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区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区人口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最近几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人口的决策,为今后山区人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山区农村人口小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将有助于我们自觉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推动山区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向纵深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大好形势,在新形势的推动下,人口城镇化发展了,无数小城镇应运而生.小城镇的崛起,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搞活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商品经济,加速农村“两个转变”的迫切要求,也是农村开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缩小三大差别的必由之路.正如胡耀邦同志指出的“没有小城镇,农村里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就没有腿.”发展小城镇,对于振兴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个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本文想通过对辽宁小城镇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化与农村人口城镇化相关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如何使农村人口城镇化更好地促进农业人口非农化、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如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乡关系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开创的一系列农村经济改革,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商品生产的蓬勃发展。这一巨大变化,正如《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那样:一个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 在这种新形势下,根植于广大农村的小城镇获得了迅速发展的生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专业分工的发展,使位居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龙港模式,在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多方面积极作用,可以加快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对外来人口进入小城镇应持积极欢迎的态度。温州龙港“农民城”在短时间内发育为小城镇,即是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贯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以来,展现在我们面前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以它星罗棋布于广大农村,并与农村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特点,推动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耕地经营,从事林牧渔等生产,并将有较大部分转入小工业和小集镇服务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可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的布局创造条件。”使我们认识到,发展小城镇关系到农村面貌的根本变化,也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利益,代表了亿万农民的愿望。正因为如此,研究和探讨小城镇的发展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尚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一直是我国社会学界、人口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两种途径,即就地转移和迁移转移,分别对应于两种城市化模式,即就地城市化(又称农村城镇化)和迁移城市化。但在现实中两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例如,在大城市的郊区、小城镇或农村地区,可能同时是人口迁入地又是农村城镇化地区,同时存在迁移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情况,只是可能有主次之分。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应忽视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转移…  相似文献   

8.
一、小城镇中的“摆动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 一般普查和统计的镇人口仅仅是指居住在镇上的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而实际上在小城镇居住和工作的还有其他人口,其中一种是亦工亦农人口。这里的“工”是指广义的,包括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文化教育等非农业部门。这部分人口是兼业劳动者,大多数家住农村,劳作在镇,其户口在农村,而工资收入大部分来自在小城镇的工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根据1988年夏秋湖南省桃源农村社区调查的材料写成的,是对农村人口流动新动向的深层探究和剖析。 桃源县属中国典型的农村社区类型县,90%以上社区人口是农村人口,农业经济特征极为明显。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过去长期凝固的社区人口开始流动,农村城镇开始复苏,一度兴起了“小城镇热”。但是,最近的调查材料表明,这种“热度”开始降温,流动人口的主体选择渐趋理智和现实。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广西新兴工业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面对这一新形势,如何使我区的人口控制同生产力的发展与合理配置以及正确解决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建设,从而使全区的人口较为均衡而合理地分布,就成为振兴广西经济所必须解决的新课题。基于这个考虑,我们仅就广西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农村人口控制等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江西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富生 《人口研究》2003,27(3):54-60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 ,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有明显的特征 ,但纵观江西发展 2 0年 ,已不难看出江西城市发展尚存在主观战略与客观实际的矛盾 ,按照人口经济地域分异规律 ,江西省新世纪初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应立足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对人口迁移的要求 ,逐步形成以城市密集区 ,大中城市吸收人口为主 ,小城市、农村和小城镇吸收人口为辅的人口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12.
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现已被大家所关注。本文仅就不同类型地区小城镇人口流动方面作些探讨,试图从中说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注意这一人口现象的重要性。 人口流动是人口过程的运动的表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改  相似文献   

13.
长沙出版的《求索》1984年第五期发表方向新的文章:《小城镇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化》。文章说,小城镇体系是多层次的,包括小城市—县城—县镇—集镇。从与农村联系的紧密程度上说,前两类属于高层次小城镇,后两类属于低层次小城镇。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小城镇,作为当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尝试,引起全世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1978年以来,中国小城镇的发展迅猛异常。小城镇人口从1980年的5690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13450万人,同期小城镇个数也从2784个猛增到6211个。目前对小城镇分类标准的研究,一般都按其人口规模、经济职能或地理位置等单因子进行,忽略了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对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多因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人口状况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小城镇中实际的非农业人口数要比统计数多5 0 %左右。预计在小城镇增加的非农业人口中 ,70 %以上在东部地区。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简单依靠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对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正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发展小城镇,可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大批农民也已从耕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般占农村总劳力的30—40%,大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甚至占总劳力的一半以上。仅以30%计算,全国农村就有一亿以上的剩余劳动力。今后,随着农村有机构成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我国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的人口变换过程。其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在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并不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迁移运动,而是在“离土不离乡”的人口流动中向小城镇移动和聚居。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口迁移发生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人口的城镇化道路,是农业劳动力首先大量地转为亦农亦非人口,继而向“就地靠乡”的小城镇移动和聚居,有层次、分阶段地分别进入小城镇体系;在大城市“截流”、中小城市“疏导”、小城镇“蓄水”的交互作用中,将“人口流”截在小城镇这一格,减少大中城市在“超负荷运行中”的人口压力,形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小城镇容纳为主,亦农亦非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以来,随着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内地、边疆和沿海地区涌现出许多新的城镇。尤其近几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繁荣,市场活跃,乡镇企业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到1984年底,市镇总人口已增加到32723万人。与1982年相比,短短的三年里,城市人口共增加了  相似文献   

19.
经济改革以来,小城镇人口迅速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市镇人口总增长量为2亿,其中,小城镇人口增长量占62.4%;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增至1985年的36.6%,提高了18.7个百分点,其中有9.8个百分点是由小城镇人口增长引起的。这两个数字说明,近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辉 《人口学刊》2002,(2):31-34
小城镇的崛起 ,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泛小城镇化”现象及其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各地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出现的盲目追求数量扩张 ,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等问题亟待解决。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必须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规范小城镇的内涵。小城镇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改革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规划 ,加强管理等途径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