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决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活动。它以科学认识为基础 ,以价值评价为导向 ,以理想追求为目标。它不仅要求真 ,而且要求善 ,同时还要求美 ,要求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科学决策以求真为基础 ,实现决策科学化是求真的途径 ;以求善为目的 ,实现决策民主化是求善的保证 ;以求美为理想 ,实现决策艺术化是决策活动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西安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长期从事硅酸盐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对新型水泥干法生产工艺进行了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求从人生境界的视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新再认识,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层次分解,使我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关于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等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真、善、美三个维度不同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把审美教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面,突出了科技美与真善美相结合等新特点。将以往的审美认知力和情感体验与培养和开发科学技术能力结合起来,形成科技美的审美教育,从而为审美教育提供和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中真善美的本质规定决定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求真、向善、爱美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求真之志;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动力,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向善之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目标,引领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爱美之心。  相似文献   

7.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零表示没有,但零又可以幻化出无穷无尽。大学三年已经让你人生的杯子里盛了不少水,现在请你把这些水倒出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空间接受新的生命之水。  相似文献   

8.
人生偶得     
亦斌 《社区》2011,(12):62-62
人生在世,要先做人,后做事。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却大有不同。幼时读小说,追求曲折的故事、热闹的情节,后来便渐渐从小说中汲取营养,从那些虚构的人物看他们是如何做人、做事。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接触社会,朦胧中看别人如何做人、做事,及至岁过甲子,常常自思、反省,偶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唐君毅将人之欣赏美表现美之求美活动赋予道德价值,既强调了求美意识依赖于道德心灵,又顾及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从而使他的美学思想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于求美意识之起源、求美意识之道德价值、求美意识与求真意识之不同、求美意识与求真意识之贯通等美学思想的阐释,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升华人的精神境界,美化人的道德心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涉及到很多主客观因素。但牢牢把握真善美这三个基本要素,则是一个颇为重要的方面。为此,对真、善、美三个基本要素的内涵、基本要求、相互关系,以及整合实现的途径进行了阐释,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于建筑本质的理论纷繁芜杂。为此,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以中国传统民居为例分析建筑的真———建筑结构的明晰性和材料运用的合理性、生态性;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即人本性;美———形体和空间、意境美,可知建筑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繁漪是以“雷雨”般的性格、敢作敢为的气魄及复杂独特的艺术形象多少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然而 ,改编后的电视剧中她却失去了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文章从这种文学现象出发 ,阐述了文学创作中真善美的错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释中西思想史上关于真善美起源的两种典型观点即感觉说和游戏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分析前两种观点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真善美与人类物质生产的关系入手,指出真善美起源于劳动,为人类进一步探讨和追求真善美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真善美境界阶段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真,本质上表现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人民带来的政治权利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善,本质上表现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无可替代巨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美,本质上表现为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倡导、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真善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美学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真、善、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形成和提出的基础与前提;二、“尽善矣,又尽美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三、“美是道德的象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的;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追求“跨越时代,超越国度”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严复提出的翻译语言"信、达、雅"的原则,也堪为写作文章运用语言美学准则的经典概括,并正与当今我们追求的真、善、美的基本精神暗合.它们三者各有丰富的内涵,其间又存在着一种渐次升高的层级系统性.文章语言应当以真(信)为基础,包括语言表述要和运思成果高度相符,运思成果要和客观实际事理高度相符的相关层面;应当以善(达)为核心,包括通畅和新异、繁复和简洁、鲜明和婉转的辩证要求;应当以美(雅)为上品,包括感性美和理性美、华丽美和朴素美、阴柔美和阳刚美的不同范畴.只有这样,文章语言才有根基,有功用,有品位.  相似文献   

17.
刘士林从思想史语境中发掘文明精神结构--真善美--的工作目标具有先验批判品格,富于理论建树意义.然而历史语境的经验性使其夹带某种与先验批判的纯粹逻辑普遍性要求的不一致性,成为一种不纯粹的先验批判.其消极影响是,这种先验批判的论断有效性缺乏必然保证.因此,应该努力寻找能够完成关于真善美的纯粹先验批判任务的逻辑语境,在这种纯粹先验批判中检验那种历史语境下展开的先验批判的真理性,即在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之间的切合中充分肯定和巩固这种先验批判.为此,笔者将真善美问题依其与存在的直接相关性而向普遍存在形式还原,并从意识存在中寻求超越主客对立的更高抽象水平的普遍存在形式,进而把真善美逻辑地确定为普遍存在形式的不同构成内容分别向特殊存在作评价使用的结果,由此,真善美被具体地统一于普遍存在形式上,并通过意识对存在形式的追求这一中介而成为精神活动的带有动力属性的普遍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儒家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庸、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哲学范畴,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更体现儒家的人生观、政治、伦理观.中庸的精义在执中、时中,体现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儒家追求的人生与社会的理想目标.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儒家中庸中和思想有多方面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者对于读者需求问题的发现和描述主要着眼于现象,难免使之琐屑和散乱,这就需要我们再从本质上加以深刻、简洁而有序的概括和厘定,即让这些具有共同性和联系性的现象都分别在本质属性上得到属于类的明确昭示:“真”是读者本质需求的基石,“善”是读者本质需求的核心,“美”是读者本质需求的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