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冲突规范软化法律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冬青 《学术论坛》2006,(5):128-131
为适应日趋复杂的国际民事法律关系,需要对传统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美国冲突法革命在这方面成就卓越,但其消极结果是法律选择的“过度灵活”,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与可预见性,引发国际私法价值取向选择的问题,即国际私法应追求确定性还是灵活性的问题,这也事关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多寡。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为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时期,常常出现改革措施与宪法规范明显冲突但却产生了良好效果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兼顾宪法规范价值与现实价值,是理论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主流认识尚未超出哈特的"改变规则"的范围,所提出的对策也有很大的局限。引入哈特的"审判规则",有助于我们实现两种价值的兼顾,并对"良性违宪"概念的意义与局限做出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冲突规范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规范”这一问题在国际私法学上素有争议,而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法理学对该类规范尚未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实际上,在法律规范体系中存在着一类适用法规范,我们可以对它作如下定义:凡是对法律适用行为本身作出指引的规范,都属于适用法规范.适用法规范不仅包含冲突规范,也有其它多种表现形态,在各类法律文件中都有体现.适用法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裁判规范和技术性规范.在法律规范体系中,适用法规范虽然数量不多,却对于整个法律规范体系的运作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商标权与商号权之间所引起的冲突纠纷,已成为当今知识产权保护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性质、关系和冲突现状的分析,得出了产生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根据现有规范两者的法律制度和实践中处理两者冲突纠纷的可行做法,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权利纠纷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徐忆斌 《学术界》2006,1(6):194-198
冲突规范的性质问题是国际私法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命题。本文在分析法律上性质含义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是冲突规范的性质以及如何对之进行认定提出了新的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远秋 《南方论刊》2009,(6):106-107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强势方式,进行软处理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软处理主要指把处理问题的环境、态度、形式、手段等各要素进行软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避免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和导致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尽管冲突规范并不明确规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各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它作为一种间接规范,主要作立法管辖权之选择,并且被选择的法律有时并不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法院国的政策与利益.然而,无论从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国际私法的主要目的和中心任务、各国学者关于国际私法范围的认识上来看,还是从冲突规范本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来看,冲突规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是国际私法的最重要的规范.同时,对传统国际私法的冲突规范进行改良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两类矛盾学说是关于认识和处理阶级与阶级、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理论。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都要善于调节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将矛盾冲突控制在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秩序之内。对两类矛盾处理如何,直接关系到阶级统治能否巩固,社会能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国家关系中,除美苏关系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两国像中美那样之间曾发生过如此多、如此严重的冲突与危机.中关两国的学者一致认为,一系列认知性、结构性和程序性的关键变量对于国家在冲突及冲突管理中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包括:精英的认识与信念、国内政治与公众舆论、决策机制与程序、信息和情报接受与处理、国际环境及个人性格等特殊因素.进行中关间冲突管理应该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保持直接沟通渠道的畅通,发出具体、清晰的信号;确定有限目标以及达成这些目标的有限手段,为对方保留面子和退路;保持选择的灵活性,缓慢升级,做出对称性的反应;基于利益原则而非道义原则;进行自我约束,不要对对方所有挑衅性行动都做出反应;避免采取高压手段和最后通牒,为对手保留退路;将大的、难以解决的争议分解为较小的、可以管理的问题;预先考虑到己方行动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私法或冲突法的法律和学科体系中,证据冲突一直是国内外国际法学者忽略的领域。主要原因是证据的性质不容易确定:证据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是程序法还是实体法,是公法还是私法,各国学者认识不一。在中国,证据问题一直有国内法学者在研究,但是,他们未能站在冲突法的高度来研究证据问题。笔者从1995年开始研究冲突法领域的证据问题,时至今日已经10个年头,发表了一些关于证据冲突规范方面的论文,并且进一步研究了程序冲突规范、公法冲突规范、国内冲突规范等冲突法问题,其中涉及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国内第一次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具有创新性质…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涉及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两个层面。中国法院在处理涉外著作权纠纷中应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在适用国内法律的同时必须确保其结果符合中国缔结或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原则。中国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并不直接适用TRIPs协议,而是适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但对于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的适用则采用不同于TRIPs协议的适用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国际条约优先适用,条件是只有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相抵触时才优先适用,而两者相符时仍适用著作权法。此外,中国著作权法与上述两公约还存在着相互反致适用关系,此乃两者的条文具体规定所致。  相似文献   

