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无意翻得贵刊七九年第三期即加陵先生《日本人姓名的历史、特征及动向》一文,读后颇有所得。但文中“…象‘牛若丸’这个名字、本来是京都一个叫‘牛若丸’的小个子把五条桥外号‘拦路虎’的坏人大个子打败了,所以过去有人给男孩起名叫‘牛若丸’表示勇敢,但至今天,  相似文献   

2.
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杭州刻本《白氏文集》所附当时杭州详定所颁发的《白氏文集》准印牒文,是《全宋文》未收的佚文.此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北宋文集出版审查的运作流程和审查内容.其中“敕命指挥毁弃淫侈浮浅俚曲秽辞”一款,对了解北宋词传播的文化生态尤具意义.此文不仅为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传播学信息,也为文体学研究北宋详定所文集出版的牒文,提供了一个现存最早的出版详定牒文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正> 戴逸、林言椒主编的《清代人物传稿》中由戴文葆撰写的《谭嗣同》一文(以下简称“戴文”)说:谭嗣同“与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三立、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保初、四川总督丁宝桢之子惠康,被时人并称为‘四公子’.”①谭嗣同(字复生)、陈三立(字伯岩,号散原)、吴保初(字彦复)、丁惠康(字叔雅)四人,在晚清光绪年间被士大夫们称之为“四公子”或“海内四公子”,这是不错的.但是,“戴文”把丁惠康说成是丁宝桢之子,这就是张冠李戴了.笔者认为,丁惠康之父应当是丁日昌,而不是丁宝桢.  相似文献   

4.
古典文学研究《易经》的散文···············……周振甫(1,1)屈原反抗精神之我见·········……文迟(1,6)论晋本《红楼梦》············……郑庆山(1,11)论《离骚》自我形象的太阳神性 ’‘””””‘’‘’‘.’“”’.·······……翟振业(1,50)《悲秋新探》一文商榷······……工立(1,57)新议陶渊明《和刘柴桑}).··……王振泰(1,61)论崔浩的历史地位及其死因……曹道衡(1,82)李渔和寿牡忆戏剧创作论的发展…吴新雷(2,l)论杂剧的繁盛与元代统治者的关系 ’‘’‘”.”‘’‘’·”’‘”…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证了俄藏敦煌文献ДX.16714《提举司牒》系为混入敦煌文献中的一件黑水城文书,文书中的“伯颜丞相”为元世祖时期灭南宋的丞相伯颜,该文书为伯颜丞相西北活动提供了实证。同时文书也透露出元代亦集乃路设有铁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合肥市主要的公园和小区进行实地调查,记录了木瓜属植物的花期形态特征,并且对合肥市木瓜属植物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合肥市现有的木瓜属植物有木瓜、贴梗海棠中的‘凤凰木’和‘秀美’、毛叶木瓜中的‘红霞’和‘金陵粉’、日本木瓜中的‘日落’和‘单白’、傲大贴梗海棠中的品种有‘绿宝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合肥市木瓜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巧手裁剪     
…酬…一姚d考.、 l9川’文 25引止勿 户一人口18认.。后Zt’‘)i而,l{6入’。12·U」、{{}’‘一{},1’2雄}{一日}:}2,I-!‘二衣长胸围腰国袖长{多夕尸入‘汽 .4肩宽 尹袱l7 il…’3」引}Ll1上(巧手裁剪  相似文献   

