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
我国正处于一个从农业社会迅速向工业社会迈进、从改革普惠走向财富或利益分割的时代,就业不足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正在成为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努力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促进就业,控制或降低失业率,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绝大多数国家都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优先考虑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5.
6.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剩余多.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对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总量过剩,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力质量不适应职业和岗位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结构性失业越来越成为中国失业的一种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10.
11.
12.
13.
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快速膨胀和由此引发的日益增长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政府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城镇失业增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似乎是,作为传统上创造就业机会重要来源的正规部门已不再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了,正规部门的就业岗位已与城镇劳动 相似文献
14.
非正规就业的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判断,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人群主要由三类人构成:被旧体制抛出的部分下岗失业工人(约3000万);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约1.2亿);重返劳动力市场阶段就业的女职工和老年补差职工等(彭宅文,2004)。显然,以上人群由于自身在身份、文化、技术、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劣势,是…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非正规就业的规模日益扩大,逐步成为促进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论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就业人员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非正规就业发展迅猛,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有6000~7000万人.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对于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问题、消除城镇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非正规就业要创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95年,联合国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就提出,要"将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建议各国实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方式日益引起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在深入开展再就业工程这项工作中,上海市结合本地的实际,采取政府政策扶持、社会力量提供技术援助等方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就业.经过5年多的努力,已形成1.1万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17万余从业人员的规模,并且还在迅速增加.国际劳工组织肯定了上海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满足工作需求和消除城市贫困的做法,并称之为"上海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增长很快,从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