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象”或由”象”构成的结构,从修辞角度来解释,人们看法基本一致,都认为是比喻,“象”是比喻词。而从语法角度来解释,有的语法书不涉及,有的既使涉及了,也只讲“象”是什么词,以及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讲由“象”构成的结构。近年来,有的同志明确提出,由“象”构成的结构,叫“比况结构”。现在有些语法书,也采用了这种说法。也有把这种结构叫“似的结构”的。看来,对这种结构看法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法一向都把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当作句子成分来对待的,比如50年代产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有六大成分之说。 我们觉得,把它们统称之为“结构成分”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结构成分”既可用来表示短语中的成分,又可以用来表示合成词内的成分,扩展开来,是不是也可适用于复句,甚至句群内的结构单位呢?恐怕也未必不可以。比如吴启主、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构件”语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一版)就有主句、谓句、补句、衬句等等的称说。如果真能这样把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成分称谓统一起来,汉语各级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XX气”式结构的特点、“气”的性质,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单位(主要是语素和词)语法功能虚化的特点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是由支配式结构向支配式复合词过渡的形式,多数结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而变成了一种支配式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4.
试析“象X一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X一样”是现代汉语中较常用的一种结构。它有较强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用于表示比喻,也可以用来说明甲乙情况相同,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在口语中、书而语中都喜欢使用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探讨,本文试就“象X一样”的构成、功能、性质、语义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取象"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语言"取象"是汉语的重要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了解和运用汉语的"取象"特点。汉字教学要与"取象"结合,汉字大多是形象或形象的组合,利用汉字的表意性帮助理解汉语的字义。词汇教学可以采用构词取象分析法、词义引申取象分析法等,培养汉语学习者理解和适应汉语词义引申规律。进行语法教学要运用"取象"特点,体会和掌握汉语用具象表示抽象的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以往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的方法论上的问题,即以现时代的哲学范畴和原理为模式,去理解和判定历史上各种观念、学说的性质归属,而古今思维方式所涉及的哲学范畴和原理的涵义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难免造成用“应该怎样”的标准去判定“事实上怎样”的倾向,进而影响传统思维方式研究的准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其特定的认知结构,它以“心”为认识主体,以“象”为认识对象,以“术”为认识结果,“心”──“象”──“术”构成中国传统思维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有必要保留原《暂拟系统》采用的“词素”这个概念及其意义。这是由于词与比词小的语言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词素”看作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并把“词索”同“宇”、“词”区分开,对手掌握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是很有帮助的。而主张改用“语素”的概念及其定义的种种理由,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8.
说“为了X”     
“为了”也作“为”或“为着”,跟后边的词或词组结合起来,构成“为了x”结构,表示行为的目的。关于“为了”及由它构成的“为了x”的性质和功能,从五十年代起就有些学者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始终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至今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以《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代表,认为“为了”是介词,“为了x”是介词结构,入句后作修饰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字教学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汉字教学的一种思路崔永华0.引言0.1本文拟提出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用的汉字教学单位体系。这个体系由汉字部件(本文称“基本部件”)和一部分汉字(本文称为“基本字”)构成。体系所适用的汉字范围为《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8822个词所使用的2866个汉...  相似文献   

10.
上古以观象认知的方法“初造书契”,文字的产生即有丰富的象似性。“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象似性极为丰富,是教学汉字可予利用的信息资源。汉字像汉语,甚至可以说汉字是汉语的基础语法单位,组字成词成句成篇,熟读词、句、篇章,用功能主义的方法学汉字,以与“六书”结构分析法互补,是学习常用汉字的途径。教学汉字与教学汉文化、常用汉字语义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结构法与功能法、对外汉语学习理论与对外汉字学习理论的关系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所"字词组的结构类型,总结得出"所"字词组应包括"所+动"、"主(之)+所+谓(动)"、"宾(之)+所+动"、"状(之)+所+动"四种结构样式。四种结构中,"所"字皆用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皆具有将与之结合的词或词组变成自己逻辑定语的功能,或具有将后面的名词或代词变成自己结构定语的作用;由此形成的结构皆相当于一个名词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从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词汇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模式在英汉语篇出现的语篇体裁是一致的;在英语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情景"部分常常没有出现,但在汉语语篇中,该模式较为严格地遵循了"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模式;在英汉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可能由一句话来完成,也可能由多个句子来构成,还可能出现语篇模式重叠,这在英汉语篇中是一致的;英语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而汉语语篇的"问题-解决"模式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标记,但在关联词的使用上与英语语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语民间倒话(vahbyonj)是一种利用改变词语的语音结构来进行交流的语言现象。其结构形式与反切式的汉语反语有所不同,与汉语反切秘密语的"倒说"以及广西藤县倒话也存在相异的结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转型期完善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体育活动实行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从“举国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了逻辑思辨的方法探讨其对中国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完善“举国体制”在现阶段中国竞技体育中运行机制的方向,即应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举国体制”运行机制,既要在奥运争光计划中有夺金优势的项目中保留“举国体制”的优势,又要主动把大量的竞技体育项目推向市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引领全体中华儿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每一个人的共同追求,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实现中国梦,需要在全社会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重点应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6.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气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产生源头入手,按照时代脉络梳理出"气韵"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气韵"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汉语领属结构"他的一张嘴"中的"一张"以及"他的这/那位父亲"中的"这/那位"都不是结构的必有成分,都不表数量和指别等基本意义。通过与光杆被领者前后成分匹配情况的对比,文章发现此类领属结构被领者上的"一/这/那"并不是定指/不定指用法,而是主观评价性用法,同时指出了其中有定和无定标记词用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以全球性语境下的比较诗学意识和拓展维度为参照,从基础“文类”和“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厄尔·迈纳对比较诗学的阐释无疑便另具深刻意蕴.它势必对当下比较诗学研究建构体系中的得与失视境的探寻提供突破性的认识、借鉴和有益的启示。揭示此点的同时,旨在透过厄尔·迈纳对“文类”与“相对主义”两大概念进行暗合性的梳理、阐释和涵括。激发当下的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的汇通性拓展和开放性观照,显然对比较诗学的未来探讨有着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中“光”概念隐喻性延伸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深入考究了英、汉语料中以“光”概念作为源语域的隐喻概念的具体表达及其映射方式,剖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光”概念的隐喻延伸和范畴化过程。发现英、汉两种文化中“光”所隐喻映射的概念范畴是相似的,而这种相似性是基于人类对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光的普遍经验与人类普遍的认知及形成概念的能力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很独特的一部分.相较于西方的理性科学主义,中国的“意”在艺术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的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它描绘的是可以神游的意境,重视的是作者透过画面所透露出的思想情感.从“天人感应”到“有我之境”,中国艺术随着“意境”的提出和不断的深入,形成了一种与“道”协调,重视笔墨情趣的特殊内涵.而“意境”是依靠形体存在的,因而“形”、“神”、“情”、“理”的统一是中国“意境”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