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俊主 《当代老年》2013,(11):14-14
老人“感情饥饿”是指老人离退休以后在家悠闲自在,不愁吃,不愁穿,唯恐无人关心他们,失去精神寄托,缺乏感情交流。不久前,国内有家精神卫生中心对该市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心理调查后发现,有54.5%的老人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其中老年性痴呆、孤独、睡眠障碍、离退休不适、抑郁与烦恼等老年情绪障碍的发病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2.
李海清 《当代老年》2008,(12):11-11
将“精神赡养”纳入地方法规,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强调儿女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外,精神赡养也万万不可缺少,老人希望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在许多家庭里变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家风不好,家教不严”。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新区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截至2008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20.9%。对患有孤独、抑郁及心理障碍的老人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使有精神方面需求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帮助,安度晚年,是事关民生确保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章法 《老年世界》2006,(20):14-16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家、对亲人的爱,更是唱到了无数老人的心坎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儿女却很难回趟“家”,很少与老人一块吃顿饭,拉拉家常。一些老人无奈之下走进法院打起“精神赡养”官司,不要儿女钱物,只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5.
张增良 《老人世界》2008,(10):10-11
我像一个饥不择食的饿汉一样,如饥似渴地向延安这座革命传统的金矿汲取着精神营养。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徐特立老人的“一辈子做好事”精神,哪一种精神不是我们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精神食粮?哪一种精神不是激励共产党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在延安的几天中,我一直被曾经发生在这里的许多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细节感动着……  相似文献   

6.
宏亮 《老年世界》2008,(10):8-10
近日,杭州市一位老人以无人赡养为由起诉自己的儿子.要求儿子必须每周探望自己一次.对自己进行精神安慰。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老人对“精神赡养”的维权揭示出赡养观念的新变化。如今一些具备自养能力的老年人.在衣食无忧的同时.渴盼儿女们的精神关爱。在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有的老年人已开始寻求法律帮助。  相似文献   

7.
归根到底,精神赡养是件自我救赎的事。如果不把晚年幸福压迫在子女身上,如何做到有质量的长寿呢?让自己的生活有目标,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心态乐观进取,能够让老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用麻烦你们搞卫生了。”老人笑着,重复这句话好几遍。 我们中心负责为100位孤寡老人提供全面服务,包含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慰藉和文娱康乐等。跟老人接触几次后,我发现,部分老人不太愿意接受社工提供的服务,他们一般会说“不麻烦你们了”、“我自己可以做”之类的话来拒绝社工的好意。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说到孝敬老人,多数人以为给老人钱物,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而忽视了老人精神上的需求。也就是说,只重视“物质孝敬”,忽视“精神孝敬”。  相似文献   

10.
乞讨的人     
周闻道 《中外书摘》2010,(11):57-58
已经是大震后的第三天,各地的爱心捐赠活动自发地拉开了帷幕。血浓于水,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植根于人,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灵魂,能够向这位老人的惊人壮举靠近。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从2007年1月1日起,试行“临终关怀计划”,所有户籍在该市的临终老人均可获得政府1000元的服务额度,用于福利医疗机构购买精神慰藉和生活护理等服务。据悉,对临终老人进行关怀并列入政府政策,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2.
袁风华 《当代老年》2008,(12):10-11
从今年10月1日起,《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将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作为赡养人的一项义务写入地方法规。消息一出,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发一族提出“不要拐杖要钥匙”,实在是发至老人心灵深处的肺腑之声,这一新的养老模式观念的提出,对社会、对家庭,特别是对为人子女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赡养老人问题上,社会各届应更多地给予老人精神慰藉和心理关怀,给予种种便利,帮助他们寻找到打开通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文远 《老年世界》2013,(15):21-21
李老爷子今年七十五,别看已入古稀,却精神倍儿棒吃嘛嘛香。老爷子原来是大学教授,教了一辈子书,可谓桃李满天下。几年前退了休,原以为他会像其他退休的老人那样钓钓鱼,下下棋,养养鸟以度余生。谁知,这老爷子竞是个老顽童,越来越潮,越来越有style。我们这届算是老爷子的关门弟子,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联系。  相似文献   

15.
苑楠 《当代老年》2009,(2):29-29
医院的重病病房里,同时住进两个病人,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和一个中年男子。老人患了心肌梗塞,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机能老化,所以治愈是根本没有希望的,只能勉强维持。男子得了重度精神抑郁症,因为不愿住在精神科的病房,为稳定他的病情,医院决定暂时把他安排到这里。  相似文献   

16.
仁和 《老年世界》2009,(16):8-10
高秀兰,几十年如一日靠着做鞋垫换得的微薄收入,把1岁多就父母双亡的孙女抚育成人。她不屈从命运,倾心育孤的举动,感动了洛阳,被众多网友誉为“最富有精神气质的老人”。  相似文献   

17.
在养老福利机构,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退化,自理能力越来越低,对长期照料、康复护理、精神关怀等服务的依赖性和要求越来越高,而机构中专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等原因使养老机构面临生活照料、费用调整、情绪沟通等压力和风险,可能导致老人或家属的上访行为。对此,社工该如何介入呢?  相似文献   

18.
冬季阳光对老年人的健康十分有益。有研究表明,老人冬天多晒太阳,不仅能防治骨质疏松症,而且还能减少老年人常见的精神抑郁症。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老人照顾院舍(常称为老人院、福利院等)中,不少院舍已经在提供充分生活照料、改善硬件设施等基础上,意识到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并尝试开展一些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生活,一般常见的有合唱、书画等。但是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有效性上,还有较大不足。近年来,社会工作进入我国老年服务领域,在老人照顾院舍开始了实务实践,以期能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地满足老年人精神与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失独老人’亟需精神抚慰、生活照顾等难题,河北省民政部门今年试水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由专业社工为失独家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