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作为科学文化事业一部分的档案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档案的数量大量增长。档案数量急剧增长,虽然丰富了库藏,但难免存在案卷质量不高的现象,这不仅给库藏的管理和档案的利用带来了新问题,而且对档案信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以及档案工作的高层次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档案库藏管理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档案库藏的现状 1.近年来档案数量增长之快,是以前历年所不及的。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各档案馆、室的库库藏档案…  相似文献   

2.
《周礼》是一部记载描述先秦政治制度的经典。其中,较详细地记述了法律诉讼的过程。在法律诉讼活动中离不开文书、档案,无论判决、执行,都要以文书、档案作为依据,现代诉讼活动如此,古代亦然。《周礼》在记述法律活动的程序和制度时,也介绍了一些法律诉讼活动中的文书和档案。了解先秦法律活动和文书、档案工作的一些特点,有益于法律史、文书与档案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中国档案事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书缮写制度、用纸制度、票拟批红制度、公文邮驿制度、保密制度、行移勘合制度、归档制度、利用制度等等,贯穿了文书档案从撰写到最终保管的各个环节,并且涉及到从皇帝到朝廷臣工,甚至微乎其微的铺兵,使得整个明代档案文书事业显得更为严密。这些制度通过颁布公文体式以及用《洪武正韵》《大明律》等方式颁布施行,不仅为明代其他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且也成为明政府处理各种政事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两汉之际是《周礼》学的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著录于《七略》之中,而且还“独识”《周礼》的价值,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遗余力地向学术界推介这部在秘府之中新发现的典籍。其次,《周礼》一书于王莽当政时被立于学官、设博士主要应归功于刘歆的推动。复次,刘歆不仅研治《周礼》,撰著《周官传》四篇,而且还广收门徒,传授《周礼》之学。两汉之际著名经学家杜子春、郑兴、贾徽、郑众、贾逵及卫宏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师从刘歆学习过《周礼》。他们或是刘歆的弟子,或是刘歆的再传弟子,都出于刘歆的《周礼》学传承谱系。他们在《周礼》研究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周礼》学逐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商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是我国灿烂文化的奠基者,在档案事业方面有很多突出的贡献,不但甲骨档案被视为中国目前保存的最古老的档案,而且商代的档案工作非常发达,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后世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周礼》中所载的契约种类、契约管理制度及与之相关的官营借贷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再次证明《周礼》所载的商业管理制度主要是春秋战国制度的反映,为进一步确定《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先秦商业管理制度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有了图书,并把图书收集、保管起来以后的事。因此研究图书馆的起源就在研究最早的图书和收集、保管那种图书的机构。人类在发明文字的初期,是没有作为图书起源的记事记言的文字记录的。直到出现阶级和政权机关以后,才有这个东西。那是由父系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的事。而收集、保管那种文字记录的地方,则是档案库。称它为“档案”,是因为那种文字记录的性质属于今天人们所意识的档案,称它为“档案库”,是因为它只是收藏与保管档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提高案卷质量问题,不仅是档案界同仁们的老生常谈,而且还是档案工作者一项长期的、细致的、最基础的重要工作。案卷质量决定着档案的价值,关系到各业务环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档案工作能否赢得信誉,能否为社会承认。这些年,高校在抓案卷质量上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贯彻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来,案卷质量普遍有  相似文献   

