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娴灵 《东岳论丛》2005,26(5):177-179
我国法学界对民事诉讼确立行为保全制度已基本达成共识,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然而由于立法的缺失,人们对于行为保全的概念、地位及制度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仍然众说纷纭。为此,除介绍和评析相关论点外,还有必要对具体制度的构建如申请条件、被申请人的救济手段、行为保全的限制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民事诉讼结构设计必须与社会环境、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相符合,体现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自主决策、自主行为、责任自负的要求,不仅要保障诉讼结果的公正,而且要反映市场经济的意思自治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速工业化、城市化、人口爆炸正在给我们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同时 ,地球也正面临着无法承受的考验 :森林面积锐减 ,水土流失加剧 ,农业资源退化 ,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等等。与之形影相随的是“公害”问题的日益严重。 1 984年设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储罐爆裂案 ,1 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案 ,都是世界公害史上的空前惨案。其突发性之强、污染范围之大、危害程度之严重 ,无不令人瞠目结舌。“千百年来对环境的忽略已将人类带到最后的一个十字路口”① 。是生存 ,还是灭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 ,我国民事鉴定启动制度逐渐显露出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与现实司法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而最高法院 2 0 0 2年颁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鉴定制度的一系列补充性规定则大大改善了包括鉴定启动制度在内的整体鉴定证据制度的立法状态 ,促使其向良性发展。本文对该《规定》中有关鉴定启动制度的新规定作出了一定的评析 ,并指出其在鉴定机构方面规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这一重要民法制度的不足和缺陷 ,包括诉讼时效期间过短 ,时效中止、时效中断的规定过于苛刻 ,时效延长的规定过于模糊 ,法官主动援用时效规定等弊病 ,民法典的制定应改进这些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6.
从比较的角度看,现代西方国家关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规定有其内在理由。从实际的角度看,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社会的实践需要并不能成为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必然理由。从理论前提的角度看,现有的民事诉讼程序规范不足以支撑检察机关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理性。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有悖于法理,如果我国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那么一旦涉足诉讼,必然会给我国的司法实践带来方方面面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民事检察监督权运作中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方式进行事后监督。因此。检察院即使发现了在审判乏前的民事行为和审判活动存在错误也无法及时进行监督,从而使这种监督形同虚设。为使检察机关具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必须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范围、方式以及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诉讼权利义务等方面,对检察监督制度做出具体设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性权力。民行检察监督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日益显现出其确定性内涵。在此过程中,民行检察监督制度出现了监督范围扩张化、监督关系和谐化、监督模式内在化、监督功能复合化和监督环境趋优化等新动向。明确和把握这些新动向,对深入研究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性完善此制度,从而使该制度焕发出新的活力、产生出全面的应然价值,均颇具前提性意义。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生 《北方论丛》2004,(4):125-129
当事人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理论,通过对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借鉴德、日及中国台湾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事人适格的意义、性质及法律特征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我国现行诉讼法学理论如何界定当事人适格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解决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网上银行安全认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上银行服务的开展,信息安全问题随之而来,信息安全正成为网上银行服务开展中的核心问题。笔者针对目前现状———网银安全认证标准不统一,无法跨行认证,提出对建立我国网上银行安全认证体系的构想,使“一证在手,走遍神州”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诉讼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强烈,特别是对那些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甚至是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徇私舞弊等现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性权力。民行检察监督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日益显现出其确定性内涵。在此过程中,民行检察监督制度出现了监督范围扩张化、监督关系和谐化、监督模式内在化、监督功能复合化和监督环境趋优化等新动向。明确和把握这些新动向,对深入研究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性完善此制度,从而使该制度焕发出新的活力、产生出全面的应然价值,均颇具前提性意义。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民事诉讼活动监督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相似文献   

12.
效益是民事诉讼的追求目标之一。如何使民事诉讼在保持公正的同时 ,提高其效益是当事人及审判人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提高民事诉讼效益问题有所考虑 ,但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医疗纠纷民事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纠纷本质上属于民事纠纷,民事诉讼巴成为我国医疗纠纷的重要解决机制,但目前医疗纠纷诉讼仍存在诸多争议问题,如程序设置缺陷和法律适用混乱等,极大阻碍了医疗纠纷快速、公正、有效和经济地解决.文章分析了我国医疗纠纷民事诉讼解决机制中存在的若干争议问题,并对相关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对举证责任的规定极其笼统、抽象。本文认为 :应进一步明确民事举证责任的涵义 ,应在基本范围内指导举证 ,并应充分提高证据的质和量 ,同时针对特殊举证的责任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实行强制律师代理制度的条件,故公民代理制度在目前的司法条件下实有其存在之必要.为了更好地规范公民代理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司法秩序,可以采取措施缩小公民代理的市场,并将现有的公民代理人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通过对公民代理制度的改进,可以使这一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为诉讼代理制度向强制律师代理制度平稳过渡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杨旭  苏晓军 《学术探索》2004,(12):47-51
证明责任规范在国际民事诉讼中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其准据法的确定,因具体规范的性质不同而根据冲突法规则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为保护和促进国际民商事交易,减少因不同法域的法律不同而给当事人权益造成的不确定性,证明责任规范的准据法适用应与实体法律关系联系起来,结合冲突法规范的其他制度进行综合考量,适用与案件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进行证明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误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误认是指裁判者认定的案件事实与案件客观真相不一致.基于案件事实的认定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感性见之于理性的过程,裁判者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会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便使案件事实误认现象在各国司法实务中均不可避免.因此,为有效保护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并最终维护整个诉讼制度的正当性,建构有效的案件事实误认预防和救济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一种独立的第一审诉讼专门程序,较多针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民事案件而适用,具有高效、简便的显著优势,在解决日益繁重的民事案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简易程序可以消除诉讼拖延,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因此具有重要的程序价值意义。尽管2013年新民事诉讼法在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的规定中增加了当事人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的规定,还专门规定了要保障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权利及对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等制度,对促进我国公民诉讼大众化、节约了诉讼资源和提高诉讼效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目前司法实践状况看,现有的有关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仍不完善,亟需在立法构想与司法实务工作中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民事司法实践中"智者法律游戏"的虚假民事诉讼行为不仅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威信,降低了民事诉讼的性能与效用,对司法机关公信力造成了重大损害,动摇了司法权威,造成了司法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为解决虚假民事诉讼问题做了一些新的规定。本文从解构虚假民事诉讼基本制度出发,探讨了在侵权法领域建构虚假民事诉讼侵权赔偿制度的设想,提高虚假诉讼行为人违法成本,以期达到能预防与遏制虚假诉讼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