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培养政策、发展时期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研究生培养政策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了特殊性、时代性、科学性的演进特点。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演进的规律体现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其政治前提、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其根本保证、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是其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学生的特点,因而其心理适应问题与一般高校学生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本文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措施,对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一部分,在国家制定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及投入大量教育经费予以支持、资助下,其就业相关情况值得研究。本文运用民族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西北地区新疆、青海两所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其就业预期与要求,评估其就业现状,发现其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定层面上探讨应对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既有法治理论无法面对当下法律生活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复苏与活跃的事实.本文认为,应在法、司法和法治三个层面重新解释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身份、功能与价值,通过合法化、司法化、资源化路径,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整合.在法主体资格方面,拓展现代性法治之法的概念,赋予少数民族习惯法以法的身份;在司法管辖环节,借助司法制度的发展,使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过司法化的平台从而展示其正功能;在法治治理效力层面,推动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社会权力平台参与塑造法治秩序建构而提升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场运作规律是其文化承传的重要机制,对其文化认同及其社区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创造性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满足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育养与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禀赋与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蕴含着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通相承的价值诉求,有利于我们认识自然本质,维系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表现之上,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包含地域性、本土建构性、珍稀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呼唤着我们重新审视其资源价值,使其在建构实践中不断完善其价值与意义。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一种可供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培养少数民族人群之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公民意识,建立国家共识的同时,需要更好地尊重和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公平发展。从罗尔斯等人正义理论视角看,过程、结果正义和起始正义同样重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人群的独特性,尊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关注少数民族自身真实的文化需求,帮助少数民族人群提升其认知、适应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差异化、细化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以推进教育行动,保留其区别于他民族的个性特征,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行为文化发生很大变化,内蒙古的蒙语授课大学生在消费偏好、消费重点、消费水平等方面,表现出与其生活状况、文化特质、民族习俗等高度相关。深入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文化并且透视其社会成因,对于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出发,基于最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相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影响其国家认同水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越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越经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其国家认同就会越高。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对其国家认同的影响在不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群体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运用好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亲和力的提高有很强地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形象得到良好塑造,民众对其的认可度也会大大提升。同时能够促使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的提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少数民族干部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着其特殊作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做好民族工作的意义这三方面展开论述了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建筑的门,不仅仅只是一种建筑形态,而且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内外、为仕隐,乃至为生死、为乾坤的枢纽。同时,因为概念与原型之间的互动,在有关门的具体的建筑活动中,这些形而上的观念又不断显露并发展,促进着门本身在艺术上的进步。文章从文化和心理方面对中国古建筑的门的意义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研究视界的拓展轨迹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这一科学术语自著名学者海克尔提出以来,以其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扩充其学科内容,扩展其理论视界,扩张其势力范围,直到全面关注并深层关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文明前景。从生态哲学的发展视野审视,随着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凸显和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进,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态实践活动的日趋深化,终于开启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生态时代。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是辩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尤以后期墨家的“辩有胜”为主要代表。但庄子却以其“辩无胜”的反调,弹出了一组反对名辩思潮的不谐之音。庄子与后期墨家关于“辨无胜”与“辩有胜”的争论,具有多重理论内涵。文章试图运用西方实用主义、传统符合论的真理观为框架,阐述争论双方在理论上的所见所蔽,以期能从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庄子“辩无胜”的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立法中的利益平衡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立法以权利与义务为利益调整机制。在这一调整机制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模式为其核心。而在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模式中具体又体现为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利与权利、权利与责任、权力与义务、权力与权力、权力与责任、义务与义务、义务与责任的具体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讲授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的一门政治理论课,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国史、国情,使他们确立并增强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国联系世界,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相似文献   

16.
电影《第一书记》中的主人公形象沈浩,是不同于同类电影题材所赞颂的高、大、空类型的公仆形象,以崭新的时代风貌与文化气息,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赢得大众的极度赞赏。电影以真实、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位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人民干部形象:是怀才不遇文人的代表;是事业与家庭夹缝中的奋斗者;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者;是人际关系的极致运用者;优越物质生活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和”,具体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身与心等各种关系协调平衡的理想状态。但是,“和”又与“不同”相联系,是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海域使用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域具有区别于一般物的特定性及特有的流动性、共享性,在民法上应属于特殊不动产。海域使用权既不属于自然资源使用权,也不是资源物权,宜将其放在物权法用益物权制度中规范调整。海域使用权具有特殊的效力,涉及到相邻关系、地役权等问题,需要各方面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探讨马克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特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史的核心问题,就是理论应实践之需要而产生并发挥指导作用又被实践所不断突破而不断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和先进文化代表的历史.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的这种结合主要表现为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历史必然性与历史主动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汉民族几千年在与大自然的相依相存中,把自然万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意念相应相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植物民俗文化。大自然的植物,被人们赋予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了独特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