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日益动荡的市场环境和迅速的技术发展,为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成熟企业必须开展突破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代表了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渐进性创新则是对旧技术的微小改进或调整。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技术内容的新颖程度(即根植于创新中的新知识的程度)上,渐进性创新建立在成熟企业使用的既有知识上,持续地改进那些用来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和材料;因为突破性创  相似文献   

2.
多主体参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为了明确各创新主体参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供应商和顾客参与的创新模式选择博弈模型。对模型分析发现,根据企业选择的创新模式不同,可以形成三种竞争市场,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对模型均衡结果求解,得到以下结论:供应商和顾客参与能增加企业选择突破性技术创新模式的比重,减少选择渐进性技术创新比重,且这种影响随着市场中选择突破性技术创新比例增加而增加;当创新产品为价格弹性需求时,顾客参与更能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当创新产品为价格非弹性需求时,供应商参与更能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这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结论截然相反。采用数值算例对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多主体参与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也对在多主体参与条件下,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这一创新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实现企业自主创新是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与能力,履行国家使命,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一环。双元创新理论提出了一些双元创新的实现方式,但对于特殊情境下的实现路径问题未能做出完备的理论解释。基于两家军民融合企业的案例发现,提出军民融合企业双元创新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民口企业参军可以分为“受命参军”和“自荐参军”两大类型;“受命参军型”企业以军工意识形态为主导、灵活性辅助,主要通过内在变革驱动路径来实现技术优化升级;“自荐参军型”企业以民营企业灵活性为主导、兼具纪律性,主要通过战略联盟联动路径优化技术合作共演。无论哪种参军类型,双元创新均随着融合阶段的发展,实现由突破性创新萌芽-渐进性创新主导→突破性创新向渐进性创新溢出→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协同的动态演进。  相似文献   

4.
郑晓芳 《经理人》2010,(2):107-109
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而且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兼顾多种效益统一,并使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虽然生态农业尚面临三大产业困境,但不少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发展出了多种有效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企业团队生产和科技创新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团队生产和科技创新的关系,分析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本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一种企业文化,只有当它在团队生产和科技创新两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之和大于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本时,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企业外部技术获取的实物期权模型,并分析企业外部技术获取时机的决策机制,且提出研究假设,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外部技术获取的最优时机,由外部技术的比重、外部技术与自主研发创新收益的比值、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所决定。当外部技术获取与自主研发的创新收益之比较低时,或者外部技术的比重较低时,抑或创新收益的不确定性较高时,企业都应该选择推迟外部技术获取。(2)在专利转让模式的外部技术获取中,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外部技术获得专利授权之前实施获取,可以更好地促进后续创新;而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在外部技术获得专利授权之后实施获取,则可以对其后续创新绩效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当企业纷纷运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寻求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时往往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研发。近年来,国际上众多研发传统深厚的企业开始转换创新模式,引领新的创新潮流,即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不仅奠定了企业的战略优势,还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通用的创新模式是封闭式创新。它的实质是封闭的资金供给与有限研发力量的结合,目的是保证技术保密、独享和垄断,特点是劳动力流动性低、风险投资少、技术流动困难、对企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固定与比例抽成技术许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量竞争模型,考虑技术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情况下,当企业拥有降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时,对固定费用和抽成许可这两种技术许可的定价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发现,如果企业收取固定技术许可费用,则当在非剧烈创新下,只有当创新幅度较小时,创新企业才愿意进行许可技术,并且最终的许可费大小由两个参与企业通过讨价还价博弈确定.如果企业选择产量抽成技术许可,在非剧烈创新情况下,抽成比例的大小与产品有无网络外部性特征无关.在非剧烈创新条件下,对创新技术拥有企业而言,产量抽成许可方式好于固定费用许可方式.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方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延超 《管理科学》2007,20(4):23-29
企业的创新方式是由企业的技术能力决定的,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基于技术能力的技术创新方式选择模型能够明确企业或者国家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方式.研究结果发现,当企业的要素素质和技术能力比较低时,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作创新的方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的要素素质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变迁决定企业必须改变技术创新方式,选择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构筑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Stackelberg竞争模型,分析非生产性的专利持有者如何在纵向兼并和技术许可之间进行选择,以转化提高产品质量的专利技术,并分析此决策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当技术的创新程度较高时,专利持有者的最优策略是先纵向兼并跟随企业后向先行企业许可技术;此时,较之单位收益收费合同,兼并后的新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单位产出收费合同进行技术许可.第二,当技术的创新程度较低时,专利持有者同时向两个企业许可技术.第三,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纵向兼并有益,而技术许可有害,这与我国政府偏好技术许可的态度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需要对创新模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内生溢出、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溢出与R&D投入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效应是相反的:对方企业内生溢出的增大会导致本企业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而R&D投入的增大会导致企业选择渐进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增大,选择颠覆性创新模式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能力、创新类型与融资方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而企业创业能力和资本来源是实现创新的保障。本文利用我国164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检验创业能力、创新类型和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机会能力与突破性创新、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而运作能力与渐进性创新、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突破性创新方式与风险资本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债务融资程度呈负向关系,而渐进性创新与债务融资程度呈正向关系,与风险资本融资呈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内生溢出效应、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联盟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溢出效应是影响企业技术联盟稳定运行的重要决定因素,是企业技术联盟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能力是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技术能力的内生溢出效应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状况。通过A-J模型的拓展,对技术能力的互补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内生溢出效应对技术联盟运作方式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技术能力决定着溢出效应,决定着企业参加技术联盟的创新结果,当企业具有同质的技术能力时,成本共享型联盟方式显得更有效率;当企业的技术能力较高并互补时,企业倾向于组建技术共享联盟;当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低并互补时,企业倾向于组建成本共享型联盟。  相似文献   

