员工加薪,谁料却起到了反作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邀请到了管理专家和学者分别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对此进行分析,以期给广大管理决策者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视野     
不可控的加薪因素usnews.com 2008.7你必须忘掉为了加薪而努力工作,因为一些影响你工资的因素是你所不能控制的。很少有人不希望每年都加薪。他们都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努力工作提升业绩,然后加薪,同时还有培训与职业指导。他们甚至制定了周计划来评估工作进展。事实上,与加薪紧密相关的一些因素都不是人为能控制的。研究表明,高个子的人赚的钱多,但是人们能随意增加身高吗?同样的,一个人习惯于右手的人能在多年后变成一个左撇子吗?而且,还有好多影响加薪的因素在于办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5,(23):20-20
最近南方地区的一些企业出现了员工荒。究其原因是这些企业经常让员工加班却不加薪.还时常克扣员工工资,甚至在员工进厂时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以保其不走。但员工往往宁可押金不要,也要走人。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求马上涨工资。"近日,在深圳鲁班大厦楼下,一家建筑公司的100多名员工,打着横幅蹲坐路边维权,要求企业涨工资。据介绍,他们是江苏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深圳分公司第五工程处的一线员工。他们提出的涨工资的理由是"深圳房子涨价,食品价涨,汽油价涨,房租涨价,可我们的工资却不涨。员工福利不该跟随市场经济吗?为什么这方面还计划经济?"近期,随着我国CPI不断上涨,最新的数字是,CPI涨到了6.5%。人们最大的感受是,物价涨声一片:楼价涨、肉价涨,菜价也涨。对于不涨的工资来说,员工出现上述要求就不难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加薪"成了职场人最实在的想法。除了上述比较极端的做法外,据了解,有些职场人已经通过不同渠道向公司提出加薪要求,有的虽然并没有公开和公司提出加薪要求,但私下也在议论纷纷,"CPI涨到了6.5%,是不是该加薪了!"针对物价的不断上涨,有专家也提出,应该给企业员工加薪。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山大学客座教授蓝国庆明确提出:"高CPI下,企业必须给员工涨工资,否则你就会面对员工辞职。如果明明看着外面物价飞涨,而工资永远不涨,必然导致这部分员工的工作情绪越来越低。所以,当物价高涨的时候,企业只能给员工涨工资,这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企业冻薪的问题,学者认为必须回归到经济的基本面。加不加薪的原因,追根究柢就是企业的生产力,以及创造出多少价值等因素,企业冻薪多年,是因为台湾的生产力没有增加,甚至还在倒退中。台大管理学院教授刘顺仁表示,如果企业的生产力和产值增加,老板想不加薪都不行,因为同行会来挖角,现在很多上班族抱怨薪水多年没有调整,这是经济因素,不能都怪罪老板无良。  相似文献   

6.
才市     
《人力资本》2010,(6):94-94
93%受访公司整体加薪 据中人网5月12日报道,人力资源管理学会调查发现,企业加薪幅度在今年初上扬,并恢复至2005年水平。受访公司中,薪金平均调整幅度为1.7%,93.3%的受访公司整体加薪.其余公司零调整,没有公司整体减薪。  相似文献   

7.
作为打工者,谁都希望得到加薪的机会。然而你加薪的同时,就意味着老板利润的减少。所以,向老板提出加薪,对于打工的你来说是一件大事,必须考虑周详,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先问问自己是谁一要问你在公司干了多久,是不是某个部门的主角;二要问你最近是否出色地完成了什么任  相似文献   

8.
数字     
42.3%渣打银行调查显示:42.3%的企业将加薪渣打银行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对薪资态度相对乐观,42.3%的企业表示会增加薪资水平,较上季度回落9.7%,超半数企业认为薪资水平将持平,3.6%的企业称将削减薪资。据悉,这项调查于今年二季度针对7个行业大类、16个细分行业的1000家中小企业所作,这些企业分布于北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朝代升职制度的描述,使读者了解一些中国古代升职的规则。需要说明的是,升职加薪往往混为一体,故在此一概以升职代之。  相似文献   

