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西方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方式的不同,造成东、西方封建城市巨大差异:一方为大一统的封建政治、经济中心,而另一方则在诸侯、王权、神权的多元政体的争斗缝隙中成长为自治城市和自由市民阶层,最终促使落后的西方世界较早地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而东、西方在“转制”方式上的不同和封建政体上的差异,也对东、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跨世纪的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政府职能公共化 ,是一种同经济市场化伴生的 2 0世纪现象。该文以转型中的我国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为切入点 ,强调政府集权、全盘公有化和计划化的城市经济已经“一分为三”———主体不同、所有制多元化、宗旨不同的公共经济、产业经济和消费经济。以大市场为依托的经济中心城市已经从传统的“政治城市”转化为现代“公司城市” ,“一切为了繁荣和拓展市场 ,一切为了满足市民和企业的公共需求”应成为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主导方向 ,应尽早把城市政府改革建设成为“民主、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3.
城市的兴起和城市自治运动的发生历来被史学家们看作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不同发展时期的两个重要标志。西欧城市从兴起之初,它的社会法律地位就不同于封建庄园,特殊的社会法律地位造就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以外的特殊的社会阶层——市民。市民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反对封建特权而进行的斗争是13世纪城市自治运动的主要内容。城市争取自治斗争这一政治运动发生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大变革。农业经济的复苏使农业产品进入了交换流通的轨道,自给自足的庄园制经济受到农工产品交换的冲击,产品的交换使城市成为社会的经济中心,打破了土地资本在封建经济体制中的垄断地位,货币的价值提高了。货币增强了城市市民的经济实力。为了保证和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争取相应的政治地位,与现存的统治者发生冲突.进行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唐代基本农区经济的繁荣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和有利条件,使得唐城市群由中心向四周迅速扩散,南方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江南城市数量的大幅上升、城市地位的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中国封建政治因素的重重重压,经济纽带因素在唐代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但客观上其作用却日益凸现,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5.
封建城市,中古各国皆有。东方封建城市和西方封建城市比较,各存在一些特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形成及作用何在?本文对此谈些浅见。不当之处,欢迎指出。东方封建城市指东欧、东非和亚洲封建国家的城市,西方封建城市指西欧、中欧和南欧封建国家的城市。一、东西方封建城市的起源不同要研究东西方封建城市的特点,必须了解历史上城市的起源和演变。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使用是生产力的巨大  相似文献   

6.
市民的道德素质是在特定的城市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环境与市民道德精神的养成息息相关,环境对市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德”文化为代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常德市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德市要进一步挖掘“德”文化资源,以“德”文化为引导,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舆论和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在新时代征程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市民不断奋发有为,建设幸福常德。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它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的各项自由、各种经济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它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辉煌灿烂时期,作为唐朝边区地方政权的渤海,文化发展必然出现一个高潮。渤海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经济;渤海的政治是封建的政治。服务于这种经济、政治的文化,是封建文化。从整个历史时期看,渤海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相当繁荣。这给渤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巩固基础。在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渤海人民继承自己祖先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创造了以汉族文化为核心的渤海文化。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渤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渤海地区同中原内地“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不仅在致治上,而且在思想上,文化上进一步融合、进一步统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西方学者就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程,展开过关于封建社会经济危机的讨论,中国少数学者也就中国历史提出了对封建经济危机的见解。封建经济危机问题之所以广泛地引起历史学家们的注意,是因为它关系到由封建社会经济形式如何向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转变,正如英国学者R·H·希尔顿所说:“所谓危机就是社会机体和自然机体的历史的转折点”。大家知道,“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否定不是突然发生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到来之前,会出现社会变革浪潮的前锋,封建经济危机就是社会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的“浪潮前锋”。本文试图就中国14世纪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考察封建经济危机在中国发生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就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程,展开过关于封建社会经济危机的讨论,中国少数学者也就中国历史提出了对封建经济危机的见解。封建经济危机问题之所以广泛地引起历史学家们的注意,是因为它关系到由封建社会经济形式如何向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转变,正如英国学者R·H·希尔顿所说:“所谓危机就是社会机体和自然机体的历史的转折点”。大家知道,“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否定不是突然发生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到来之前,会出现社会变革浪潮的前锋,封建经济危机就是社会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的“浪潮前锋”。本文试图就中国14世纪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考察封建经济危机在中国发生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规模日益形成正比甚至平方正比关系,以前的城乡剪刀差如今日益恶化为城市等级剪刀差。随着大都市轴心化趋势的发展,不同城市之间的等级差距拉大,使得宏观层面上的不公平反而加剧。都市化竞赛的结果是使大部分中小城市变成大都市的附庸;大都市则成为资源高度集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轴心。这就是城市的立体化结构造成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大都市轴心化趋势。西方大都市的没落和中国大都市的繁荣扩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表面上看是中国式后发式发展优势的体现,而从深层解读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大都市发展同样需要走向“后大都市”的转型——从繁荣转向寂寞。  相似文献   

12.
西汉王朝建立至汉武帝即位这六十余年的时间里,社会经济在秦末战乱的基础上出凋敝而恢复而发展,被称为“末业”的工商业亦随之繁荣起来。为什么在“重本抑末”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会出现汉初的“末业”繁荣呢?一汉初“末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论及汉初的“本末”政策时,许多学者往往据刘邦的诏令而认定汉初封建统治者实行了严厉的抑商政策。对此,我们应结台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作具体分析。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就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继之以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楚汉相争的烽烟,连年战乱使得社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各地发展.西方医学进入广州后,在医疗机构及队伍建设、医疗管理、医疗救济等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使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初建并不断发展,为近代广州城市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市民阶级的形成在西欧市民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认为 ,市民阶级的形成 ,是由于西欧独特的封建化的历史社会环境造成的。西欧社会来不及对贸易中断进行功能适应而封建化 ,封建化的西欧社会又来不及对贸易恢复和商业发展进行功能适应 ,而导致了独立城市和市民阶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晚清碎影     
顾丽燕 《金陵瞭望》2011,(26):24-25
“晚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承上启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种新事物、新现象风起云涌,各种外来的、民族的新思想、新文化、新潮流不断发生着融合与碰撞。与此同时,伴随着清末城市实业、商业、科技、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市并百姓的生活也是形态各异。既选不过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遗留下的诟病,也迎接着新思想的冲击与洗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日本和西方各国都经历了封建化的过程,各国经历封建化的时间、方式、规模虽不尽相同,但其推动封建化过程的动力,除了农奴、手工业者和商人外,就是中国的“士”、日本的“武士”和西方的“骑士”。他们在各自的政治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话剧,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的人文主义者萨琉塔蒂、布鲁尼等人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它的出现是这段时期社会综合发展的结果。市民人文主义发展了彼特拉克、薄枷丘的思想,但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与彼特拉、薄枷丘的信奉者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世俗伦理观以“美德”为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市民人文主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的传统思想,在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和西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市民阶级的形成在西欧市民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认为,市民阶级的形成,是由于西欧独特的封建化的历史社会环境造成的,西欧社会来不及对贸易中断进行功能适应而封建化,封建化的西欧社会又来不及对贸易恢复和商业发展进行功能适应,而导致了独立城市和市民阶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宋朝在多方面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相对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宋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嗵画诗词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其数量之多,不仅超过前几代的总和,而且在以后历朝中也位居前列。本文从诗歌、绘画、书法等多方面论述了宋代题画诗词勃兴的原因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