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袁静 《学术研究》2005,41(1):78-83
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在华跨国公司战略选择中高层经理当地化的影响因素问题.基于一项对274家在粤跨国公司的问卷分析,得出若干结论在华跨国公司的高层经理当地化程度与投资战略、投资时间、母公司文化背景和行业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倾向于采用当地化战略、在华投资时间越长的跨国公司会任命较多的当地人才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美国母公司比日本母公司派遣的高层经理少,英国公司居于中间;从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经理当地化程度明显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力资源体系结构理论为基点 ,构建了现代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应模型 ;进而 ,透析了跨国公司在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中国 ,针对中国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采取的当地化——全球化战略 ;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政府、企业及劳动者提出了迎接跨国公司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不仅在于其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更重要的在于其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优势。在这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中国本土人才与跨国公司的文化能很好地交融,但也有许多的本土人才与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认识中国本土人才对跨国公司文化的适应性和冲突,可以警醒我国本土企业创造更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并实现我国的人才回流战略。  相似文献   

4.
人才本土化通常被定义为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中由东道国人才替代外派人员的过程,即跨国公司将其在海外子公司的管理权以及技术开发任务等,转交给当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对当地人才进行选拔和培训,将职责逐步授予他们.这里的替代不是以牺牲公司业绩为代价,是当地人才必须有能力完成原先由外派人员所承担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正义 《江汉论坛》2007,(11):59-62
从知识外溢当地化与企业家精神角度研究产业集中,是目前国外产业集中研究的新趋势.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知识化是知识生产函数建立的基础,而知识外溢当地化则是知识生产函数的重要特征,也是产业集中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企业家精神则是知识外溢当地化引起产业集中形成的重要转换机制.因此,加强知识外溢当地化研究,促进知识外溢,培养当地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产业集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本土化: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跨国公司本土化趋势已初露端倪.跨国公司中国化将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争夺资源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跨国公司中国化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规避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跨国研发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2001年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的跨国公司也积极融入世界潮流,与国际接轨.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存在许多不利条件,如中国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逐渐暴露出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投资少、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等问题.针对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中国跨国企业在跨国研发方面的现状入手,总结中国一些企业在跨国研发方面的一些策略,然后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的现状,从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本土化产生的原因谈起,接着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人才、R&D、市场等方面本土化的策略,及其对我国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企业针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本土化策略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垮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对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才吸引效应、人力资本培育效应、人才流动效应和人力市场效应等四个方面.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大量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相对落后的本土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优秀人才的困难程度.中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采取必要措施趋利避害,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人力资源方面的正面效应,规避负面效应,利用垮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带动中国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作用,将决定其在未来的生存能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战略、跨国经营战略,使我国企业不必走出国门,却在参与世界性的竞争.竞争的格局已从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开始走向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则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在品牌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全球化品牌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1.
人才争夺与人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级人才更是宝贵的短缺资源。中国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夺人才的重点地区。人才竞争实质是体制、制度的竞争。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实施战略型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与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相比,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特点,在国际上远未形成气候.通过研究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尝试构建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四面体结构模型,以此分析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特点,认为培育中国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升制度创新能力,根本途径在于优化配置企业自身资源.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撤资机理与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撤资是投资的逆过程,是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结果.跨国公司撤资原因有内部决定因素和外部决定因素,内部决定因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调整和垄断优势消失;外部决定因素则是东道国区位优势丧失、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和政策制度变迁的竞争影响.金融危机是外部冲击的一种形式,通过恶化宏观经济环境、引致未来悲观预期和导致公司经营绩效变差来影响跨国公司的撤资决定.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特殊宏观背景下的外部冲击,使得全球和中国经济明显下滑,削弱了在华外资投资信心,放大了外贸冲击效果,但这种影响主要针对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的小规模跨国公司,优质跨国公司反而加大了对中国的投入,有利于中国外资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转移与重新布局使得全球研发资源的流动加快,研发人才和研发资金进一步聚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技术溢出效应,避免其对本土企业科技进步形成挤出和制约,需追踪和把握其布局和取向,借助研发资源的再配置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措施,提升本土企业研发水平,利用“政府扶持十市场驱动十金融支持”的模式加快培育民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品牌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中国企业将是文化的企业,企业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作用,将决定其在未来的生存能力。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战略、跨国经营战略,使我国企业不必走出国门,却在参与世界性的竞争。竞争的格局已从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开始走向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则集中体现在品牌竞争上。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 ,理所当然地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战略行为 .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意图的基础上 ,就中国企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技术国际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跨国公司R&D向中国的转移主要特点有分布区域相对集聚、R&D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以生产服务型为主、核心研发始呈增长趋势、外商独资和中外合作是主要组织模式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或机构向中国的转移比之制造业的转移有着更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本文详尽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妮 《理论界》2006,(5):48-49
跨国投资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庞大消费市场与消费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竞相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跨国公司能否将其经营战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到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土壤之中,即其能否在中国成功实施本土化。作为东道国的各级政府,如何采取措施加快跨国投资企业适应中国的经营环境,顺利实施本土化,实现其母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标,同时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极具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跨国公司内部的中外职员之间在价值取向、相互评价和互动关系等方面,探讨了跨国公司在文化上如何与中国社会进行交流、适应等问题.经调查和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文化适应问题,并不像有关研究认为的那样严重,尽管存在一些矛盾和紧张.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不可能改变它以适应跨国公司的文化需求,所以跨国公司大多采用"本土化"战略,一方面通过各种培训机会让中方职员接受跨国公司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另一方面将一些本地民俗纳入到跨国公司的行动中去,从而消解文化适应上的紧张和矛盾.  相似文献   

20.
英语的"全球化"带来了英语的"本土化"和"当地化"。虽然"nativization"和"localization"均可译为"本土化",但"localization"是英语在全球扩张的"常态",而"nativization"则是前者的深入表现。英语在"外圈"国家的适应性变化必然会是"当地化"的。但由于英语在这些国家已经"内化"、"制度化",因而这种变化是更为彻底的"nativization"。作为"扩展圈"国家,中国英语成为"功能性"母语的政治、文化、历史基础,其"本土化"将一直是"loc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