10.
求职、招聘、面试、跳槽、转行、升职、加薪……这些是职场人士最熟悉不过的职场关键词了。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会通过求职、跳槽、转行等方式,使自己在职业道路上向前跨越一大步,而企业也会通过招聘、面试等方法来选择各个岗位的合适人选。  相似文献   

11.
姜继玲 《人力资本》2008,(12):44-45
争议:CPI高涨成为加薪因素? 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企的涨幅挑战了工薪阶层的心理承受力。2008年3月公布的CPI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CPI的高涨,在某种程度上等于给钱袋子打了折,而付薪的企业方,是否应该参照CPI涨幅实行加薪?这个利益攸关的问题,一时引起全民关注。  相似文献   

12.
乐嘉 《人力资本》2008,(6):60-62
对于资深职场人士来说,要求加薪不再是让人胆战心惊的畏途,却仍然是—件在操作上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事。  相似文献   

13.
孟谦 《社区》2011,(5):1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北京的社区工作者"涨薪"的事屡被提及。据媒体报道,在2010年底前,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加薪600至900元。这算得上是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利益直接相关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4.
刘芳 《人力资本》2008,(6):14-15
加薪,对于绝大多数靠工资生活的职场中人,具有空前的诱惑和敏感,HR们则坐镇各企业中军大营,不动声色地与员工加薪的强烈愿望、CPI的不断上涨、公司效益、绩效考核,还有BOSS的“意思”等等一系列因素,见招拆招,破阵杀敌,打了一场几乎每年都有的“调薪鏖战”。2008年4月,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07至08年度企业实际高薪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此次调查回收的3623份个人问卷及314份企业问卷,慢慢揭开了本年度调薪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媒体链接     
岗位薪情亚洲企业技术人才将有望加薪据近日在北京发布全球500强亚洲公司最新调研的结果显示,技能短缺有可能阻碍亚洲公司企业或部门的高效有效运营。根据调查,在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技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1,(7):1-1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北京的社区工作者“涨薪”的事屡被提及。据媒体报道,在2010年底前,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加薪600至900元。这算得上是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利益直接相关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成才与就业》2011,(4):22-23
中智薪酬日前发布2011年调薪状况解读指出,2011年,上海企业平均加薪比例为8.8%。具体分析上海企业平均加薪比例:制造业为8.6%,房地产行业为9.5%,金融行业为9.6%,化工行业为8.7%,医药行业为8.9%,航运行业为9.3%,IT行业为8.7%,汽车行业为9.3%,快消行业为9.0%,  相似文献   

18.
才市     
《人力资本》2008,(12):94-95
香港企业加薪幅度创10年新高;网游人才薪水猛涨50%;日语软件人才需求大幅上升;企业20万年薪招聘自考生;重庆商贸人才缺口达50万……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李荣融央企负责人三年不加薪8月10日,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已经初步规范了央企的薪酬管理。李荣融透露,央企负责人包括正职副职,共约1500多人,总薪酬每年增长约4500万元。李荣融称,在国资委建立之前,企业自定薪酬,"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2002年,中石化的主要负责人年薪只有9万元,而三九集团原董事长赵新先的年收入达115万元。国资委成立之后,开始把所监管的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纳入规范轨道,与业绩挂钩。2004年~2006年是央企负责人第一个经营业绩考核任期,2007年~2009年为第二个经营业绩任期。第二个经营业绩考核任期内,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基薪部分保持不变,三年不加薪。国资委在规范中央企业领导人年薪收入的同时,正逐步规范职务消费和兼职收入,即"开前门、关后门、清旁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全国薪酬整体状况如何?2011年的薪酬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站在2011年,人力资源市场劳工荒依然存在,受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的双向压力,员工加薪和调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日益高涨,薪酬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更敏感的计量器。回看2010年,从行业来看,高科技产业薪酬依然是整体的大幅提升;房地产行业在管控与反弹中起伏波荡。从地区来看,华东一线人力资源出现集中性短缺;西南因其战略的重要打响了人才争夺战;华南人力资源高成本的压力凸显。对企业来说,薪酬成为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博弈战,企业如何降低成本?高成本下如何提高效率?对企业的HR来说,如何为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怎样制定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希望本期的薪酬调查报告能为企业及HR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