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难道”出现的问句都是反问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语文工具书对“难道”都是这样解释的:副词,用来加强反诘语气,这种解释很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一种推断:既然“难道”是用来加强反诘语气的,那么,凡有“难道”出现的问句都该是反问句了。但实际上,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只要我们深入语言事实,仔细地加以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对“难道”的这一解释是不全面的,由此解释衍生出来的推断也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吴语副词“大分”产生于明代。它是由处于状语位置上表大体义的名词“大分”逐渐虚化而成的。吴语副词“终不然”产生于元代,是由反诘副词“不然”前加表强调的“终”组合而成的。它的形成显然受到了“终不成”的类化的影响。而反诘副词“不然”的产生,是由于短语“不然”经常使用于“不然……岂(不)……”句式,逐渐沾带上了否定与反问的意味,并最终虚化为反诘副词的。  相似文献   

3.
"无怨"是淮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也存在于其他官话区。依据袁毓林建立的"现代汉语词类的隶属度量表",可将"无怨"划分为"无怨1"和"无怨2","无怨1"为非典型动词,"无怨2"为典型语气副词。"无怨1"与"无怨2"在句法特征上存在许多差异。情态表达上,"无怨2"具有醒悟义、理解义两种情态义;语用功能上,"无怨2"作为"醒悟标记"可起到关联篇章作用,同时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相似文献   

4.
"X都X死了"是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表达,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将其看作是一个表高程度义的构式,具有强调、夸张的效果。在对"X都X死了"中变量"X"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构式高程度义的获得问题,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补语"死了"的语义演变;拷贝结构提供形式依据;焦点敏感算子"都"的触发。构式的主要语用功能是主观评价、凸显情态和篇章衔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原装进口药品英文说明书为语料进行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分析,探讨人际功能的实现.不同语气、不同主语和情态值高低的选择对实现说明书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写作中需注意三点:大量的陈述句能实现传达信息的功能;每一部分的主题作为主语有利于吸引读者注意力;高量值的情态动词“should”表达可能性和频率都较大涉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部分,而表达可能性较小和发生频率较低的现象时,建议采用“may”.  相似文献   

6.
“看似”和“貌似”是现代汉语中正在进一步虚化的副词。从句法分布上来看,二者都可作VP/AP的状语成分,都可接小句;从表达功用来看,二者都可表近似和委婉,表对比和转折,都有隐含否定义的作用等;从语法化方面来看,二者都未完全转化为副词,都存在同形异构的情况。在个性特征上,二者在句法分布、观察角度、主观化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关于句法结构的情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态是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的最基本意义是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态度。人们对于情态意义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在所有的语言层面中句法最早从表达情态性的角度去研究它。但是更多的研究停留在客观情态性的表达和使用上,从而忽视了主观情态意义的表达和使用。没有言语主体的态度,句子的语义就不完整。所有的句子都有情态意义,也就是说在句子的每一种句法类型中都表达出说话者对所述内容的态度,选择哪种句子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法结构所表述的情景。掌握好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意义的表达手段,以及它们在言语行为中的相互作用,对于学习句法学、语义学、篇章语言学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特指问无动把字句”在山西文水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来询问话题对象的情状或处所。文章从共时平面出发,分析“特指问无动把字句”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说明该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处置句式。  相似文献   

9.
紧缩式回声语"AA"构式具有否定性的语用含义,即对别人的心理期待给予否定性的回应。主要用于三种语境:不听从别人的建议或不答应别人的请求;不屈于别人的威胁;不关注别人的情感。该构式只能独立使用,不能加语气词,"A"部分允许主语出现,这些句法特征明显区别于"A就A"构式。"AA"只能表达否定性的语用含义,"A就A"既能表达否定性的语用含义,也能表达肯定性的语用含义。当表达否定性的语用含义时,两种构式的区别不太明显,尤其是当"A就A"的"就"字省略之后,这说明两种构式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0.
"打算"一词来源于宋代的"打 X"短语,本为财务术语,表"结算"义,词义范围扩大后表"计数"义,元代开始带宾语。明代引申出"考虑"义和"筹措准备、(在具体行为上)为……作准备"义;清代前者的用法更加灵活多变,后者引申为"计划"义。可见,"考虑"和"计划"二义是通过不同的引申途径产生的,它们不仅非为一义,而且在句法功能上差别很大。另外,当后面跟[-自主]VP做宾语时,"打算"可以表意愿,正逐渐向情态动词虚化。  相似文献   