8.
《诗话总龟》载:“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此说向以为遣词用字之范例,语文老师也常好讲这个故事,说明用字要用响字;有的还发挥一下:动静相应,正体现出艺术的辩证关系。读《核工记》,有如下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9.
郭海燕 《文史哲》2013,(4):107-117,167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1885年4月英国制造的巨文岛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两国面临的最大外交课题,也是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围绕巨文岛事件,中日分别在对英外交、对朝外交和中日两国外交三个层面进行了较量,这实际上是一场中日围绕宗属体制的较量。以巨文岛事件为契机,《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在朝鲜对等地位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中国掌控东亚外交主动权,日本孤立被动的格局。中国成功地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强化了中朝宗属体制,将《天津条约》签订后,朝鲜为中日两属之国的状态,恢复到之前的中国专属状态,并给日本的"属邦批判"论和朝鲜"独立国"论彻底打上封印。1885年中国在巨文岛事件外交上的胜利,使日本失去了在《天津条约》中取得的外交优势和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巨文岛事件发生之后的十年期间,《天津条约》一直呈现出一种空洞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編者的話     
《文史哲》1954,(9)
論‘美是生活’一文,就美的概念有所論述。根據馬克思主義社會存在决定社會意識的原理,人們关於美的概念曾有不同的理解。無產階級認为美就是生活,就是正在建設共產主義的人民的自由的生活。而生活的意義,對於資產階級來說就是‘利潤’的獲得,那末資產階级藝術家的活动,正如列寧所说‘不過是戴着假面具的對於钱袋的依賴’,他們所謂美也就是隋落而腐朽的東西。論‘美是生活’一文,對這些問题有所發揮。本期發表了三篇探討中国古典文学的作品:一篇是關於晚唐詩的研究。過去講晚唐詩的人,幾乎都以李商隱、杜牧和温庭筠等为主,許文雨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辨”一文,意有未尽,特再撰写本文,对魏高新同志在《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4期发表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伦理思考”(以下简称《思考》)的某些观点做进一步的剖析.《思考》中令人费解的某些观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伦理,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无私奉献’,‘集体主义’,‘雷锋精神’,‘延安精神’等是生长在计划经济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市场经济当然也要求一种生长在其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伦理和价值取向”.“相信众多的人“下海’都不是在‘无私奉献’(而且你也奉献不起),相信炒股,炒房地产都不是在向雷锋学习,相信办公司经商都不是‘公而忘私’…”笔者对上述观点不敢苟同,兹提出下列见解,向伦理学界同仁求教.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内容形式范畴在应用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所起的指导作用,便是一个证明。本文主要讨论内容形式范畴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并对“以‘结构’取代‘内部形式’,而以‘形式’去指通常所说的‘外部形式’”的观点(见《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内容和形式范畴新议》一文.简称《新议》)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次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选择题:“‘盖儿’的读音,正确的是:A.gaier,B.gair,C.gar。”由于答对的人很少,于是有人写了《“盖儿”怎样注音》一文(见《语言美》总第212期,1990年8月10日三版),作者认为:“‘盖儿’的正确注音应该是:gar。”其实,这一注音并不正确。看来作者是把儿化音节的读音和注音完全等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周溯源、刘牧雨同志写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座谈概述”(见《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6期)一文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列宁发展了两个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三个阶段”。这种观点似乎言之成理,但如果仔细研读一下列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自明代万历三年设副总兵,南澳岛成为东南沿海的军事重镇,由此开启了闽粤两省共管的历史。从文献记载来看,水师官弁长期把持海岛事务为南澳岛带来了惠民之政,也带来了兵丁结党欺民之弊。在王朝逐步将清初东南海域的地方豪势清理之后,文官借由粮饷贪墨案介入南澳岛权力系统。雍正十年,清廷设立了粤闽海防军民同知,海隅孤岛由此成为具备成熟建置的独立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16.
立马图     
封二封三的三幅国画,原件现保存在我省保山赵国亚先生处,均系画家徐悲鸿生前赠与。详情见本期赵献云同志文。黧鬻 ' ’’髦 少 每。。 缝* ‘.二l i 矗’ l\Q。麟黼㈣ ‘麟 奄糕 麟 芯@善 滋纛鬻鬻委蒸溪 封二封三的三幅国画,原件现保存在我省保山赵国亚先生处,均系画家徐悲鸿生前赠与。详情见本期赵献云同志文。立马图@徐悲鸿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光明日报》发表艾恒武、林青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现将各种不同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洋 《文史哲》2021,(5):33-50+165
从13世纪中叶开始,入宋的日僧和赴日传法的宋僧陆续将宋学传入了日本,天皇家及其周边的贵族学者对宋学的吸收则比较滞后。花园天皇(1297-1348)是日本宫廷中较早接受宋学的关键性人物。《花园天皇宸记》反映了花园天皇退位后的读书受到宋学的影响;《学道之御记》中花园天皇对当时日本宫廷学风的批评,则与北宋道学先导者"从‘文’向‘道’"的思想脉络具有相似的结构。花园天皇的宋学接受与他复兴儒学、重塑政道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对于延续着平安时代学风的14世纪初的日本宫廷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读书治学时翻阅《辞源》、《辞海》,与古人的训话专著相比较,偶有所识,便写成卡片,记其得失。现择取数例,就教于相关专家与读者:1.“狐疑”、“狼狈”之误释《辞海》:.狐疑:谓遇事犹豫不决。《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汉书·文帝纪》:‘方大臣诛诸吕迎联,联孤疑’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①<辞源补“狐疑:俗传孤性多疑,因以指多疑无决断。《楚辞》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史记·文帝纪》:‘元年诏:方大臣之诛诸吕迎联,联狐疑,皆止联。’参阅北…  相似文献   

20.
(一)满城陵山二号墓出土的所谓“宫中行乐钱”和“铜骰”。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满城陵山二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窦绾墓)出土两套所谓“宫中行乐钱”,每套二十枚。一套“分别铸‘第一’至‘第廿’字样(缺‘第三’,但多一枚‘第十九’……)”。另一套“铸韵语一首,二十句,每钱铸一句,句三字或四字”,《报告》撰写者依韵脚和文义整理,录文如下(引者按:《报告)所标“第一”、“第二”等字皆删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