9.
新书简讯     
倪道善编著的《明清档案概论》一书,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2月出版。该书共分12章,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明清档案的历史变迁,国内外存藏明清档案的情况,明清时期的文书档案工作制度,明清档案的种类、格式、特点及价值,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的关系,明清档案的检索,以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评定职称是每年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评定职称的档案(以下简称评职档案)工作则是这一环节的基础。因而抓好这一工作意义重大。所谓高校评职档案,就是对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员(教师、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及后勤管理人员)在教学、科研、政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论文、专著、参考书、教科书以及获奖证书、荣誉证书、奖状、奖章)等材料的分类保管。总之,就是评职称所需要的有关材料的保管。这些材料统称为高校的评职档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校区档案库藏的基本情况以及档案的利用率、各类档案的比率等资料的统计分析 ,发现校区档案建设中尚需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并提出了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库藏和加强现代化管理、建立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宋代档案保管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宋代加强了档案的保管.在保管技术上有发展和创新,集中表现在皇帝档案馆的出现,全国各级地方官府集中收贮保存簿籍案牍的架阁库的普遍设立,档案保管制度的完备及法制化的规定,档案防蠹技术的创新,统治阶级在制度上对官府文书的书写材料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等,并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严密的档案保管制度.宋代的档案保管技术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保护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对明清档案保管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锡命制度是周天子封建诸侯、命官赋职、赏赉有功等活动时所举行的隆重典礼。周王锡命并非一种简单的仪式性制度,而是周人统治思维的反映,它渗透着西周的深层伦理价值观念。周天子正是通过锡命礼的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心理认同与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辏"文化传统与价值思维,从而将姬姓与异姓诸侯(王室与天下诸侯)抟为一个文化认同的政治实体,推而建构出"天子—守臣(诸侯)—陪臣(卿大夫)"政治结构。它不仅与西周时期宗法、分封之制相辅相成,而且是春秋时期尊王攘夷、诸侯邦交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战国秦汉以降大一统思想产生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与档案工作卢世菊档案是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珍贵的历史财产,不仅具有长久的保存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查考利用价值。孙中山先生在从事反帝反封建活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档案工作。本文拟从孙中山重视对档案材料的搜集、保管、利用三个方面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15.
在《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中,许慎对周礼的论述并不一致,不仅《异义》和《说文》的周礼观相冲突,而且《异义》、《说文》本身对周礼的叙述也前后矛盾。这种情形说明许慎对某些周代礼制的认识已不明晰。许慎如此,郑玄、何休也是如此。由此推测,汉代经学家对周代礼制的不确定认识是今、古学之分的原因之一。这对于重新认识汉代经学史,无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国家教委办公厅《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模》规定高等学校应严格实行部门立卷的归档制度。”高校系部是档案文卷材料的形成部门。因此,高校应大力加强系部档案建设,强化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系部档案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l高校系部档案的核心构成高校系部档案专业性强、门类多,其核心构成有文书类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几大类。1.…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的贯彻实施,为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计算机的配备为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怎样用好计算机,充分发挥其功能,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上转变过来,向更高层次和更加规范化迈进,是摆在高校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档案。提供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最重要的一个业务环节。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熟悉档案馆(室)所存档案内容和成份,了解和研究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及时向利用者介绍和报道馆(室)藏,迅  相似文献   

18.
宋元明清架阁库纵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机构架阁库始设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宋代从中央机关到地方官府普遍设立。元、明二代沿袭架阁库制度。《大清会典》和部分地方志书证明,清代大部分行省也沿袭了架阁库制度。架阁库制度沿袭千年的原因在于:统治者需要档案;档案数量繁多,需要集中保管;架阁库有一套成功的管理方法可以继承。架阁库制度的连续性反映出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代文化,一向以其卓异的风格、多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于世。特别是作力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典籍(包括各种历史档案、图书二部分),更以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卷帙浩繁而使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自秦汉以后的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历史档案、文化典籍的破坏和损失也是世界罕见的。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一、古代档案典籍的厄运秦汉至明清这近二千年间,我国各种档案、书籍屡遭破坏。破坏性大的主要有十次,俗称“十厄”我国古代的档案典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相当数量,如《夏书》、《禹书》、《殷书》、《周书》及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檮杌》等;《公羊传疏》中所记载的“孔子如周,得百二十国宝书”等事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到秦朝,这些档案、书籍经丞相李斯奏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放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于是,秦始皇三十四  相似文献   

20.
《周礼》中庙享"前期十日……卜日"的仪制,与西周金文及《仪礼》等文献中的记载吻合,关于主持卜日的职官,则《大宰职》和《大宗伯职》二经所述重复龃龉.从《周礼》中可以钩稽出取龟、选龟、衅龟、攻龟、开龟五项整治卜龟的工序以及陈龟、贞龟、定龟、视高、命龟、作龟、占龟、系币八项天子庙享卜日的礼事,其中取龟、选龟、衅龟、攻龟、开龟、命龟、作龟、占龟、系币九项均能从地下出土实物和出土文献中找到可靠的依据;陈龟、贞龟、定龟、视高四项可以在《仪礼》、《礼记》等载籍中得到佐证;衅龟、开龟、占龟诸项与殷礼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周礼则彼此契合.这不仅证实了《周礼》中有关龟卜事宜的具体材料基本上是可信的,而且还说明了龟卜礼仪当属周礼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