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庆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88-9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在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它充分吸收了当前语文教育大讨论的重要研究成果, 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及教育理念,对语文教育的理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 突破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8-152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既保持了总体结构框架、课程内容的结构体系、区域地理的设计思路、绝大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突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构建有用和开放的课程基本理念等的不变,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大量的修订,特别是在具体内容的每个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而且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课程性质更丰富、课程理念更简洁、课程设计思路更清晰、课程总目标体现较强时代特征、课程内容稳中有变、实施建议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文化自信”,要求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力度。它不仅用“文化自信”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注重“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和育人导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语文课程内容,将其中的重大主题作为“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题与载体形式,而且还在教学建议和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主要学理依据在于: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定文化自信,顺应语文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属性;发挥“以文化人”的课程育人价值。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语言运用本位,积极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坚持内容进阶与学生心理发展相统一,强化语文学科实践,突出中外文化思辨比较,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不断创新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新颁实验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观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等方面,存在值得思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合理理解,有助于“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6.
王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54-556
《语文课程标准》中“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提出后”,应声而起的理解与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自成一家。其关于语文知识的“要”与“不要”,“淡化”与“淡出”的争论,看似合理,实则停留在问题的浅层次,表层面。放宽视野,不难发现知识型的转 相似文献
7.
潘天正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充分实验、调研的基础上修订。通过对新旧两个版本内容指向差异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标准的三个方面特点:突出语言文字运用、明确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目标设定内容化、标准执行的具体化,实施建议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解读2011版标准的内涵,会给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吴克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2):111-114
本文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是建立在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性、语文的本质规定性以及人的发展和内在需要基础之上的。其内涵是主体在一切言语实践中,运用强有力的言语材料,直接对个体或类的生命存在本身进行塑造、规范和引导,以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教育也面临新挑战。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制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解读《标准》,领会精神实质,对进行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课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志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1):105-112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颁发,这是一个代表国家教育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它对语文教育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它的诞生有着厚重的历史感知“三个面向”的现实感,它传达了先进的科学的语文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黎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1):94-99
《语文课程标准》存在不少值得检讨之处。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调整为交际性,语文课程的核心要求应当是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前提下独特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祖国语言,语文课程应当重视语文知识教学。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细节也应当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要求的规定要考虑数学的教育功能.借鉴国外做法要考虑本国国情,教学形式的改革要重视数学实质。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内容标准.要跳出义务教育看义务教育,对数学大纲的成熟经验要积极吸收,对当前争论的焦点之一——平面几何的内容应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3.
曹洪顺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3)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开始有中学语文教育理论专著正式出版起,到1989年底10年间,全国约有40多种中学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教材和专著出版。其中,韦志成先生的《语文教育原理》(武汉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原理》)一书,是很富有新意的一种。作者站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采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对语文教育现象作了深刻的阐述,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与同类教材和专著比较,《原理》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可以说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是独树一帜的,很值得一读。首先,从论述方式上看,《原理》采用了全方位、多侧面,即所谓“立体”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语文教育现 相似文献
14.
1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明显增强 其—是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到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全体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必须学习的,选学内容则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这样,必学部分降低了难度和要求。例如,必学部分删掉了“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电解原理”等。 其二是本着“社会”的精神,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例如在《硫和硫的化合物》这一章中增加了“环境保护”这一节,在《硅和硅酸盐工业》中,增加了陶瓷等的内容,并增加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 相似文献
15.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3)
我院中文系于今年九月接受上级党委分配的评注李贺诗选的任务后,即与苏州人民纺织厂党委配合,组成了评注小组,积极开展工作。为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现选刊十四首,请广大工农兵读者、各兄弟院校、全院师生员工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三会”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三个基本特征,即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和表述的整体性。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教育应当以“三会”的表述统领课程标准的“四基”和“四能”。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仅继承了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特色与合理内核,还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3,(4)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三国演义》是在长期群众创作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最后加工成书的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六百年来,它在民间一直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可以说几乎家喻户晓。《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比较早的杰出的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历史小说的高度成就,开始了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海路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语文考试方式和评价制度采用的是以量化评价为主的模式,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模式日益不能适应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从评价目的、评价功能、评价方式、评价取向等方面为评价观念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1):130-131,136
《语文课程标准》强化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分为基础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两大板块,发展性课程分为自学型与活动型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孟祥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7(1):144
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创新的品格 ,才能在研究领域中拓开视野 ,开辟出新的学术空间。曹明海先生正是凭借其高远的学术视界及勤勉的态度 ,写就专著《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2月版 ) ,从而拓展出一片崭新的语文教育研究天地。本书通过对语文教育智慧生成和发展的特征与规律的深层阐释 ,以及对语文教学中解读智慧、设计智慧、管理智慧等的多元探究 ,建构起一个独特的语文教育智慧理论体系 ,为我们提供了透视语文教育的全新视角和一套新的解释话语。它对于开启我们的语文教育智慧 ,深入开展语文新课程改革与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