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加强相关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法治状况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8054户样本农民知法观念、守法观念、用法观念的研究,分析现阶段农村法治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函数建模对影响农民法治观念的自身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分布、年龄、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农民法治观念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但其实现道路漫长而艰难,法治观念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前提和基础。西方法治观念始于梭伦变法,兴盛于近代,以英国的法治理论和德国的法治国理论为代表。法治观念在中国出现于清末,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全面启动法治建设。但同时,中国在法治观念方面存在着法治观念形成趋势、法治全面西化、法治与德治和法治本土化与变法等困惑,对我国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困惑,试图理出解决思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是增强人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探讨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基本机制,以期促进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务员的法治观念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法治观念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内涵的分析,阐述了西方公务员法治观念的基本情况.论述了我国公务员整体法治观念存在的误区,即"人治"意识依然存在,法律工具主义意识浓厚,由制度和监管的缺欠导致法治观念的扭曲.进一步阐明了我国公务员法治观念构建的主要内容,即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并加强对其自身的法律知识的考核,吸纳法律人进入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5.
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的成因与法治观念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以来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们的治国方略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实行法治 ,建立法治国家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重任。然而 ,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 ,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 ,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由于公民法治观念的淡薄 ,难以对法治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思想、行动支撑 ,极大地制约了法治目标的实现。为此 ,本文在对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的成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探究与反思的同时 ,并将面对现实 ,就如何培育公民法治观念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伟大治国方略。破除落后的法律思想 ,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以普及法律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已不适合时代需要,现代法律教育应以培养人们的法治观念为重点;培养法治观念的核心问题是对法律的信仰,最大障碍是人治观念的影响。确立法治观念必须破除人治观念,破除人治观念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时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企业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其科学的营销观念的树立是经营制胜的前提,营销观念误区的防范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家营销观念存在着十大误区。  相似文献   

9.
信用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 ,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 ,它却呈现出某种危机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信用危机问题 ,除了道德的调节外 ,更为重要的还应当建构维护信用的制度体系 :规制个人资信状况、健全市场竞争的法律制度、健全权力制约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权利观念是当前村民法治观念培育的核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现行法律规范与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当前农村生产方式的分散性特征成为村民权利观念培育的障碍。因此,要通过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变革,完善法律制度,进行法治宣传,加强法律实施监督等途径创造培育村民权利观念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法治理念与法律现代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与路径,而法学教育又是确立和传播法治理念,推动和实现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的基础。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均已充分说明,法学教育与法治理念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同时,两者又是法律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国的法律现代化,既需要法学教育的发展与成熟,又需要法治理念的确立与传播,法学教育是孕育和传播法治理念的温床与载体,法治理念则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因此,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法治理念与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目前在中学道德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重智育、轻德育,重德育课程、轻社会实践,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等弊端。因此,剖析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探索应对之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著述中存在丰富的平等观思想,在交易生活领域其平等观所具体化的多层次公正观能够为多元损害救济制度提供思想资源,在伦理生活领域其平等观所具体化的“尽能力回报”观点也有助于提示我们注意民法介入现实生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法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 ,提出了一系列深刻丰富的法制思想 ,为我们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基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邓小平法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送达制度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送达贯穿民事诉讼活动的始终,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进程有着较大影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事诉讼行为。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法送达侧重于职权主义,其目的主要在于保障诉讼进行,而非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在司法实践中,“送达难”仍然是困扰各级法院的一个难题。为此,本文以送达难为引子,对当事人送达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当事人送达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16.
环境行政指导区别于传统的强制型环境行政行为,它是社会现实变革、行政理念发展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行政指导是一种非强制性、以利益诱导为主的事实性行为,具有弥补法律缺陷、预防环境污染与破坏、协调各方利益的功能。现实国情下,环境行政指导法律规范的目标为规范环境行政指导权、发挥环境行政指导的应有作用,方向为界定环境行政指导的范围、规范环境行政指导的决策、确立环境行政指导的程序、提供环境行政指导违法的救济。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暴力的泛滥以其独有的方式撕裂了道德底线,向现行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此类事件不能仅在道德层面进行约束和思考,道德的谴责已无济于事,必须从法律层面进行约束和思考。网络语言暴力属于名誉侵权行为。既然属于侵权行为,那就应当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以法律从主体、客体、内容和责任方面进行有效规制。这样有利于拓宽法治的空间、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惩治、震慑和预防网络语言暴力侵权行为,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务实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的法制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要求,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行政指导的原因、现状及法治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实施行政指导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要求 ,这是基础性原因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要求 ,这是功能性原因。行政指导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现阶段特别需要从确立法治原则、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立法、采取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持久努力 ,促使行政指导行为走上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当前,提高大学教师的“导创”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