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0世纪,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性质问题成为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重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回答,使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被赋予了中性、褒义、贬义色彩,形成了20世纪马克思意识形态性质研究的三个论域;认识论上,中性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价值论上,褒义和贬义意义上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现后现代规定性的新中世纪学取代传统中世纪学,渐成国际学术界的主流。欧洲中世纪犹太人论域典型地反映出新中世纪学与传统中世纪学的学术分野。新中世纪学专家推翻了传统中世纪学关于犹太人从古典时期开始遍布欧洲的定论、帮助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的第五纵队的定谳、垄断欧洲贸易的定式。新中世纪学专家通过在复合论域,解读1096年十字军莱茵兰屠犹事件文本及其与大屠杀的现代学理构造机理的同一性和内在联系,揭示了欧洲犹太人千年创伤史为犹太复国主义提供历史基础与逻辑前提的学术归旨。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学术界对现代性概念存在着不同理解.这些理解上的差异主要来自术语学和学科习惯.从术语翻译的习惯来讲,现代性应该被理解为人们的心态特征;从学科角度观察,应明确区分认知传统下和审美传统下现代性的不同含义;从社会学的历史出发,现代性应被理解为17世纪断裂后的社会特性.可见,对现代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后现代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西方中世纪前期整体性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 ,中后期开始向分析性思维方式转变 ,到晚期分析性思维方式得以确立。通过对西方中世纪思维方式发展历程的分析 ,可以了解西方思维方式是如何由整体性思维方式向分析性思维方式演变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界的“新中世纪”观大致可以分为三重视野:悲观的、乐观的和基于史实的.在史学领域,新中世纪观在中世纪文明的起源、中世纪兴盛期的发展、中世纪的结束等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并且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拓展了中世纪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创新了中世纪研究的方法.西方新中世纪观的形成与二元思考模式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虽然给新中世纪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方法,但新中世纪观的基础仍然是历史事实,当然建构新中世纪观也不能完全剥夺想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包括GDP统计体系在内的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和相关的宏观调控理论,而理论基础先后有凯恩斯经济理论,把知识和技术纳入内生变量的新增长理论以及区分发展和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论。本文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探讨中国一度盛行的“GDP崇拜”或“GDP情结”和科学发展观问题。  相似文献   

7.
玄华 《江淮论坛》2013,(5):104-109
“新子学”是发掘于“诸子学现象”又全面超越诸子学的全新事物。它是一种基于多元、开放、发展世界以面对他者而实现自我否定式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哲学。“新子学”也是重新梳理“子学”、“经学”,以改造整个中华学术文化的基本结构、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学术文化工程:它是治疗当下学术文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错综合症”的良方,尚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8.
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   总被引:115,自引:0,他引:115  
在当代西方政府改革浪潮的冲击下 ,世纪之交的西方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出现了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向“新公共管理学”的范式转变。“新公共管理”既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形态 ,又是当代西方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本文评述了这种“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形成与特征 ,成就与问题 ,以及借鉴与启示。作者认为 ,“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对于我国公共管理以及行政管理学科的知识创新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济哲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性质和功能体现在三个向度上,首先肯定和沿循经济学的基本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关注真实的制度结构,解读重大经济现象,对主流经济学理论核心预设的去真实化进行人性和价值考虑的革命性复归.在认定经济学和哲学各自的有效性后,经济哲学保持其在抽象过程中的批判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肖帅 《学术论坛》2003,(4):37-40
目前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更新机制方面打破了职务常任制 ,引进了市场的合同制 ;二是在保健—激励机制方面 ,用绩效评估代替功绩制 ;三是在行为调控机制方面 ,用结果控制代替过程控制。这些改革对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 (前 86)到西汉末的约一个世纪 ,是西汉政治和经学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时期。就政局而言 ,外戚与中宦交替专权 ,君权旁落 ,政局多变。与汉武帝时期的皇权极盛、高度集权很不相同。就经学而言 ,重用儒士 ,广建学校 ,盛行以灾异论政 ,并出现了政治与儒学合一的现象。儒学和儒生的地位空前提高 ,这与汉武帝时期儒学仅用于“润饰吏事”、儒生往往被“俳优蓄之”也有极大差别。但是 ,经学地位的提高和空前发展并未给经学和儒生带来多少好运 ,诡谲多变的政局不仅使经学盛极而衰 ,也导致了士人的坎坷与分流。很多士人与政治渐渐疏离 ,尽管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但总体上呈现出一股道家思想回归的潮流  相似文献   

12.
女性作为"他者"长期以来处于男性创造的二元对立的一端,其形象的建构按照男性的设定."超级女声"的公众评选结果显示女性开始恢复自主审美的标准,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对于性别政治的反叛,但是从根本上说这种大众媒介聚拢形成的"事件公众"充其量只是文化消费的主体,而非公众民主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的"三复情节"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研究向来较少注意到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前代小说传统的联系,其实此书暗用“三顾茅庐”之类“三复情节”模式不止一端,其用笔隐微几于使人不觉,而作品的讽刺意义因而更为深广,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是从“食色,性也”角度写他内心理欲之争等。这既是前代小说“三复情节”模式的影响,更是古代礼数观念和社会上“事不过三”等重“三”的风习潜移默化的结果。这一发现使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模式的普遍性获得新的证明,也使“三复情节”概念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理论意义得到加强。这对于总结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民族特点以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也应当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哈耶克、伯林、哈贝马斯等人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种种"诘难",展现理解这一概念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境遇,进而依据马克思的思想文本,辩驳和澄清这一概念的真实内涵,同时批判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传统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史"研究的日趋繁荣,对"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和反思也成为史学界的热点之一。但是从目前总的情况看,该领域对方兴未艾的口述历史的引入和学科建设重视不够,从某中程度上影响了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层次的历史透视和科学研究。本文仅就在"文化大革命"史研究中大力开展口述历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原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宋初“三先生”都是著名的经学家 ,他们一反过去传统的治经方法 ,开始以义理解经 ,侧重于发挥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 ,不注重训诂 ,这在学术思想的研究上开了宋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 ,不断提高党的防腐拒变能力 ,是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依据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变化 ,为党在新时期的反腐败工作找到了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8.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古代"自利人"描述和西方"经济人"假设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祥财 《社会科学》2006,1(7):86-92
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对"自利人"的描述达到了很高的理论水平,但这并没有导致市场经济的自发扩展."自利人"假设和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可以、也曾经结合过.较之于西方的"经济人"假设,先秦时期的"自利人"描述在理论内涵上是有缺陷的;承认人都具有求利的本性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了其他现代意识和社会机制,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方哲学研究从“西学东渐”向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由“哲学史就是哲学”向“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再向“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史”的三种理论形态的跃迁.按照这种跃迁方式的理解即是将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演变的历程加诸动态的分析,突出强调认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立足点,即以事实的梳理为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发展的内在根源;清晰地把握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合理逻辑机理;推动西方哲学在中国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