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体裁进行编排的泛文学总集,《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体大虑周、系统全面的文评著作,两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献,在中国文体学发展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文章对两书的分体、论体进行了多层次比较,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文化背景,探究两书的辨体思想对汉代目录学的承传,以及基于自身文献特征、文评观念的化用。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别集的数量非常多,但流传下来的却极少,完本更为罕见.通过比对《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和南宋三家书目,可以发现:其亡佚主要在梁元帝江陵焚书和唐代安史之乱以降的历次战乱,后一阶段损佚尤为惨重.除了战乱的损毁,魏晋南北朝别集在唐代流传不广,也是其亡佚的重要原因.而造成流传不广的主要因素在于:唐人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整体评价不高,唐代文学自身的繁荣以及《文选》等总集的流行,对魏晋南北朝别集传播空间的压缩.  相似文献   

3.
<正> 建国以来山东大学一直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王仲荦教授是山东大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创者。他所著《魏晋南北朝史》、《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山昔)华山馆丛稿》等10余种,考订精核,识解闳通,为海内外士林所推重。先生扎实勤奋的学风和渊博的知识,培育了山东大学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者。郑佩欣教授早年师事王仲荦,现在已是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兴旺局面,台湾、香港和大陆三地相继召开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国际研讨会,对推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粗略统计了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论文目录,这两年大约在850篇左右,分别论及诗歌、辞赋、小说及文论诸方面,下面就分阶段分专题作择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论魏晋南北朝的隐逸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魏晋南北朝的隐逸文学@郑训佐$山东大学文学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但总的趋势依然是从涓涓细流走向蔚为大观。从总体研究风貌、魏晋诗文研究、南北朝诗文研究、乐府诗研究等若干方面对 2 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状况作一宏观鸟瞰 ,考察其源流 ,梳理其过程 ,凸现其特色 ,可以为新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研究,相对于楚辞汉赋的研究来说,历来就显得薄弱。近十年的有情况所改变,研究论文,论著的数量比以前有较大的增加,无论是注意面还是研究深度都有所拓展。例如马积高的《赋史》就专以两章六节的篇幅探讨了这一阶段的赋作特点、作家、作品的详细情况;高光复撰有《建安辞赋述略》、《建安时期赋风的转变》、《晋代辞赋述略》、《南北朝辞赋述略》等文,对这一阶段辞赋的情况作了钩稽和概述;曹道衡的《试论汉赋和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指出了魏晋后抒情小赋较之汉赋在抒情、风格、声律对偶等方面的进步;刘树清的《我国古代文苑中的珍珠玫瑰——试论汉魏六朝抒情小赋的艺术特色》掼出了汉魏六朝抒情小赋的四大艺术特色等等,这些都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89年11月7日至12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与会代表100余人,提交著作8部、论文72篇。会议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区域经济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魏晋南北朝历时四百年①,在五千年的政治演进上不谓不长;但在中国散文发展的长河里,它不过是一个阶段,或则说是一个过渡.没有魏晋南北朝这个大开大阖的过渡时期,则先秦两汉就无法和隋唐两宋衔接.所以谈中国文学,自不可忽略魏晋南北朝,研究中国散文发展,尤必须重视魏晋南北朝.二、回顾与展望自来论魏晋南北朝文学者,莫不以诗歌、辞赋、骈文为主,而忽略其散文.殊不知它在和韵文分道扬镳的当时,有为数众多的作家,从不同的观点,挥洒如椽之笔,为风狂雨骤的国难,变乱纷乘的政局,荒淫昏暴的政客,穷苦无告的百姓,写下血泪交迸的鸿文,给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并且有些作品,至今尚口诵心惟,耳熟能详,成为我们当前立身、治事、欣赏和学习的重要资源.追究造成忽略散文的原因,《昭明文选》应该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0.
刘全波 《天府新论》2011,(1):145-149
类书文献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块尚未完全开垦的宝地,它不仅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还是众多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珍贵典籍的藏身之所。魏晋南北朝的是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河源,后世很多著名类书都承袭了此时期的传统,目前所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类书有三十余部,数千卷之多。我们对此时期的类书研究做了回顾,并决意从官修类书、私纂类书、佛教类书、道教类书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开启魏晋南北朝类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近年以来,我们在授课中颇注意向同学介绍国外史学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成果,但因广州各图书馆所藏图书资料有限,掌握到的情况很不完全。以我们所知,国外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同其他的中国断代史研究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显得单薄,但是逐年积累起来仍是相当可观的。单在日本,从七十年代起每年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约有七十至九十篇,专著也很不少。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前相对落后,如1977年创刊的《南北朝研究》初时组稿都很困难,近年也急起直追,在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综合看来,国外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广泛,不论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文学史及研究论著中,王粲被认为是建安七子之首。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王粲并非总列第一。曹丕、曹植、刘勰、钟嵘四位最有代表性的论者,对于王粲的排位就并不一致。这反映了论者的深层心理与品评标准的不同,由此可以洞察魏晋南北朝文论向文本转化的审美自觉的评论态势。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的全面剖析─—李刚《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研究》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变乱时期。因其战乱频仍、人生无常的世况,影响中国社会的佛道二教,在此历史阶段迅速传播、发展,渗透进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因此,宗教文化的兴盛是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妇女对学术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魏晋南北朝号称乱世,在学术文化上却是一个大放异彩的时代,而广大妇女所起的积极作用和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笔者特撰此文,略作论述。一魏晋南北朝妇女对学术文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文学上。从汉魏之际到南北朝,从建安文学到“永明体”的产生,各个时期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各种文体的发展均有其一份功绩;她们创作了大量的诗、赋、铭、颂、诔、赞、书、疏,撰写了一批文集,给后世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建安年间被历代作家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五书的穷尽性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为《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大中型语文辞书及袁英光主编《南朝五史辞典》所漏收,时贤相关论著如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刘百顺《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札记》、方一新《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辞语笺释》等也未涉及.今选择23例,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16~17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暨《新疆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审稿工作会议",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孙秀荣提起中国古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唐诗宋词,想到明清小说,甚至想到先秦散文,想到元代杂剧,却很少想到魏晋南北朝。的确,魏晋南北朝不是产生文学高峰和文学巨人的时代,它既没有唐诗宋词那样举世瞩目的辉煌,也没有施耐庵、曹雪芹那...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节特征孙秀荣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跻身于文学殿堂,始于魏晋南北朝。此前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野史杂传等虽然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小说的一些特征,但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它们都还只是小说的源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某些作品,内容固然也嫌简...  相似文献   

19.
黎虎 《晋阳学刊》2002,(3):109-110
在数千年统一为主流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里,地域史的研究有其突出的意义,从而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关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尽管魏晋南北朝地域史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成绩,但是,对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的并州地区的系统性、专题性研究却迄今未见。汪波君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魏晋北朝时期的并州地区政治形势演变作为其研究课题,撰写了《魏晋北朝并州地区政治形势研究》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学术空缺。在此基础上,汪波君又对论文作了一些修改…  相似文献   

20.
<正> 张可礼先生继《三曹年谱》、《建安文学论稿》、《建安诗歌选译》等论著之后,最近又推出一部功力深厚的新著——《东晋文艺系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张先生是著名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的高足。陆先生认为要搞文学史研究,第一步要做朴学工作,第二步要做史学工作,第三步要做美学工作。细察张先生治学的根基和路数,可以看出受陆先生此“三部曲”影响颇深。前些年搞建安文学,他重点先搞了一部《三曹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