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12,32(1):30-34
出土的汉代墓葬叙事画像,大多依据汉代民间流行的口头叙事刻绘。从图像角度看,工匠在绘画中利用凸显、明暗等线条,静态画像暗示出了民间叙事的时间流程,囊括了人的力量角逐、情感等因素,使汉画具备了图像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
明刊插图本《西厢记》附有崔莺莺画像约20种,这些画像的作者大都题为陈居中、唐伯虎、陈洪绶等著名画家。根据画史文献,这些画家的确都曾绘制过莺莺像,但明刊插图多为冒名仿作。从文学人物到人物图像,画家们根据文本,结合自身情感需求与时代审美风尚,对崔莺莺进行了重塑.而这些图像在构图与人物造型等方面也凸显了供读者观看的视觉特点,观赏性日趋增强。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石是一种具有"纪念碑性"的文化风物,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济南大学珍藏的汉浮雕与汉画像具有重要的价值,羊瑞浮雕象征吉祥、体现人伦、代表祈愿、呈现图腾;鱼画像象征多子多孙,双鱼图领先太极图,白鹭衔鱼图引发性的隐喻;朱雀图、白虎图、青龙图表现出传统的"四灵"或"四象"信仰。汉浮雕与汉画像既是历史文物又是图像文献,既是艺术珍品又是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4.
汉代画像是埋入地下的一种特殊的画作,是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产物。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从图像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服务于墓主人,与丧葬礼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幽冥世界的关怀与想象,始终是汉代画像着意表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个主题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譬如由体现孝道思想而产生的"事死如事生"观念,在汉代画像里便有生动而深刻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汉画中鼓吹乐的乐器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志 《南都学坛》2002,22(6):17-18
鼓吹乐是汉代重要音乐种类 ,汉画像中存有大量的鼓吹乐图像 ,它的乐器种类、乐队人数、乐队规模各不相同 ,根据用途的不同随之变化 ,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汉代鼓吹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石中的马首人身神怪图像多数在西王母座前出现,对于这类图像学术界较少问津。因此,有必要结合目前我国所发现汉画像中人兽混合神怪图像的基本情况,从图像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在对汉画西王母神怪侍者进行图像志的研究基础上,解读马首人身神怪的神性,结合汉代人马神崇拜,探索其背后的祭祀与祈求升仙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艺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汉代艺术品,其图像丰富奇特。文章对鱼拉车图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括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汉画像中鱼拉车图像的基本情况。从图像学的角度,探寻鱼拉车在图像配置上的规律,在更深一层的图像志基础上,指向鱼拉车图像的内在关联,破译象征内涵,探寻出图像的符号性对该图像的象征意义,即通天、祝愿升仙、穿越生死。从中阐释出其所象征的汉代先民的"鱼观"和隐藏于背后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8.
汉画像艺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汉代艺术品,其图像丰富奇特。文章对鱼拉车图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括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汉画像中鱼拉车图像的基本情况。从图像学的角度,探寻鱼拉车在图像配置上的规律,在更深一层的图像志基础上,指向鱼拉车图像的内在关联,破译象征内涵,探寻出图像的符号性对该图像的象征意义,即通天、祝愿升仙、穿越生死。从中阐释出其所象征的汉代先民的"鱼观"和隐藏于背后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9.
关莉 《南都学坛》2007,27(3):20-21
从汉画像中表现的图像看,汉代乐舞百戏已经包括了音乐、舞蹈、说唱、装扮、杂技、武术、舞美等戏曲基本元素,戏曲的唱、念、做、打也可以说是来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艺术。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数据的"用户画像"正引起理论界与实业界的众多关注.基于文献回顾,总结用户画像的概念内涵及四类画像视角,阐述常用的画像方法、工具,以典型互联网企业用户画像实践为背景,比较互联网领域用户画像的主要应用场景、常用画像方法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凌  凌皆兵  李建 《南都学坛》2002,22(2):10-12
阴阳思想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 ,在汉代画像石上主要表现在日月画像、伏羲女娲画像、星辰画像、社会生活画像、西王母东王公画像等五种画像上。它既有朴素的辩证法认识论的价值一面 ,也有神学、谶纬迷信合流的荒诞一面。研究阴阳思想在汉代画像石中的表现 ,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汉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鲁迅藏汉画像中方位四神形象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名人,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收藏者.鲁迅藏汉画像中有8幅四神图像,四神起源于远古神话,后来和中国不断堆积生成的文化载体相结合,从而成为方位神,又成为祥瑞之兽,在图像上屡有传承并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9,29(3):10-12
