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中国的能源需求与阿拉伯石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已被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看成是未来最大的石油市场之一。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生产和消费的缺口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的石油进口可望迅速增长。由于历史原因、传统友谊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OAPEC成员国很愿意同我国进行能源方面的经济合作,为此,正在重新拟订、完善它们的石油发展计划,以便在未来对中国的石油需求做出响应。  相似文献   

2.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发挥国际影响力,实现自身发展利益。基于此,本文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金字塔报》、《利雅得报》和半岛电视台这三家阿拉伯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以"中国崛起"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为考察点,解读中国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形成过程,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改善和加强国家形象构建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苏联的中东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边和多边外交、经济和贸易关系以及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对中东国家产生影响.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俄罗斯与中东国家的双边关系弱化、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受损、中东地区反俄情绪增长等.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对地缘政治所造成的冲击,及时调整了其中东外交战略,提升了中东国家在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俄罗斯利用阿拉伯之春后中东地区国际体系变化以及域外大国中东外交政策的调整,重构了其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恢复双边关系的基础上,推出了整体性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非阿拉伯国家为例,首先描述了中国对其投资概况,进而运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其投资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对其直接投资应采取的类型及产业选择。本文认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能源、资源战略多元化及规避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中国因素。而稳步的经济发展、相对良好的商业环境及较强的国家竞争力使得北非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主要流入地区的根本原因。我国应对北非进行资源导向型投资、出口导向和市场导向型投资和产业导向型投资。投资产业应主要集中于能源、农业、机械制造业及通信产业。  相似文献   

5.
肖凌 《阿拉伯世界》2001,(3):33-36,40
以色利自立国以来,一贯奉行实力扩张政策,尤其是在核武器领域,长期实施模糊策略,利用各种方式向阿拉伯国家暗示,它已拥有一定的核打击力量,藉此对阿拉伯国家施压,美国长期奉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并给予大量军核,加上以色列本身进行的大量的军事研究和新武器开发,其军事优势显而易见,近期内尚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能在军事力量上望其项背,以色列的核威慑策略客观上对阿拉伯国家形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6.
未来能源开发的重点将聚焦在深水区域,北非阿拉伯国家都是临海国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深水能源勘探与开发与陆地、盆地开发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对我们提出了新挑战。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随着中国海外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北非阿拉伯国家是油气资源的重要储存地,中国必然选择与北非阿拉伯国家进一步共同开发能源,而北非阿拉伯国家在深水领域的能源是一块未完全开垦的处女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北非地区深水能源开发的客观规律,设计合理有效的战略规划以适应深水能源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政治发展、地区形势变化、域内外大国干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东剧变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安全、社会、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五年多来,阿拉伯国家社会各界对中东剧变的成因、性质、结果及影响不断进行着反思。阿拉伯国家精英、学者、青年等群体对这场剧变认知的变化,反映了作为变革主体的阿拉伯人已从最初寻求推翻旧体制的狂热和盲目逐渐回归理性,这对阿拉伯国家探索发展道路和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1年初以来的中东动荡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它与全球金融危机一样,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对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政府除尊重有关中东国家人民的自主选择权外,还应继续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继续推进中东地区稳定,加强对地区形势和中东各国政情的深入研究,建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中国对中东地区的长期能源规划,进一步加强中国同中东地区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9.
应阿拉伯文化学会( )的邀请,史希同教授和我出席了于2003年9月25日至9月26日在黎巴嫩贝鲁特布里斯通饭店召开的该学会第九届年会。  相似文献   

10.
中东能源结构性矛盾与中国—中东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东石油合作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意义重大,中国能源安全本质上是中东地缘政治安全。中东地缘政治具有结构性矛盾、长期化和难以解决等特点,影响到中东石油的安全和稳定供应、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国际油价稳定,也意味着中国能源安全将长期受中东和其他地区能源地缘政治的影响。尽管近年来中国—中东能源合作取得长足进步,但双方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性因素仍显而易见。迄今为止,中国在中东特别是海湾产油国没有获得如苏丹那样的参与当地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重大上游油气合作的突破性成果,中国与中东的油气合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文在论述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接[8]《历代民族与帝王史》) §11,第4卷,第167页(伊历22年条下): 当时正在小木鹿(木鹿鲁兹,Marw al-Rudh)[1]的叶兹戴杰尔德(Yazdajird)[2]修书给(突厥)可汗求援,也修书给粟特国王求援.于是他的两个使者前往这两个王国.同时他还修书给中国国王,请求援助.  相似文献   

