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惟敏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作家冯惟敏 ,在散曲、杂剧、诗赋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其散曲成就尤为杰出 ,并由此而成为元明散曲的殿军  相似文献   

2.
冯惟敏在其《海浮山堂词稿引》中提到的《山堂缉稿》一般认为已经佚失,对其面貌也有不同的推测。本文认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的《海浮山堂诗文稿》,就是《山堂缉稿》。借助这部《山堂缉稿》,我们今天读到的冯惟敏的作品(杂剧、散曲除外)大为丰富。于是,以往冯惟敏研究中的许多问题有了重新认识的可能,对冯惟敏的分析也得以更加深入。《山堂缉稿》为冯惟敏研究、为明代的散曲、戏曲研究提供了更深厚的材料基础和论述空间。  相似文献   

3.
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的散曲使用了大量的口语词和当时的方言俗语,很好地反映了明代中期语言特别是山东方言的面貌,是研究此期山东方言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4.
冯惟敏是明代的一位散曲大家。其散曲主要表现的是儒家用世思想和道家隐闲思想。但是在其两篇套曲的小序中明显地表现出了具有神秘色彩的谶纬思想。分析该思想的成因,主要有三:谶纬文化的传承和时代氛围的影响,具有神秘色彩的地域文化影响,个体认知的局限与内心需求的促动。正确认识冯惟敏谶纬思想的形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思想,也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曲作。  相似文献   

5.
冯惟敏,字汝行,号海浮。青州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人。他是明代第一流的散曲家,在我国散曲史上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同时,他又是有成就的剧作家和诗人,为时人和后辈所赞许。 冯惟敏的生平,过去极少专论;对于他生平中某些具体问题,更有悬而未决者。现将我们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所见到的各种文献资料,搜集为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考订论述。 (一)生卒年代: 冯惟敏的生年无问题。据《海浮山堂词稿》(以下简称《词稿》)、《光绪晋州志》,可知他生于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九月上旬,在晋州官舍。  相似文献   

6.
冯惟敏,作为明代的著名曲家,大家多重视他的散曲,而常常忽略他的杂剧.其实,他的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固然堪称有明一代的煌煌之作,而他的两部杂剧《不伏老》和《僧尼共犯》,亦被时人誉为“独为杰出”的佼佼上品.倘若说,冯惟敏的散曲,重在表现一位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正直坦荡的一生.那么他的杂剧,则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生活追求的悲凉心态,以及社会观念的崭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8.
伯颜作为元代早期学习汉字进行创作的诗人,原系成吉思汗近亲家族人,一生于军旅中,其汉文诗歌主要描写自已的亲身经历.他以得天独厚的军旅统帅生活为基础,创造了<奉使收江南>,<鞭>等不少内容充实,气势雄浑的诗歌与散曲作品.他的诗歌与散曲风格雄健,情调高昂,阔大豪放,气势雄浑,粗犷豪爽,他是元代蒙汉诗歌交流的先河者.  相似文献   

9.
康海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海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具有开创之功.通过分析归纳其北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204首北小令作品中(不含带过曲),押韵方式共8种,有8类42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独有的一个审美范畴.现今学界对唐诗、宋词中的意象研究着力较多,而对散曲中的意象关注较少,尤其是对于明代重要散曲家薛论道散曲中的意象几乎没有关注.薛论道散曲中的意象,且各种意象的组合方式丰富,营造出各式各样的优美意境.大致可分为自然意象和人生意象两类,它们在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特点有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康海在散曲、散文、诗歌方面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分析,认为康海是明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在明代中期是可以与李梦阳相提并论的文学家,他们共同领导了文学的复古运动,对明代中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由于其性格耿介直率,张扬凌厉,受到"刘瑾事件"影响,罢黜回乡后又过度的放浪形骸,纵情恣肆,引起了后人对其品格误解,但这并不能影响其文学成就及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金銮是明代中后期一位独具特点的散曲家.关西的生活经历、南京的特殊环境、任侠喜谑的个性使他的散曲创作呈现出清爽、谑讽、俗朴之风.其曲风既有别于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乔吉辈,也与明代散曲家王磐多有不同,有其可称之处.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临川散曲大家陈克明,一说为江西高安人,文章以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为准,认定陈克明为江西临川人,以弥补江西文学史上明代散曲大家的缺失。陈克明散曲《临川八咏》作品得到较多评价,如元明曲学大家柯丹丘、周德清、王世贞以及当代曲学大家卢前等,在明代散曲史上以“风雅互鉴”的风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刘效祖是明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一位散曲家 ,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对其所知甚少 ,更不必说研究了。本文试从刘效祖的生平、散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方面予以简要论述 ,以便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薛论道是明代中期的散曲家,其散曲集《林石逸兴》存小令一千首,题材内容广泛,不仅描绘了军旅生活,而且反映出了明代中期的历史特征。在创作中,他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豪放沉郁风格,做出改变当时曲坛创作状况的努力。对其创作成就,历来重视程度不够。对其作品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概括,公正地评价他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引起研究界对其创作特征和创作成就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皇族散曲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权、朱有、朱瞻基和朱载是明代皇族散曲作家,他们处于明代散曲发展的不同阶段,印证着整个明代文学发展的步履。他们的作品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也体现着明显的时代色彩,同时也昭示着散曲一体的发展与新变。  相似文献   

17.
朱有燉是明代前期的一位王爷曲家,也是一位在当时成就最高的散曲大家。细读其散曲文本,我们可深深体悟到其喟世、趋闲、惧祸、颂赞、用世的复杂情怀。分析其曲作中这些心态的具体表现,利于对其本人的深入认识,也利于对其散曲及其他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冯惟敏(151一1580?),字汝行,号海浮,临胞(今山东省临胸县)人,明代杰出的散曲和杂剧作家。著有散曲《海浮山堂词稿》,诗歌《石门集》,杂剧《不伏老》、《僧尼共犯》。近人散曲研究专家任半塘称赞“冯氏散曲,最有生气,最有魄力,为明曲中仅有之豪放一派”①。明朝洪武初年,朝廷发布命令,山东百姓每三户必须选一丁壮到辽东戍守。临胞冯思忠承担了这一任务,“遂家于广宁左卫”队今辽宁省北镇县)。冯氏家族在此生活了五世,大约在成化十四年(1478),五世孙惟敏的父亲冯格(字伯顺)降生,冯裕尚在年少,裕之父冯振便去世了(…  相似文献   

19.
苏轼<论语说>曾是朱熹、王若虚等学者引录和称赞的重要学术著作,其书明代已佚.本文对<论语说>成书、流传与散佚过程进行了系统考述,并介绍了近时对该书的辑佚情况.  相似文献   

20.
卢前是继吴梅之后,中国现代散曲史上重要的曲学理论家和作家。他现存的大量散曲作品和曲学理论为丰富中国现代散曲学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散曲创作目的在于,试图以自身特有的艺术才华,牵制散曲在民国彻底衰微的速度;他的日记体散曲产生于他广泛的社会活动,本色清丽为主,豪放诙谐为辅;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工稳自然是他散曲作品的主要风格;他的散曲作品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