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三生教育"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它充分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三生教育"活动设计,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合作性和建构性。  相似文献   

2.
肖洒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2):143-144,151
主体、客体及相互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基本问题,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双主体”、“三体论”等观点。本文论述了教育活动主客体问题讨论的三个前提。对已经出现的主要观点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对教育活动主客体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与界定。  相似文献   

3.
试论主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模式。主体教育的最根本特征是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包括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两方面),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实施主体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要确立新的教育功能观、质量观、方法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主体教育的另一个关键是明确目标体系。统计表明,主体精神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独立性六个方面,主体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我调节、环境适应能力。主体教育还要求教育方法上的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的看法,目前我国学术界尚存争议,有的强调教师教的活动,提出教师主体论;有的强调学生学的活动,提出学生主体论;也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提出了主体"互动论".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的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第一要素,教师要树立和加强创新教育的知识观、价值观、实践观和师生观。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活动,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和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灵魂。通过创新性课堂教学,开设"研究式"综合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应试教育和社会化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大学最本质意义上的教育。从教育是学生主体自身的教育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正是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存在,才产生了教师主体性的教育活动。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教育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正是主体自身这种发展自我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其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走全面开发受教育主体素质之路,才能事半功倍、业绩卓然。但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和手段来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受教育主体自身的艰苦努力来实现的。所以受教育者主体的确立,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推行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在注重自身修养的基础上,对自我艺术教育理论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改变学生以往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真正使艺术教育深入到学生中间,使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高师学生主体参与式心理素质教育以哲学中的活动观、心理学中的心理活动论、教育科学中的主体教育和参与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主体、人格、自由、活动和发展等基本理念,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给学生创设安全心理环境,注重不同见解的心灵沟通,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时空,强调学生是成长的主人,倡导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协调整合学生的各种活动等,这一心理教育模式在教师教育、个人发展、教育教学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主体性教育的定义出发 ,阐述了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通过主体性教育的教师的教 ,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 ,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导致我国教育主体发生了分化,这一时期基本的教育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家庭与受教育者.教育主体的分化意味着教育关系必然发生变革,社会转型中的我国教育关系较以前有所不同,包括教育行政关系、学校管理关系、教育教学关系、教育契约关系、教育监护关系.处于变革中的教育关系对法律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了政府行使的国家教育权,社会行使的社会教育权,学校拥有的办学自主权等新型教育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创新型人才是在全面发展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在国际交流中取得了很大发展,但阻碍学生创新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因此,高校必须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在观念上要克服功利主义,由“知识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将教育内容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向社会知识扩展,把参与教育活动的师生双方都看作教育的主体,建立新的教育主体观。  相似文献   

13.
歌唱艺术的欣赏过程是听、视、觉的过程。听的主体是力的样式 ;视的主体是形体表演 ;觉的主体是意境。观众在听、视、觉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 ,也升华了感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相关问题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自2001年新婚姻法确立以来,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其中,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责任主体、适用情形、归责原则等成为争论的热点。对此,笔者经过全面的梳理和剖析后,认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应扩大至其他家庭成员;责任主体应扩大到第三者;适用情形应不限于《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四种情况;归责原则的适用方面,应当增加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对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目标。要真正在教育管理中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应以主体教育管理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实践。因为它是一种以实践的、辨证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的管理观,是一种能够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系统中,自稳定功能的功能主体主要是市场,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平衡系统内的一般供求。而当涨落使系统远离均衡并且市场功能难使其达到均衡时,就得借助自组织功能主体———政府,政府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并达到新的均衡。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把人的内在生命力、智慧力外化为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兼具审美和教育双重特征的活动。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主体,其审美特征主要通过直观性、体验性、情感性、愉悦性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条件下,以应用经济统计学和教育经济学为指导,对少数民族相对集中一些典型地区的教育投入与效益作可行性分析,为学校和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可操作的方法,为我国同类型、同层次民族地区提供教育经费统计和分析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把握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对有代表性的方面作出突破.  相似文献   

19.
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人却始终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因为,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和目的,是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者与应用推广者,在生产资料的开发与保护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人的思想力更是创造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具重要的价值。[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行动方案,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鉴于此,本文在探讨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资源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