12.
(上接[8]《历代民族与帝王史》) §11,第4卷,第167页(伊历22年条下): 当时正在小木鹿(木鹿鲁兹,Marw al-Rudh)[1]的叶兹戴杰尔德(Yazdajird)[2]修书给(突厥)可汗求援,也修书给粟特国王求援.于是他的两个使者前往这两个王国.同时他还修书给中国国王,请求援助.  相似文献   

13.
〖7〗<地名辞典> 编纂者雅古特(公元1179~1229年),全名希哈布丁·艾布·阿卜杜拉·雅古特·本·阿卜杜拉·哈马维·罗米·巴格达迪.中世纪阿拉伯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著名辞书编纂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祖籍东罗马帝国,卒于阿勒颇.著述颇丰,其中以<地名辞典>和<文学家辞典>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4.
[13]<充盈的海>(al-Bahr al-Zakhār) 作者艾哈迈德·本·阿穆尔·本·阿卜杜·哈利格·拜扎尔.圣训学家,巴士拉人,卒于伊历292年(约905年).此书也以<拜扎尔的穆斯奈德>著称于世.研究圣训传述世系,同时将穆罕默德的言论与其门弟子的话严格加以区别,称为"穆斯奈德".著名圣训学家伊本·凯西尔曾这样评价此书:"在拜扎尔的穆斯奈德中有同类著作中所没有的分析和见解."全书约合中文400万字.  相似文献   

15.
[18]<文牍撰修指南>(Subhu al-'A'shā Fī Sinā'ah al-'Inshā ) 作者艾哈迈德·本·阿里·盖勒盖珊迪(公元1355~1418),埃及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生于埃及的盖勒盖珊戴地区.  相似文献   

16.
[27]<安达卢西亚柔枝的芬芳>(Nafh al-Tīb Fi Ghusn al-'Andalus al-Ratīb )  相似文献   

17.
[22]<贤人名士事略>(Siyar'A‘lamal-Nubala') 作者舍姆斯丁·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扎哈比(卒于1374年),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圣训学家.祖籍土库曼,出生和故世均在大马士革.其附名扎哈比(al-Zahabi)的意思是金匠,因为其父以制造金器为业.殷实的家境使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长大后像所有有志研究圣训学的人一样,遍游沙姆地区各大名城,拜师访学,后游学埃及并到麦加朝圣.他求教的导师中不乏伊本·泰米叶那样的大师.学成后开始关注史学.在大马士革近郊风景秀丽的姑塔一个村庄里,担任"海推布"(伊斯兰教义演说家)达15年之久,那是他一生中著书立说最丰富和最重要的时期.之后在大马士革多所学校任教,桃李满天下.临终前5年,因患眼疾,拒绝治疗而双目失明,但教学和著述不曾中辍.  相似文献   

18.
[19]《名人列传》(Wafayāt al-A'yān wa Anbā' al-Zamān) 作者伊本·赫里康(Ibn al-Khallikān,公元1211~1282),著名伊斯兰历史学家、法学家.全名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本·艾布·伯克尔·伊本·赫里康.祖籍波斯.出身于宗教学者家庭.早期随父亲学习经训和教法,及长,游学至摩苏尔、阿勒颇、开罗等地拜投名师,1246年到大马士革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伊本·艾西尔(《历史大全》作者)学习历史学.1261年起在叙利亚当大法官达20年之久,为官清廉,判案公正,口碑甚好.1282年在大马士革勒吉比耶学校逝世,葬于卡斯蕴山脚下.  相似文献   

19.
【25】<肇始与历史>(al-Bad' wa al-Tārīkh ) 本书作者情况是阿拉伯古籍中较为特殊的一例.大约在公元966年,穆塔海尔·麦格迪西(al-Mutahhar al-Maqdisī,卒于公元966年之后)来到锡吉斯坦,应一位大臣的要求,写了一部简明扼要的历史著作,书名即<肇始与历史>.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部著作却归在哲学家艾哈迈德·巴勒希(al-Balkhī)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