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一个人所向往、所信仰、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周恩来同志曾教育青年说:“一个青年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革命的理想。”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就会碌碌无为终身。所以可以这样说,革命理想是照耀人生道路的火炬,推动人们奋发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吴宓融合中国古典哲学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西方新人文主义之精髓.形成自己人文主义的人生观念,而他的女性观念也是人文主义的.他将女性的理想作为其关于“人”的理想的一部分来看待,因此对于女性的理想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的理想.他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对女性的真正的尊敬,亦即传统社会较为注重从女性作为“女人”的特殊的性别角色和社会作用方面、而不是从其作为“人”的普遍的标准方面考察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美在自然美在和谐——试析汪曾祺小说中的道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曾祺的小说描写了自然状态下世界的美和人性的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是一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在精神领域更高层面的追求,也是人们向往能生活得更美好的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在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和越来越强调人自身全面发展的今天,研究汪曾祺小说中道家文化呈现出来的这种美就变得很有意义。本文欲从“生活空间”“人性人生”“精神境界”三个方面对汪曾祺小说中所表现的道家文化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其始终生机盎然、经久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中华魂》2007,(11)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动总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人们的理想有不同的层次和方面,如家庭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社会理想等等,而社会理想则是理想的最高层次。它  相似文献   

7.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黄永新职业理想是理想的重要内容.是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将达到的成就和奋斗目标的规划。人们在对职业理想进行选择和认同之后,就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产生巨大的动力。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就在《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相对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价值观凝聚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最基本看法,支配着人们的人生追求、思维、行为和情感方式;价值标准决定着人对于人生感性和理性的体验直至信仰。人生观,说到底,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关于人生理想的观念,是人自身的价值观。人生价值取向,即人生目标、理想,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一定时期人们的价值观是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核心,是特定历史阶段民族心态的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具体反映在社会各个群体或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之中。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一个人应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这样,他(她)的生活才会充实,才会有人生的追求和生活的期望。若失去理想和信仰,就像丢掉了灵魂,失去了人生前进的动力。所谓的理想和信仰,是人们对某一种事物的向往、仰慕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主体意识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目前正处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最好时期,各个方面的条件都非常优越,他们应当在这样好的形势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我,使自己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有一小…  相似文献   

10.
1.二十世纪即将过去。在二十世纪中,人类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大幅度地改变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次浪潮”也罢,“第四次浪潮”也罢,均表述了二十世纪人类总体取得的成就正在导引人类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受到挑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包括人们各不相同的思想方式。现实的变革往往一维指向未来,一维指向过去,并从更广阔和更深远的角度向传统文化提出了挑战。历史的发展往往如此:越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生的定义,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一曰“生存”,一曰“表演”,中西不同的文化色彩可见一斑。“人生”的定义@佚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德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二、“德性我”的分析;三、艺术化的人生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新儒家钱穆的人生价值论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在钱穆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道德实践即德行,德与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立德”的途径应是提升人的生活境界,“德性我”的人生是充实并焕发出“光辉”;理想的生活就是“安乐”,是德性与自然的融合。作者认为,钱穆在历史文化意识观照下发煌的“德性主体”,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主体,它显示出了钱穆与其他新儒家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为讨论中心,认为阮、嵇的“自然主义”乃是当时的传统价值观与个人主体意识(个体价值观)相冲突的最深刻反映,从阮、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和个人的悲剧。文章最后指出,阮、嵇对“自然”的推崇和向往乃是他们对理想人生境界和个人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师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可能实现的一种想象,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成就的向往.高师学生的职业理想应服从和体现高师教育目标.应是安心和热爱中等教育工作、在德行和智能等方面都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高师学生处于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期,适时地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巩固专业思想,实现高师教育目标.高师职业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有别于知识的传授,通识教育追求的是对智慧的启迪。哲学以其深刻的反思及其深厚的终极关怀表达着对智慧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儒家哲学围绕现实生活与理想人生而展开。儒家认为,知识不仅包括人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主观能力,更包涵人的生命活动如何开展、如何开显生命的意义等丰富内容。在儒家看来,只有通过“仁”的道德自觉,才能“尽心”、“知性”、“知天”,最终成就理想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6.
自然状态中的人类生活是卢梭百般推崇的人生福地;“小邦寡民”的社会,是老子无限向往的生存环境。卢梭认为,欲望的膨胀导致人生陷于痛苦不堪。道家学者也认为,现实人生的痛苦渊源于人们炽烈的欲望。卢梭良心的概念、陆九渊“本心”的范畴和王阳明“良知”的观念,实质上代表着中西哲人对文明社会弊端的深深忧虑,并显示出人们对远古社会的那种温情脉脉、田园牧歌式人生状态的神往。  相似文献   

17.
试析“人文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人文精神是指属于人的关于人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对人的人性、人格、人生、价值、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尊重、关心、关注、关怀和弘扬 ,是人及人类体现自身尺度 ,洋溢人生理想和信念 ,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生的态度和人的价值取向。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 ,需要明确人文精神是属于人的精神 ,是人内化于实际行为中的精神 ,是经过教化而养成的精神 ,是目的价值性和工具价值性相统一的精神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赤言 《社区》2002,(14):32-33
病态消费 病态消费并不是根据人的生存需要而进行的,而是社会企业从获取利润的角度出发,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一种“需求”,它让人们无休止地追求名牌,没完没了地向往高档,这种对需求的追逐,不全是自己所需,而是给别人“看”的。而且,很多时候,这种病态的生活消费方式也不是人们的主动选择。而是传媒推销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各种社会传媒大肆宣传各种生活消费品,铺天盖地的  相似文献   

19.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乃人生真谛,是世人追求的人生理想.立德是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基础;立功是人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高尚的价值追求;立言是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立功立言的前提是立德,立德亦能促人立功立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把道德放在最高地位去追求,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人人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才会更加进步,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0.
“和”是中国传统人学的重要范畴,它涵盖了关于人的产生、生存发展机制和人的理想状态的规定和理解。人本于天地阴阳精气之“和”;人的存在发展有赖于天地之“和”之奉;人的生命存在的理论状态是“和”。“和”的实质是社会人生的理想境界;从人学的视角对“和”作了审视,并分别就人的存在、发展和理想追求进行了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