在汉代墓葬的画像中,多次出现"嫦娥奔月"图像,这虽为神话叙事瞬间的一个画面,却是汉代民众心理意识的反映,蕴涵着汉代民众对生命局限的反抗、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延续生命和期盼繁衍生息、多子多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依托教育大数据构建服务于高校精准思政工作的学生画像方法,提出了学生画像的数据资源内容、分级标签体系和模型建立方法.探索聚类分析方法、离群分析方法、关联分析方法在精准思政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大学生个性分析画像、精细化思政宣教画像、孤僻行为地图画像、大学生学业预警画像、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画像、网络成瘾矫正策略画像及其精准思政工作路径.总结精准思政工作模式的关键环节和技术伦理,提出了数据资源建设、深度画像开发、工作实践路径、思政技术伦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周镶嵌青铜器上的人物画像围绕着弋射、宴饮、射侯和采桑等仪式主题铸形,是中国最早的叙事性人物图像遗存。若静止地看,器物上每个人物都是某一固定动作的图像。但若将人物的朝向、冠饰、空间关系和动作秩序与《仪礼》中相关仪节记载进行对读可发现,这不是西方所谓的"最富于孕育性顷刻"的共时性画面,而是单个(或两个)角色按照自身走位和相应仪态"动"起来的历时性画面。质言之,如果画面上先后有四个人鱼贯而入,极有可能不是多个人,而是一个角色在执行某一个动作程序。如:7人在场的宴饮画像,实为献爵者和受爵者两个角色相向举行的"升堂-当楣拜-酌酒-献爵"仪节;堂上3人或5人射侯的画面,实为司射一人所作示范性"诱射"动作的分镜头,堂下5人也非一并登场,而是"一耦"(2人)有序行进、登堂竞射;4人在场的弋射画像完整呈现了鸟"水中游曳-腾空而起-飞至弋射者头顶"进而弋射者"单膝跪姿引弓发射-双膝跪姿举弓维持缴绳-缴绳离弓系于石质工具磻上"的人鸟博弈历程;十余人在场的采桑画像也非集体采桑活动,而是女子在男子协助下依次完成"爬树-采桑-伐桑-递桑-共携桑筐"的单元躬桑仪节搬演。这些画像虽受到早期视知觉规律和制图法则的限制略显稚拙,却匠心独运地保留了礼仪搬演的时间性、表演性和叙事性,使画像人物"动"起来,犹如一帧一帧的动画合集。这种单一人物角色的移动,本质上乃图像叙事,可称之为"角色动图"。如此一来,青铜礼器上的画像乃是周代礼仪搬演的准实时转印,是四维时空中完成的"角色动图":时间维度是其主导维度,建筑庭院、桑林、水泽边等是其叙事空间,不仅单个人物角色因应着时间秩序展开叙事,就连建筑台基的高度、阶梯的位置与方向以及建筑与庭院的空间关系等也因人物图像叙事的需求而产生变形处理。在此,空间是被时间所牵引着的。  相似文献   

16.
送子观音图像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民俗观音画像,是中国人对佛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送子观音图像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隋唐的初创期、宋元的形成期、明清的定型期、近现代的异化期。送子观音图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既继承了观音信仰的文化传统,又通过不断为其增添具有象征意义的民族文化元素符号,逐步摆脱了印度观音造像文化的桎梏,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送子观音图像。这启示我们,优秀的传统一定是活泼的,为其注入符合时代进步发展要求的元素,可以永葆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刑侦画像的发展状况及其学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侦画像(模拟画像)能够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是刑侦领域普遍采用的重要刑事科学技术手段之一.刑侦画像及其人才培养的研究,赋予刑事侦查学人才培养的新含义,使刑侦画像技术的人才培养与技术运用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大的司法实践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汉画像研究往往表现为过多地屈从于汉画图像,以致于丧失了汉画像的艺术意义,失去了汉画艺术的独立性。运用构图学理论对汉画像的艺术语言风格进行解析,可以为汉画像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性的思考方法。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动物形象为例,对我国汉画像石的构图、空阿、线条等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和剖析。可以得出:汉画像石在原始构图上具有简洁之美、时空线条的节奏之美和夸张造型的装饰之美,从而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人们强烈的原始美感以及许多发人深思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树军 《社区》2008,(5):52-53
在天安门城楼正中上悬挂着一幅中国人民最敬仰的毛主席的画像。毛主席画像历经风雨,画像有数次更迭。人们不禁要问,历年来绘制毛主席画像的人是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犯罪心理、嫌疑犯分析等美剧在中国大陆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于犯罪心理画像的兴趣,在侦查人员实际办案过程中,犯罪心理画像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犯罪心理画像的科学性,准确性究竟有没有像电视剧中那么有用呢?其是否具有证据力,证明力,犯罪心理画像需要经过怎样的转换可以进入法庭并被法官采纳?这始终是困扰诸多心理学家、犯罪学家的问题之一.文章从犯罪心理画像原理在侦查中的作用,其证据力和证明力角度深入分析了这一侦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