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嘉庚先生一生胸怀国家社会福祉,关心公益,同情弱势,倾其所有捐资助学,进行了众多的慈善活动,其慈善精神与传统的慈善思想有一定的区别,体现了近代社会的公益观念,即重教乐捐、重义轻利、重募重理的时代特征。梳理与挖掘陈嘉庚的慈善思想,对于继承与发扬其慈善精神,对于发展当前的慈善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山东慈善思想是传统齐鲁慈善思想在与西方慈善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步嬗变形成的,蕴含着教养思想、工赈思想、公益教育思想、慈善法制思想、慈善医疗思想等丰富内涵,具有公民性、彻底性、预防性、公开性、平等性、科技性的精神特质。在当今社会,近代山东慈善思想在构建正确的慈善价值观、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健全国家慈善事业、促进慈善文化传播等方面彰显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既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和沃土,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学校开展慈善文化的教育,目的是树立起学生的慈善理念,培养学生的慈善品德,引导学生的慈善行为,其内涵属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范畴。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慈善行为、加强慈善实践平台建设等方式,突出慈善教育的内容,建立慈善教育的长效机制,促成学生初步的慈善参与行为,从而使他们走上社会后经常性地践行慈善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逐步推动并形成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推力是其罪富文化、互济文化和个人主义,中国式慈善与其特有的仇富文化、救急文化和父爱主义密切相关。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须扬弃传统慈善文化资源,吸收西方先进的慈善文化元素,培育公民社会,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慈善文化在思想渊源和制度实践上存在不同。西方的慈善思想以基督教的"博爱""罪富"文化为主,个人主义传统和互济、志愿精神也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积极活跃,政府对民间慈善的作用主要是制度支持和法律规制。相对而言,我国的宗教慈善资源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受儒家传统的家族和家庭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慈善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特征,民间性不足。因此,应该汲取传统慈善资源的精髓,借鉴西方慈善文化的优点,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慈善文化: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是目前我国公众的慈善意识淡漠、慈善文化缺失,因此,必须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培育慈善意识,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慈善理念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可,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培育国人的慈善理念,使国人从内心深处接受慈善理念,继承中华民族的仁爱思想和乐施好善的传统。慈善理念的确立需要完善慈善事业的立法,加强慈善事业的研究和宣传,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慈善理念培养,使慈善变为一种自觉行为,立法允许私人慈善基金会的成立,同时严格加强慈善机构自我治理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对捐助者给予税收激励。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民慈善意识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生的慈善意识问题既有其特殊性,又与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密不可分。本文将结合目前大学生对慈善事业的认知不足,尚未形成自觉慈善意识等问题,探讨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选择,从而使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倡导者、宣传者和参与者,保持我国慈善事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缺位是我国慈善事业滞后的根本原因,青少年教育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学校应是青少年慈善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我国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内涵、目的和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旨在为我国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慈善事业作为一种自愿性共享机制,同社会保障这种强制性共享机制一样,都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风险化解机制,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在研读与慈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遵循"从慈善需要到慈善行为"的逻辑思维主线,试图从慈善的重要性、慈善需要与动机、慈善行为以及慈善制度等几个维度对慈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