11.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类及语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情态动词除了语法特征基本相同外,在语义和语用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根据语义差别,英语情态动词可以分为判断情态动词和非判断情态动词,而后者又可以分为主语指向和话语指向两种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在使用中具有某种言外之意,能够表达一定的言语行为.理解和使用情态动词,必须考虑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受事 施事 vp"型主谓谓语句的形成和使用受到句法、篇章的制约.在句法上有强调、突出受事主语和强调、突出补语成分的作用.在篇章中,受事主语有衔接连贯、对比和开启下文的作用,衔接连贯的受事主语能够使文气顺畅;对比的受事主语带有话题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受事主语可以使主题统一;施事主语有对比强调和开启下文的作用,对比强调的施事主语带有对比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施事主语起到主题统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副词“本来”的语义和句法功能值得深究。语义方面,“本来,。”表示行为或性状的“原初”状况;“本来。。”与“本来。”主要是表达一种语用意义——反映叙事者或说话人对某种行为或性状的强调、评议等情态。句法功能方面,副词“本来”对谓语结构、动态助词及其它副词等都有严格的选择限制。  相似文献   

14.
兰盖克 ( Langacker)认为 :“语法本质上是各种各样约定俗成的符号序列 ,它们对应于各自的语义结构。”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包括 :谓语表自动性、表主语性质、表主语的某一经常显露的特征、表主语的性能、表主语处于某一状态之中 ;同中动结构相对应的被动结构在语义上的区别 ,表明被动意义的中动句之否定式与其相应的被动句之否定式通常存在含义方面的差异。在使用这样两种结构的句子时 ,应当考虑意义表达的需要 ,选用适当的句式  相似文献   

15.
语气副词"千万"在明清时期表现出和现代汉语一些不同的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演变历程,"千万"在语义、句法和句式中的表现都可以从语言的主观性上得到解释。在表达语气上,"千万"经历了从表确定语气与强调语气共存到以表强调为主甚至成为一种表叮嘱的主观标记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绥宁汉语方言的句尾特殊叹词是非问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少见,句尾特殊叹词“啊”“哇”“哦”相当于附加问。三个附加问叹词功能相异,“啊”句尾是表征询的是非问,“哦”“哇”句尾是表求证的是非问,“哇”句尾问比“哦”句尾问信度更高。“啊”“哦”句尾叹词发生句法变调。绥宁汉语方言的句尾选择连词是非问在汉语方言中极为罕见,是汉语是非问范畴的新类型。句尾选择连词“抑是”的产生不早于宋代。“陈述句+ 抑是”是非问有表征询、求证和反问三种功能。“陈述句+ 抑是”是非问句可能来源于一般选择问,“抑是”通过语境吸收和重新分析语法机制语法化为疑问语气词。  相似文献   

17.
"我"在近代汉语中有情态标记功能,相应的它对后接名词的语义类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标记性"我"在表达上具有强调己方性、凸显对比性和主观认同性三种功用.标记性"我"可以分别从表人称的和表领属的"我"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交流中,英语的"可能性"表达式很多。根据韩礼德的描述",可能性"表达式分为主观显性、主观隐性、客观隐性和客观显性,其中显性的是隐喻表达。本研究选取中外两个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隐喻性表达少;非隐喻表达中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而非频率副词;在具体表达式使用上存在使用数量过多、使用种类过窄和准确度不够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20.
疑问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与英语疑问句的整齐划一相比,汉语的疑问句显得形式各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由两种语言疑问特征的强弱参数不同造成的。汉语中的句调问、是非问、正反问和"可VP"问是弱势疑问特征在不同的句法位置采用不同的句法操作手段实例化形成的表面现象,四者虽然有不同的形式,但有相同的本质,可以推导出来。通过一般疑问句生成机制的研究,可以重新梳理汉语疑问句的亲疏关系,将特指问和选择问归为词汇特征疑问句,将是非问等四类归为句法特征疑问句;并且可以解决诸如"可VP"问的性质、"呢"的属性等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