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又可 《领导文萃》2008,(24):40-40
目前看到一段未公开的资料,记录了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的一段讲话。任老讲“和谐”。他说是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并说这是他自己的说文解字:“和”,就是每个人都有粮食吃,“口”字旁边一个“禾”嘛:而“谐”呢。是“皆”加一个“言”,让人人都说话。“人人有饭吃,人人畅所欲言,不就是‘和谐’吗?”看过者无不大笑。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不仅包含着对繁荣富强、广泛民主、文明昌盛、民生幸福、美丽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更是将整个国家、民族的关注、期待汇聚成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合力从而形成新的历史超越。着眼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统筹规划,扎实构筑起实现中国梦的建设维度与实现保障,让中华儿女激情飞扬的中国梦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美好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题解与导读社会民生呼唤我,这是法制社会与民生时代赋予人民法院及其法官们的使命和责任;法理情理正气歌,这是营造公平社会与和谐社会而人民法院及其法官们绕不开的新课题。“十一五”期间,睢县人民法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唯恐天平现倾斜,法情之间奏和谐。激浊扬清辨善恶,水城有你天地合。他们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活的灵魂付诸司法实践,瞄准焦点,抓住特点,强攻难点,以创新求突破,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全院工作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作家张贤亮用拆字的游戏道出了“和谐”的真谛:“和”的左边是个“禾”,右边是个“口”,就是指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个“言”,右边是个“皆”,就是指人人都可以自由讲话。“和”管吃饭的,即物质利益层面的,“谐”是管说话的,即思想表达层面的。吃饭和说话都是天赋人生存  相似文献   

5.
王志强 《领导科学》2022,(10):113-116
在开放、包容与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当善于借势者、造势者操控并主导舆论主流时,民主反而可能成为剥夺其他人合法权利的工具手段,尤其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借由网络民粹情绪制造“一边倒”的偏激民意,常常给管理者带来更大的“劣质民主陷阱”。管理者精准识别“劣质民主陷阱”,要看民主意见表达是否能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显著改善,民意表达的内容及方式是否合理合法,群众意愿在表达过程中是否被部分群体性偏好绑架。陷入“劣质民主陷阱”,会导致管理者丧失理性判断思维而决策失误,缺少客观分析视角而认知片面,纯粹迎合外界舆论而有违初心。防范“劣质民主陷阱”,管理者应以人民为中心,紧抓获得感;以变革为手段,维系平衡性;以诉求为着力点,提升效力性;以“正”为原则,净化舆论场。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的“静”与“动”一直是一个困扰师生们的大问题。学生一“动”则如平原放马,易放难收;学生一“静”,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提高教师素质;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让学生静中有动;活跃的课堂要动中有静,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和谐(harmony),《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当和匀称"。老百姓讲"口中有禾为和,人皆可言为谐"。和谐就是在利益公平感及社会最低限度保障能力(温饱)基础上保证人与人之间畅所欲言、言后有为的机制。在哲学上,和谐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协调、一致、均衡、有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措施到领导人的话语.更多的是关注民生,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本期“特别策划”专题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近年来,为维护四川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结合四川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四川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统一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大调解”保和谐、促稳定,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卢新宁 《决策导刊》2007,(11):21-21
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伴随着“民生”二字成为党的许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惠及亿万民众,诠释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督查制度,简言之,可以理解为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即“御史台”,而“谏”,则是“谏官”。前者是监督百官的,后者则是对皇帝进言,也可以说就是监督皇帝,甚至是专挑皇帝的毛病的。当然,古代的督查(“台谏”)制度同时还带有明显的监察痕迹。  相似文献   

12.
当“和谐社会”成为当代中国上下求索的美好理想之际,亟需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社会的构成?二是怎样判断社会的“和谐”?根据当前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现代社会基本上可分解为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构成的三大系统,其中,需要加以界定的是民间组织。所谓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与“十一五”规划《纲要》不同。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速度做出了理性的判断。纷纷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民生改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等方面.由“量”到“质”的增长观开始成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真正“落地”。而在“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的施政重心已逐渐转向民生。办了一批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与“十一五”相比。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更多民生硬指标。民生投入力度也将远超以往。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精神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玖平 《管理评论》2003,15(3):19-21,39
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企业管理思想的研究,论述了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精神启蒙于杨粲三的“企业文化”、成熟于卢作孚的“民生精神”、完善于宋裴卿的“东亚精神”的发展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彬 《决策导刊》2010,(10):37-38
近年来.北碚区民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履行保障民生、推进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一极两区”、打造“幸福北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交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时代中国的整体转型引发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嬗变皆聚焦于“网域”之乾坤。必须加快构建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学生“六位一体”的协同管治模式,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完善大学生的“虚拟人格”。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屡民生主导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主导型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更是城口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时期,是城口夯实基础、提质提速、保障民生、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必须以全体国民具有较高的素质为基础。则“诚信”是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诚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风尚,它既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又是效益的源泉;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一种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由来已久,但因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社会和谐并未真正实现。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因其民主法制制度较为完善,却实现了一定的和谐发展。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总结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的“八个必须坚持”,其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的科学论断,具有现实并深远的社会意义。“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学习贯彻这一“必须坚持”,联系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深感只有以职工为本,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推进和谐企业的创建,才能使企业走上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