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片面共犯     
关于片面共犯,我国刑法总则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片面共犯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范畴,刑法理论各持异论。本文以共同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理论为基础,从司法实践的寒际需要和共同犯罪构成要件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认为片面共犯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因其能够合理地解释行为主体把一定的人作为中介实施其犯罪行为,而其所利用的申介因具备某种情况而与其不发生共犯关系的情形,因此在共同犯罪理论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我国大陆刑法学界对间接正犯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目前我国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申尚未使用这一术语,在理论上的分歧亦较大,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也不统一,因此在我国确立间接正犯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盗窃罪的司法认定中存在诸多难点,主要集中于犯罪主体中的共犯认定以及客观方面中“秘密窃取”的认定。本文选取司法实践中的两例疑难案例,试图对其展开分析,并且从司法认定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也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当前,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在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双规”调查措施期间如实供述主要罪行的情形,对这种“双规?期间的如实供述能否认定为自首,以及职务犯罪案件中单位如何构成自首等实践中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本文拟结合自首认定的核心——主动性,及我国刑法规定自首制度的立法本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暴力手段在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量刑轻重中有重要作用,刑法不同条文中的暴力手段之意义差别较大。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对分则条文中各类罪所规定的暴力手段进行界定,有益于司法实践中对个罪的认定与裁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现行抢劫罪法定刑的不合理性,进而以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和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为理论依据,对合理配置抢劫罪的法定刑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7.
临时起意图财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但是对此应如何定性却存在较大分歧。对此,应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先行行为所产生的被害人意志被压制的状态与后续的图财行为之间存在因果牵连关系,宜认定为抢劫罪,反之,则宜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8.
姜嫦蓉 《决策与信息》2011,(11):122-123
非法占有目的是否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理论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笔者从立法功利主义、刑法体系和刑法务文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赞同肯定说的观点,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要件。在此基础上,阐述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即在司法实践中,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案件全部事实排除其他可能性的情况下,运用事实推定的方法解决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魏婕 《经营管理者》2011,(3X):321-32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我国刑法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定着重就该罪的司法认定问题,从刑法理论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侵犯财产型犯罪中抢劫罪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抢劫罪侵犯客体的复杂性及手段的多样性,使得抢劫罪与一些犯罪相对较难区分.在司法实践申正确判定抢劫罪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对抢劫罪易混淆难区分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对抢劫罪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均对此问题存在争议,虽然“诈骗说”在其中占有通说地位,司法实践中也同样大部分认定诉讼诈骗行为为诈骗,但是诉讼诈骗行为并非完全符合诈骗罪的三角诈骗特殊形式的构造。法律漏洞问题不应依靠有争议的结论来解决,而应由完善法律来得到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12.
入户抢劫以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直是众多国家打击犯罪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刑法》将其作为抢劫罪的一种加重处罚的情形,并规定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严厉刑罚。同时,入户抢劫也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刑法学者都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笔者在此也将对有关入户抢劫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何鸣 《决策与信息》2011,(10):22-23
自首制度是刑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司法机关有效追究和预防刑事犯罪以及对于犯罪人的改造和人权的保护方面不可或缺。自首认定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疑难、复杂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日趋复杂,以债权债务的取得和灭失为代表的财产性利益越来越需要得到刑法的保护。但实践中,对财产性利益的概念,刑法所保护的"财物"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能否作为盗窃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等财产性犯罪的对象等问题均存在不同的看法,并由此导致具体审判过程中的困惑及执法不统一情况。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对司法实践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提出浅见,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有很大的区别,司法实践中,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共犯的界定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容易混淆,因此需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片面实行犯是现实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犯罪问题,是片面共犯的基本类型之一。运用共同犯罪理论来规范该类犯罪现象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罪行均衡原则,并不违反“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7.
故意伤害罪是常见罪名之一,司法实践申,加害方为一人的情况下,认定故意伤害罪较为容易,但加害方系多人,且无明确犯意联络的案件,认定故意伤害罪难度较大。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争议问题,结合对《刑法罪名精析》一书的理解,可对该问题探知一二。  相似文献   

18.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和分则都对其做了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该类犯罪也很常见,多发,但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在认识上很不统一,存在诸多分歧,笔者认为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聚众犯罪基本问题的把握不清。“聚众”的认定在聚众犯罪基本问题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众”的范围及“聚众”的法律性质等方面来展开论述,以期对达成共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一度,我国刑法对此却没有具体的规定,仅在2009年3月12日“两高意见”中作了简单规定,尽快在刑法申完善单位自首制度及相关量刑制度,无论从立法角度还是从司法角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着重从单位自首制度确立的依据、单位自首认定及刑罚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单位自首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颜 《决策与信息》2010,(3):122-122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将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已有、侵吞的目的,并使他人财物处于自己的实际控制下,在非法占有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行为人长期占用他人财产且拒绝归还或者客观上对他人财产进行了非法处分,造成实际上不能归还.根据我国刑法罪行法定原则的要求,认定非法占有目的,首先应当以〈刑法〉第224条所列举的五种情形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