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书看点     
《社区》2002,(22)
《张看》 张爱玲 著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张爱玲独尊《红楼梦》,语言风格也难免随着曹雪芹那一路走,西方的作家里,她独喜毛姆的“通俗”,世家败落的苍凉与旧日繁华,都市生活红泥小火炉般的温煦热闹,男男女女进退之间的尴尬倾心,融合在她的作品里,独独形成一种“张体”,她看这一个世界,用的是“张看”,只凭着自己的眼,自己的心来说话,细细的、絮絮密密的,织得密不透风,在层层的文字脉络下面,透着对世事人情的洞晓而不付之于声色的超然,又非一般小女人所能悟透的境界。她的才气,她的积累,成大就者自然是她的小说,但仅凭她的散文,也足以在中…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人叹服。这样的艺术精品,委实是现代文学艺术园林中奇特的一枝。《传奇》除了内容的多义与丰厚外,其艺术风格的铺张、飘逸、轻奇,令人在突兀地惊喜中忍不住惊叹。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了。熟悉中外文学的读者,会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既看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影子,又回味出英国著名通俗小说家毛姆的韵致。当年接编张爱玲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周瘦鹃老人,就曾这样  相似文献   

3.
秦传 《今日南国》2013,(10):21-21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是《人性的枷锁》《月亮第与六便士》等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尤其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早期的毛姆是位医生,1897年,毛姆弃医从事文学创作,接下来的日子里,名不见经传的他写了几部小说,总是不温不火,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毛姆常常入不敷出,一段时间里他甚至饿着肚子写小说。  相似文献   

4.
毛姆与庄周     
《毛姆与庄周》这个题目是我们读毛姆小说时在脑里徘徊不已的问题。我们也觉得奇怪,毛姆是十九至二十世纪的英国文人,庄周是公元前若干世纪的中国哲人,两人素昧平生,为什么会把他们连在一起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约人性的确有些相通之处,它甚至可以打破天地光阴的界限吧。一、《现象与本质》和《朝三暮四》  相似文献   

5.
一、复杂的叙述结构福斯特说:“小说的基础是事实加X或减X”,“X就是小说家本人的性格”。这话说得非常精当。下面我们仅从毛姆的长篇小说《刀锋》的结构考查一下那个X对结构的作用和结构的艺术价值。英国评论家伯吉斯曾把毛姆的《刀锋》列入《现代小说:99本佳作》之中。他评论说:  相似文献   

6.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7.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8.
毛姆登上文坛时,必须面对俄国的契河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享利等短篇小说圣手,然而这位自诩为“较好的二流作家”竟然能在三位巨人身旁抢到一块地盘,并站稳了脚跟,这确实耐人寻味。法国文学评论家安东尼·柯狄斯在纪念毛姆百年诞辰所撰写的《毛姆的典型》中,开始注意到毛姆超然独立的创作个性。他认为毛姆的价值是永恒的,毛姆的全部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他最好的作品中,而且还蕴含在一个完整的系统里,毛姆不是卓然自成的大家,但他站在“大家”的行列里。评论家幽默地指出:“毛姆之所以是毛姆,便由于他是毛姆”。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试图从鉴赏者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毛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以流散文学的视角视之,张爱玲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具有明显的流散文学特质。身处异国他乡的张爱玲,一如既往地蹙眉打量残缺人生,她以故人旧事为题材,把回忆和虚构组织进了作品,表现了人们面对富贵尊荣时摆脱身份危机、重建自尊的强烈诉求,其叙述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为“流散文学”作家文化认同、身份建构方面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张爱玲《传奇》里有代表性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和《留情》入手,就张爱玲在这些作品中赋予的悲剧意识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她的作品中蕴涵着浓郁的悲剧意识:《留情》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见出这种意识的;《倾城之恋》则主要是在社会学和伦理学的交叉点上显示男女主人公的遭际所暗含的悲剧意义;《金锁记》则更以社会学、伦理学甚至精神分析学的立体视角,用仿佛免疫处理的文字,来发挥小说的悲剧意识,由于文字上异乎寻常的冷色调和在这些文字下滚烫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小说的审美意味变得更加醇正而深厚  相似文献   

