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公共权力异化的各种表现,进而从人性二重性和制度不完善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制约公共权力异化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公共权力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构建完善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和充分厘清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芹 《经营管理者》2009,(20):11-11
公共权力在本质上来源于人民,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力。公共权力具有不同于一般权力的特征,即垄断性与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运行,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或者是公共权力主体以权谋私,便会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的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影响政府的信誉和形象,降低公众对公共管理和政府的满意程度,并最终会威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必须防止公共管理过程中权力的异化,保证公共权力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为城市房屋拆迁的重要主体部门,其公共权力的运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政绩工程"、"土地财政"等利益的驱动,导致政府部门公共权力的异化,最终引发强制拆迁甚至暴力拆迁。因此,矫正政府公共权力异化,恢复公共权力本来面貌,将成为保障顺利拆迁,防止暴力拆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一、腐败现象的概念及其根源 所谓腐败是指这样的一种行为,它是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以谋取私人利益,使公共权力异化的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5.
<正>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和规范,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不论是拒腐防变、正风肃纪,还是简政放权、权力清单,都是这方面的切实举措。其中,腐败与特权,是公权力失范和异化的突出问题。如果说腐败是权力异化和失范的显性症候,那么特权是权力失范和异化的隐性病根。管住权力,必先反对特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而反对特  相似文献   

6.
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与出发点,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许多书刊文献中把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等同起来,认为公共权力就是政治权力;公共权力不同于政治权力,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同。本文通过探讨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以期做出一些解释和引起公众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4,(14):76-78
正权力异化尤其是家族化,已经成为各方忧心的重要问题68.8%受访者认为权力异化程度严重在"您是否认同存在着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等权力异化现象"问题调查中,60.7%受访者选择"非常认同",16.5%选择"比较认同",11.2%选择"不太认同",11.6%选择"不认同"。合计77.2%受访者认同当前存在着权力异化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权力异化现象已经成为各方忧心的重要问题。不仅如此,在"当前权力部门化、个人化、家族化现象严重程度"问题上,57.8%受访者选择"非常严重",11.0%选择"比较严  相似文献   

8.
权力机制是权力运行的基本制度、规则和程序。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权力的运行必须以民主为基本原则, 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但是,我国权力法治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在政府权力方面,存在政府职能错位、公共权力异化、政府权力过于集中乃至无限等现象。所有这些,都是权力腐败产生的直接诱因。当前,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要求,加速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尽快实现权力机制的法治化,以防范和遏制消…  相似文献   

9.
<正>公共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派生物,公共权力行使的目的在于维护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然而,在传统社会,公共权力往往反映了单向维度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和民众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社会逐步过渡为现代社会,传统公共权力也面临着适应时代发展而转型的迫切需要。借鉴政治生态学的观点,以达成公共权力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为目标,寻求公共权力转型的路径是本文的研究旨趣。  相似文献   

10.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7,(10):9-10
关键是重振公共意识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社评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公共意识的重振。在市场经济的转轨期,行政权力和垄断国企面临的一大诱惑,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而忘却自己作为公共部门应有的责任和工作伦理。这种忘却和异化无疑会导致某些公共部门的败坏。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权力的弱化和异化是我国大学制度的一大诟病。该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高校学术权力弱化和异化的表现形式,并深入分析其根源所在,提出了加强学术权力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权力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权力异化与滥用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层面来构建廉洁政治生活、权力正态运行的一套认知体系、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念。培育和生产权力异化或滥用的道德恐惧和法律恐惧,是权力正态运行的心理原动力与权力乱用的矫正机制;用心底的"怕"编织权力伦理、营造社会风尚、武装公众头脑、演绎"表象技艺",是恐惧型廉政文化的重要选择项与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权力问题是政治的核心。如何对公权力加强监督,有效预防和克服其运行中的异化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实践课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来,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探讨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官员腐败问题,本质上是公权力的私用或滥用,是公权力的异化。克服公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14.
谈公共决策咨询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公共决策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对公众关心。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的决策。公共决策咨询是决策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对公共事务问题实施决策时,征询专设  相似文献   

15.
包括畏权怕官在内的消极政治心理的产生,既有历史的滥觞,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体制性根源,也有文化心理的影响。归根结底,消极政治心理的存在根源于国家权力的强制性及政治生活中权力运行的失范和异化。只有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氛围,只有真正把人民当成国家的主人,彰显人民的权力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权力异化、遏制权力腐败并消除由此产生的消极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6.
宪政的实质是限制公共权力,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特别是防止公共权力侵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确保公共权力确实为着公共利益服务。公共财政是公共权力运作的物质基础,体现着公共权力的性质及其运作的实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公共行政学产生以来,关于公共权力效率与公正两种价值的争论一直持续不体。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大课题。公正与效率是佘共权力两个重要的基本价值范畴。二者首先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效率提高有利于公正在更大范围实现;公正是效率的根本保证。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冲突。而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中.确立与我国公共权力模式相适应的公共权力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或者公共权力不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将走向虚无。  相似文献   

18.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0,(11):9-10
<正>权力寻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首都师范大学经济系程世勇认为,从我国政府支出规模来看,权力寻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监督机制不健全或监督成本过高增加了公共权力交易和腐败的可能性。在政府公共支出领域,由于部门条块分割,固定资产投资等大量公共支出缺乏监管。在行政许可和审批领域,部  相似文献   

19.
蔡佑民 《领导科学》2001,(12):44-45
从历史上看,腐败往往与权力紧密相连.腐败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腐败主体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严重倾斜和扭曲而滥用公共权力;二是对公共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导致其在运行中发生失控和变异,从而成为公共权力拥有者的谋私工具.  相似文献   

20.
禹建萍 《领导科学》2007,(16):44-45
一、公共权力及其运行的含义分析 公共权力属于权力的范畴,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从本义上讲,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公共性或社会服务性,即它是适应公共社会需要,为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