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财政均衡制度产生之前,在分权型国家已存在政府间税收划分或转移支付 撇开人类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皇权专制时代,最早的分权型政府可以追索到1707年的英国,即在英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的第6年,苏格兰加入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此后,1800年爱尔兰加入联合王国。虽然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加入均基于与英格兰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但从政治的角度,苏格兰和爱尔兰仍保持较高度的地方自治。因此,考察地方自治的历史,英国是最早的例子之一,其地方自治理念通过其殖民扩张,也植入到其英属殖民地,并先后产生了以分权为特征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英属殖民地类型的联邦制国家。此外,英国虽然具有地方自治的政治传统,但却是传统上收入高度集中的国家,自治的地区政府无专门的税收,而是从中央政府获得财政补助。因此,英国的政府间财政补助或转移支付可以追索到1707年苏格兰加入联合王国时英国中央政府与苏格兰政府的财政安排。如果以是否存在现代意义的分权体制作为开始,英国应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财政转移支付的国家。当时英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经济更多地出于政治和统一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是与财政体制改革交织在一起的,它既要努力实现财政均等化,又要照顾在原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也就决定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小地区差距,然而学者们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差距中的目标定位存在分歧。本文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缩小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在长期内能够通过影响各地的公共支出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平抑地区财政收支能力差异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而地方财政努力是地区财政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简单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中国财政实践。本文发现,以税收返还和总量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刺激地方财政努力总体上来说并不成功,它抑制了地方财政的努力程度。同时,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努力行为是有差异的,富裕地区的财政努力程度低于贫穷地区,这导致了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财政转移支付效果被弱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沈殿英 《经营管理者》2013,(28):140-140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税和转移支付是联结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两个重要纽带,本文研究当上级政府的目标是均衡地区经济和民生发展时,分税会如何影响转移支付的结构。理论研究表明:从上级政府角度看,当税收分成上升后,如果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会让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欠发达地区降低得更多,这可称之为"消极均衡策略";如果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会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发达地区提高得更多,这可称之为"积极均衡策略"。因此,上级政府为均衡地区发展,倾向采取积极均衡策略,即提高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利用县级和省级财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上述研究发现从财政分权的视角解释了中国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财政间的竞争在协同发展的引导下最终走向财政协作,协同发展理当成为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态势。应在鼓励和保护地方政府间开展有序财政竞争的同时,构建科学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保障经济区域的协同发展。基于此,笔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政府间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地区环保投入具有策略互动特征的基础上,模型分析了禀赋和财政能力差异对地方政府政策目标的影响,并讨论了平衡地区资源禀赋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对地区间环保联合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环保投入策略互动特征的引入,使得环保联合产出最大化对应于适度的地方政府资源禀赋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过大或者过于平均,都不利于激发地方政府活力,为高质量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稳定条件。此外,专项转移支付政策相比于总量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努力;而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在实践中的信息对称要求,建立市场化运作资金池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安排是进一步加大地区环保投入水平的可行政策。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确保环保投入发挥成效,测度地区生态外溢效应、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市场化运作资金池、提升横向转移支付占比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环保投入资金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区差距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素,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将全国划分为八大区域进行多区域的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当对单个区域的转移支付增加时,无论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后,都刺激了接受转移支付区域的地区产出的增加,从增加的幅度来看,西南区域大于中部,而中部大于南部沿海区域;总体上看全国总产出稍有增加.模拟还显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后,接受转移支付区域的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还带动了京津以及东部沿海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幅度大于农村居民,这反映了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主要是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进新近发展起来的新财政集权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以财政集权和转移支付为双内核的旨在解释非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内收入之比的理论框架,并设计了4个研究假说。通过构造1999~2009年间财政集权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并使用系统GMM方法,本文证实了所提的假说。基于这些实证结果,本文重新评估了财政集权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财政集权将激励净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伸出援助之手行为,而在净流入地区,虽然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对财政集权的这一效应有所抑制,但总体上还不足以改变其援助之手的性质。本文的这一发现支持了新财政集权理论而证伪了陈抗等至今仍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攫取之手之观点。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中 《决策》2006,(12):57-58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重心主要向中两部地区倾斜,2004年全部转移支付中,中两部占用86%,东部占1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西部占91%,专项转移支付中西部占82%。2004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47.5%,含税收返还等在内的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1.3%,实施财力性转移支付后,中西部地区财力比重由41.3%提高到48.5%,上升了7.2个百分点。由于中央财政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较多,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了53.7%。实践证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调节和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区间税收与税源均衡是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实现区域财政均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实现地区间税收与税源均衡的实质是税收收入与税源贡献的一致,涵盖税收收入与税收能力一致、税收收入与税收归宿一致以及税收收入与税收管辖权一致等内容。受到分税制财政体制、税收制度设计、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我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出现了非均衡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优化税收制度设计、建立起横向税收分配制度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决策探索》2007,(17):81-82
目前我国实行分级分税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是其重要内容,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的重要特征是收人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则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而地方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即财政缺口),由中央通过转移支付制度给予弥补,以均衡地区间的支出水平,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于调节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运行良好的转移支付制度,能够促进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平衡各地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推进中央政策的施行.从我国开始实行转移支付制度至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入手,分析我国财政体制目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构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兴起与成熟,财政分权活动在世界各国不断展开。财政分权不但有利于地区间政府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够满足地区内社会公众对差异性公共产品的需求,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围绕经济资源与税收资源展开的税收转移和竞争活动。本文以此为视角,首先分析了税收竞争的内容与特征,然后讨论了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区间税收转移问题,最后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指导现实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汤平 《决策导刊》2010,(6):22-25
县级财政作为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层级。它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地区间财力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比较突出,在国家转移支付补助财力的情况下.县级财政仍人不敷出,“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成为中西部地区财政的主要任务。为此,如何探索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石柱县为例,分析现状,剖析原因,寻找对策,旨在为县级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完善作思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浙江省各地级市及县区的财政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详细分析了浙江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了一个按“因素法”设计的转移支付模型来解决浙江省目前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转移支付所需的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关洁  冯睿琪 《经营管理者》2013,(26):145-145
上级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会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即上级财政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增加,挤出了下级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资金,其部分抵消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所应有的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图形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探讨了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各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对其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改革后,各个地区的地方政府都拥有更加强烈的激励扩大预算外收入,加大对地区经济的攫取。但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经济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地方政府行为在不同的地区也表现各异,并最终导致财政分权的增长效应呈现出地区性差异。本文通过构造反映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计量指标,运用1997 ̄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的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的结论是:非农产业和非国有制经济越发达,地方政府"攫取之手"就越少。因此,在非农产业和非国有制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反。本文认为加大对预算外收入的约束、改革转移支付体系和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机制,将会逐步扭转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