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历史考察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已着手开展革命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权建设等原因,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征。改革开放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步入制度化建设阶段,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初创:新中国成立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初步探索1.建党初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党初期,党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主要体现在对党组织领导人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2.
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必须坚持“权责统一、职责分明、违规必究”的原则÷所谓权责统一,是指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行使多大权力,就要负多大责任;有权向党组织推荐干部.就必须对推荐干部的准确性负责;有权考察干部并对考察对象作出评价,就必须对考察结果的真实性负责;有权决定干部的任用,就必须对任用结果负责。所谓职责分明,是指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  相似文献   

3.
自1995年2月中央下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后,我们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特别是2002年7月中央正式颁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以来,各级各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结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理预期差距大大缩小,所选拔任用的干部的公认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根本目的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准干部、用好干部。选人用人,考察为基,识人为先。要想把干部考准考实,笔者认为,需要坚持"四个结合"、做到"四个印证"。一、坚持日常考核与任前考察相结合,印证干部德才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要关头、关键时刻。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干部考核工作的内在规律,为考准考实、选准用好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干部队伍情况的变化,以及干部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要求与标准也在不断改变,2014年1月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干部选拔原则上新增加了"五湖四海、以德为先"的原则。这说明干部选拔任用越来越重视德的考核,而如何科学、正确、有效地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进行考核,是值得探讨的。其中,社会监督是领导干部道德考核的重要保障,有了社会监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决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干部任用条例》中明确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条件和程序。那么,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十六大精神和《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切实防止和抵制公开选拔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考察与监督到位?  相似文献   

7.
刚刚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着眼于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标准、程序以及纪律监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规,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基本依据和基本程序,在干部工作方面带有根本  相似文献   

8.
正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中央新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学习贯彻《条例》,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良好氛围,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白城市委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尊重民意,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的考察、任用和管理上实施全程民意否决,即对从重点考察对象的确定、党委讨论到试用期满正式任命前及任职后的整个过程全程实施民意否决,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在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方面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基本做法近几年来,白城市委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不断加大群众参与和选…  相似文献   

10.
切实把《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推荐材料(简称“推荐材料”)是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以使党组织接受或采纳的书面材料。中共中央发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下称“暂行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署名的推荐材料。若所推荐人选是所在单位群众拥护的,可以列为考察对象。”由此可见,推荐材料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文书,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干部任用条例》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过程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学习、贯彻和监督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有利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并正在逐步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朱礼珂 《领导科学》2006,(19):36-37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上级党委组织部门的考察至关重要。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上级党组织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然而,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民主推荐工作中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导致出现推荐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对此,基层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在参与干部考察工作时,不论是个别谈话推荐干部,还是个人署名推荐干部,都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以党性原则作保证,客观真实地介绍情况。具体工作中要坚决克服以下五种现象。一、片面现象。考察、推荐干部,要看干部德、能…  相似文献   

15.
民主推荐是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环节和必备程序,是坚持群众公认原则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民主推荐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充分表现出来,并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  相似文献   

16.
中央最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制度基础。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6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建设一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对于完成新时期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要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  相似文献   

1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修订,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干部工作的规律认识,而且为今后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科学指南。准确理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进行修订的基础上,2002年7月,中央正式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  相似文献   

19.
政治标准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位标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做出系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广东省佛山市A局党组基于合规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创建了"三问三评一公开"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考察阶段向考察对象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普通党员以及家人亲朋"问",由党支部会议对考察对象的政治忠诚、担当有为和廉洁作风"评"并将评价结果"公开",以此来评价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三问三评一公开"机制是加强党支部在干部考察中的政治素质评价功能的制度创新,不仅积极营造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良好政治生态,而且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具体实践和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的基本导向和主要特征。考察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探索历程和演进特征,有利于深化对党的干部制度的认识,便于推进党的干部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演进阶段的划分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