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讨论钱钟书三、四十年代治学与创作的一个侧面--西方哲学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回应.认为,在文学观念上,他广泛吸收了西方哲学和美学研究成果,对什么是文学以及文学史观作出独特解释;他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围城>,叙事具有浓郁反讽意味,笔锋直指人性的弱点,并打上了克尔凯郭尔、乃至于存在主义某种"印迹”;他治学以诗学(文艺)为中心,取向是打通学科(文史哲)、地域(中西)、时间(古今)等界限.这种治学方式,提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一种"范式”,并蕴涵着深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华文文学置身美国却以华文进行创作的存在事实,使它客观上与生俱来地具有了一种双重“他者”的身份:对于美国的主流文学(英语文学)和东方母国(中国)的中国文学来说,它都是“他者”,这种“他者”性存在最终决定了它的“他者”立场和“他者”视角。而存在于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身份”焦虑,在经历了从本质主义的追寻到重建新的“身份”的变化之后,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激烈冲撞中,“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茅盾《关于“创作”》),随之茅盾提出了“人的文学”观念;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开始致力于小说创作,并把研究“人”他作为“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茅盾《谈我的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在他接受唯物史观后不仅深  相似文献   

5.
周祥骏是一个觉醒较早的中国知识分子 ,他的戏曲作品都是为了当时现实斗争需要而编写的 ,他的治学观点 ,反映了早期改良京剧文学剧本的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6.
埃及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埃及灿烂的文学曾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影响,埃及现代文学,在阿拉伯国家中居于首要地位。塔哈·侯賽因(一八八九年——一九七三年)是埃及现代文学著名的作家和文艺批评家,并被视为现代“阿拉伯文学泰斗”。他于一八八九年诞生在埃及尼罗河岸的一个乡村。父亲是小职员,家中有十三个兄弟姐妹,侯赛因排行第七。他四岁时因患眼病,双目失明成了盲人。但他却具有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专心治学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与欧内斯特·海明威同时代的杰出作家。进入二十世纪后,正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优秀作家为美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与海明威一样,菲茨杰拉德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四十六岁的一生是短暂的,其创作生涯不过二十年,但他以自己特殊的文学天才和辛勤创作为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个创作繁荣、作家辈出的时期,大小作家数以百计。乔治·罗伯特·吉辛(George Robert Gissing,1857—1903)是其中最后一位卓越的重要小说家。他享年46岁,活得比十九世纪任何一位主要小说家(除奥斯汀和勃朗蒂姐妹外)都短暂,但他却是一位多产作家,在二十三年文学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三部长篇小说、一百十一部短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以及为数不少的散文。从数量上看,他的作品比除司各特和特罗洛普外任何一位十九世纪主要小说家要多。在如此众多作品中,“……列入第一流作品多至十四部: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和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一个作家能写出十四部优秀作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难怪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阿诺德·贝内特称吉辛为“十九世纪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重要小说家”。  相似文献   

9.
<正> 爱·胡塞尔(1859—1938)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现象学派的创立人。现象学是一个具有广泛和重大影响的哲学流派;它不仅对现代西方哲学、而且对现代西方的逻辑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和语言学都有极为重大的影响,甚至对病理学和生理学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胡塞尔在大学学习时是攻读自然科学的,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81年于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述复变函数的。后来他是在逻辑学家布伦坦诺的影响下由自然科学转向哲学研究。布伦坦诺关于休谟、康德哲学的讲演,以及关于心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学术讲演,给胡塞尔很大的影响,几乎决定了他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发生巨大变化,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退场,先锋文学开始亮相。这一巨大变化,实质是中国文学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文化进步的标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新时期以来广大作家对中国进步文化政策的自觉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进步的现代、后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理论的自觉接受与传递;是中国作家的创作思维由“超验之思”向“体验之思”的权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落后的传统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那种主张理性至上、具有“超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先锋文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落后的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社会理性至上思维———超验思维的扬弃,并与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文化那种主张人性至上、具有“体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