12.
冲突法对法官和当事人是任意性规范还是具有强制性的拘束力?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普通法国家一般认为冲突法是任意性法律.这些国家的法院总是适用法院地法,除非当事人一方要求适用外国法作为准据法.罗马法国家一般认为冲突法是强制性法规,这些国家的法院有义务按照法院地的冲突规范适用准据法.我国冲突规范主要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之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不是任意性的,因此我国冲突法不应是任意性规范.但我国一些地方法院的司法实践却不时将我国冲突法作为任意性法规对待,这不仅有损于我国司法在国际社会的形象,而且损害了我国冲突法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明确:我国的冲突规范不是任意性规范,它对所有人民法院均具有拘束力.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问题不仅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还一直是我国政府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治理顽疾。在我国积极构建节约型政府进程中,虽然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水平已有所提升,但在聚集普遍性、非法性、非公开性、灵活性和关联性等特点于一身的“潜规则”情态下,依然面临着制度缺失致使权力异化、观念障碍导致认同困境、监督主体责任致使监督走样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价值取向纠结等多重困境。要破解诸此困境以寻求治理出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并致力于夯实群众对节约行政成本的认同基础;同时不断加大行政成本信息的公开力度,确保民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而且还需不断提高民众的综合监督素养,并注重运用一定策略来排除行政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价值困扰。因此,潜规则情态下地方政府有效控制行政成本需要一个整体性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纪林繁 《理论界》2014,(10):98-104
识别是一种确定具体事实与抽象规范的对应关系的认识过程,也是寻找涉外民事关系冲突规范的逻辑前提。信托作为一项起源于英美法系的独特法律制度,在法律理念的构造上与大陆法系存在显著的不同,需要经过复杂的比较甄别才能够相对准确地识别出争议案件的类型归属,据连接因素之指引,找出用以规范涉外信托关系的准据法。因此,识别在涉外信托的法律适用中至关重要。鉴于信托制度的独特内涵,信托识别的范围应包括对事实的认定以及冲突规范中"范围"和"系属"的解释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信托识别中的冲突,应根据法院地国对信托制度的态度,分别采取法院地法或准据法作为识别标准。同时,根据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提出了制定信托统一示范规则,并通过当事人合意选法的方式在具体案件中实现信托规范的统一,进而解决信托识别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15.
白峻 《学术探索》2013,(3):79-83
国际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冲突规范应以冲突正义为基础,不断融入实体正义。国际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冲突规范所应重点体现的价值取向有:被侵权人得到迅速合理的赔偿、惩罚与遏制功能的实现、法院地国的利益、保障交易利益、当事人的正当期望与准据法的可预见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国际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的冲突规范有别于国际产品责任的冲突规范,立法上应当通过保护弱者原则、双重可诉原则、排除被告不可预见原则等方面体现出其特殊陛。  相似文献   

16.
塞尔认为可以从言语行为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的规定展开对"虚构"的哲学定义。通过与非虚构话语的对比,塞尔发现虚构话语不具备正常断言式以言行事行为所必须的基本原则、准备原则和真诚原则,进而推论虚构行为并非真正的以言行事行为,而是一种"伪装"的以言行事行为。在塞尔看来,虚构行为是一种特别的语言游戏,需要一种特别的惯例。而这种语言游戏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以言行事的语言游戏,而只是对后者的一种寄生。  相似文献   

17.
余韬 《学术探索》2014,(8):31-36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是处理不同效力层级法律规范冲突的基本规则。然而,行政审判中法官总体上对冲突规范的适用选择抱有明显的回避倾向。事实上,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法官有充足的理论和制度空间进行法律适用选择,排除与上位法相冲突的规范在个案裁判中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当充分树立起职权自信,努力排除各种障碍的干扰,在遵守相关原则要求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合理选择,并在裁判文书中予以充分、妥善地表达。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相互冲突的法律规定不仅妨碍各国之间的交流,而且会使国与国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我国的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与他国的管辖权冲突就是其中之一.出于国际交往的需要,维护持续稳定的国际秩序而对相关领域进行国际立法,形成有效、统一的国际法律规范来调整相互间的关系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针对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特点,浅析在这种趋势下我国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完善这项制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人们在思想上相互沟通、情感上相互传达的过程。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语调或句式进行表述,很可能产生不同效果,引起不同反应。言语本身就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而言,是一种引发性要素,因而具有一定力度和锋芒。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交际过程里,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或要求能被对方愉快地接受,或为了使听话一方既理解自己的话语又不会陷入尴尬境地,往往采用缓和话语锋芒的策略。本文探讨的就是这种缓锋现象,除对缓锋模式进行分类外,还对其语篇功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增加了行政处罚决定公开的规定,缓解了行政处罚决定公开无具体法律依据的尴尬局面。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制度的实施导致多方利害关系失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处罚决定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究其根本在于制度衔接不畅与法律规定滞后。文章从制度设计目的出发,结合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实践,探讨如何有效解决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制度的权利(力)冲突、规则之弊等现实问题。引入比例原则,以相对人个人信息权益保障来确定个性化公开标准,化解行政处罚决定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