14.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久负盛名的产品都是中小企业生产的。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最新统计.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共有7万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8.8%。瑞士的工业发展始于传统的钟表业和纺织业。长期以来.瑞士中小企业克服了国内市场狭小和周围都是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利条件.依靠传统的技术优势.以深加工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为瑞士工业现代化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市场瞬息万变,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把创新提效作为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创新提效作为核心竞争力就是在组织内部整合创新提效的知识和技术,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能力,是企业内部资源要素与外部环境条件的有效结合。而创新提效的知识和技术整合恰恰是以企业的第一资源要素——人力资源,作为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源的高质量,为创新提效提供了核心力量,是企业能够持续竞争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是构建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作为外部创新源,用户参与创新虽然将价值创造与价值消费形成闭环,却以企业开放创新过程为条件,这加剧了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也使用户参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难以洞悉。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用户创新理论与创新能力理论,本文从企业方面探索如何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规律。基于202份国内企业样本,首先探索了用—企共享的价值诉求构念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动机构建→授权导引→能力发展"为脉络研究价值共创视角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发现:(1)用户参与的社会性价值预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二元性创新能力;(2)用—企共享的独异价值预期(功能性价值)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3)顾客授权在"用—企"共享的社会性价值诉求与渐进性创新能力之间起到局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劣币驱除良币”在科技创新上的一例。企业都清楚知道,高科技产品往往代表企业的将来,但开发高科技产品成本不仅高昂,夭折率又比传统产品高。故此企业若要投放资源在某一高科技产品上,便须对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及其趋势有透彻的了解。不然的话.便可能落入持续性技术被破坏性技术取代.或者误把过渡期技术当为破坏性技术的局面.蒙受巨大损失。破坏性技术概念是由两位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于1995年提出的。他们在研究硬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全球竞争的动态环境中,企业要成功地开展竞争,就必须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不创新,则灭亡”这句话日益成为现代管理者的一大呼声。现代企业呼唤管理创新。 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指以管理者为主体,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贯穿企业全过程的创新活动的综合体现。它主要包括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出随着技术溢出的提高,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变化情形,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