11.
泪光中的追忆——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张爱玲特有的冷静精致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流露出作家对人生和情感的悲观情绪,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相似文献   

12.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她托起对物质生活和物质细节描绘的基石是“苍凉”的底蕴。她借助于“现代鬼话”,借助于“在传奇时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叙述意图及其具体展开,在“日常生活”和“时代的梦魇”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现实联系。因此,“苍凉”,与其说是张爱玲出于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不如说是源自她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层感悟。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对于我们理解她的文化选择很有帮助 ,从中可以看到张爱玲以超然和平静的心看待她少年时的遭际。她的人生观是消极的 ,然而她尽可能地享受人生。身受中西文化熏陶的她特别关注市民阶层 ,她追求“和谐” ,创作出一种真正接近市民生活的作品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其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去年2月,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之一的,张爱玲近三十万言的小说集《传奇》重新印行出版了。它是张爱玲在上海沦陷时期,特别是1942—1944年间,在《万象》、《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的小说结集而成的。张爱玲是当时上海文坛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原本选印》重版的意图,是让广大读者了解“这些作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以“显示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确实,张爱玲在沦陷时期的上海租界曾活跃过一时,写下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但解放以后的数十年间,我们出版的现代文学史以及一般公开发表的有关现代文学的评论,几乎未见过对其人其作的评介,此人近于销声匿迹。近年来,才开展了一些研究,在报章杂志上见到少量有关的评介文章。而另一方面,英美以及港台一些中国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和创作方法体现于作品中,与英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有着许多暗合之处,显而易见张爱玲小说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文学的影响,与毛姆、威尔斯、劳伦斯、萧伯纳等有着微妙的借鉴关系,特别是毛姆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面是王蒙小说《友人和烟》里的一段。两个人的对话非常简洁上口,“不——是”“不……是”故意拿腔拿调,逗得人心痒痒,又很有趣。读了这一段,人们自然会想起马季和唐杰忠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男方叫女朋友猜今儿晚上请她看什么戏,男方也是很得意地拿腔拿调地说着“不——是”“不……是”。高行健说,“王蒙把相声引进了文学,这是王蒙的一大功绩。”王蒙也说过,他的小说“对侯宝林和马季的相声有所借鉴”,“《说客盈门》是借鉴了单口相声。我把最严肃的事,用最不严肃的形式写了出  相似文献   

17.
三、《金锁记》研究1、总体评价《金锁记》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及其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意义,学术界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说:“《金锁记》长达五十页.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金锁记》的道德意义和心理描写,却极尽深刻之能事。”而对《金{锁记》最早作出较高评价的是傅雷,他在作品发表不久,就指出它是作者“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三十多年后,唐涛认为“这个评论基本正确,”他说.  相似文献   

18.
从张爱玲的传奇身世入手,剖析了《金锁记》中曹七巧和姜二爷的创作来源,认为张爱玲的身世创伤所造成的潜在意识和女权主义的“阴性愤怒”对于她的创作影响很大,并贯穿在她的作品当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文学领域里,从魏晋之际把小说分为“志人”、“志怪”两大支后,降至唐人传奇,旁及元明戏剧,清代小说,其中“谈狐说鬼”或有狐鬼形象、情节出现的作品,为数可观。而脍灸人口的如《宋定伯卖鬼》、《倩女离魂》、《牡丹亭》等等,均有其独到之处。最为世人所公认并欣赏的,便是集谈狐说鬼之大成的《聊斋志异》。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毛姆和张爱玲相似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情感生活以及两位作家分别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决定了他们作品中对异性的贬义性书写. 毛姆笔下的异性书写大都是负面的,他作品中的女性常以荡妇或伪善者的形象出现.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丑陋的男性形象的刻画彻底颠覆了传统对于男性神话的书写. 造成他们性别意识的成因分别为不幸的童年、不幸的情感生活以及思想史语境里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