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栖 《领导文萃》2011,(20):61-62
若要官场干净,先得官员手脚干净。试想:官员贪污受贿盛行,官场还会是一方“净土”么?即使所谓的“小节”,按官员“政治洁癖”的要求,一俟被曝光,也是逃脱不了“下课”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刘悦斌 《领导文萃》2013,(20):120-123
晚清吏治腐败,官员身边人也有一份"功劳"晚清吏治腐败,已是一个定论,这并不冤枉清朝统治集团。在晚清官场的腐败中,官员的身边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狐假虎威,利用在官员身边的便利条件,贪污受贿,勒索百姓,有的官员甚至与身边人互相勾结,互相利用,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其实,清朝最高统治者不是不知道官员身边人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防患于未然,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的任职回避制度,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等。  相似文献   

3.
任建明 《决策探索》2009,(19):54-56
从近年来发生的诸多腐败大案来看,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那领导干部身边都有哪些人?他们会对其身边的领导干部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在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里怎样影响着官员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公众对“身边人”的看法客观吗?  相似文献   

4.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5.
<正>腐败首先产生在官场。在清朝,由于官员俸禄偏低,官场腐败习以为常。"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种现象的生动写照。收入长期偏低,容易诱发贪污受贿、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腐败现象。此外,机构臃肿、人员冗杂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场腐败  相似文献   

6.
李小巧 《决策探索》2014,(10):67-67
在中国古代,朝廷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张会心 《领导文萃》2013,(11):72-76
腐败泛滥历代封建政府都竭尽全力向腐败行为作了坚决的斗争。贪污受贿的确成了封建社会不可治愈的顽症。那么,为什么腐败势力会如此猖獗,在政府的一再严厉打击下却屡禁不止呢?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客观上讲,任何人,包括任何官员,都有过好日子、改善生活质量、高人一等的心理欲望。日本学者衣川强曾经对中  相似文献   

8.
程延 《决策探索》2004,(7):22-23
当前.一些官员傍大款、傍黑帮、傍明星.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严厉批评了少数官员的“三傍”行为,纷纷提议狠刹官场“三傍”歪风,严惩官员腐败行为。让我们看一看一些官员的“三傍”丑恶。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指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发生了变化,官员形象、政府形象的维护都面临巨大挑战。据统计,被查处贪官95%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100%包养了"二奶"。  相似文献   

10.
广东汕尾市最牛烟草局长陈文铸涉嫌多项腐败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近日,陈文铸已被停职,并立案调查,其部分违纪问题被查实,更多问题正在深入调查中。尽管陈文铸涉嫌多项腐败,但我们可以不关心其他,不关心他是否有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9,(4):7-8
腐败是无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它不仅污染着学校,也污染着企业、农村和工厂,甚至污染着公民与官员之间的所有接触。专家说,腐败威胁着中国的稳定与政治制度。共产党高级官员深知,如果贪污受贿现象继续存在,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那么几十年来引入注目的经济发展将毁于一旦。但是,他们能够采取的措施有限。  相似文献   

12.
官员腐败是世界各国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我国官员腐败问题上也正日益凸显,政府的形象受到了官员腐败的影响,不仅在党群中关系更加恶化更是危害到我国合法性政府形象,国家就目前政府官员状况推出了公积金制度对政府官员严格的进行监督,文章将对廉政公积金制度实施、问题、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周东飞 《领导文萃》2010,(15):34-35
一段时间来,以“不走运”形象曝光于公众面前的官员还真不少。辽宁铁岭市国土局副局长陈立岩与情妇在宾馆包房“畅谈”如何腐败的问题;广西来宾市烟草局原局长韩峰的日记,被人抖露到网上;还有那些时不时出来一个的跳楼官员、判刑官员.前者断送生命,后者断送前程,免不了让人扼腕喟叹一番。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徐海波  周蕊 《决策探索》2013,(23):78-79
日前,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官员。耐人寻味的是,从李春城到廖少华,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贪官“左手拿现金、右手拿先进”?贪宫“秀廉政语录”现象频现,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42):10-10
10月20日.湖南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以“御史在途”的网名在微博发帖.称湖南省长沙县警方在今年4月拘留、殴打讨薪农民工.并表示“如果这些民工的诉求不合理.我立即辞职以谢天下”。作为省纪委官员.为什么要通过发微博这种打破官场常规的方式来帮民工维权?  相似文献   

16.
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祸”。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国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合法合理运用下可以正确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但是面对权力所带来的致命诱惑,掌握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官员打破其道德底线而误入歧途走向腐败。09年赵仕永抛出了"温和腐败论",让我们看到了在潜规则下,腐败形式也在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在变着新花样,现代的温和腐败更为隐蔽,因而危害也更大,最终会严重妨害人们利益,扰乱社会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本文从权力快感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正负效应,由于难以抵制权力带来的致命诱惑而走向现在流行的温和腐败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防治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措施,以此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9,(12):36-38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官员腐败案件显示,问题官员腐败的症结正是财产不明。如何遏制官员利用职权聚敛财产,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程延 《决策探索》2005,(7):36-38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惩治腐败官员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官场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然而,近年来官场上却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亚腐败”。它介于一般作风问题和严重腐败行为之间.是一段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亚腐败”是一些党政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这种现象在官场十分普遍,主要表现有“十大病状”。  相似文献   

20.
唐亚林 《决策探索》2011,(21):20-21
认清公共权力的性质,斩断公共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与输送之路,压缩因官位越高自由裁量扭就越大而引发的腐败空间,是降低、控制官员“权力瘾”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