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君甘臣酸     
君甘臣酸,原来是全人类的文化选择。人生的搏斗,文明的复兴,命运的驱动,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冲突、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崇祯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即一悖论。按照一般的常识,励精图治的总是那些圣明的帝王,如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康熙乾隆。而亡国之君,不用说,那自然要么昏庸,要么残暴,要么糊涂,要么就是兼具三种特色的扶不起的刘阿斗式的人物,因此,将崇祯定位于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就好像  相似文献   

3.
"君道"思想是荀子的领导思想。基于领导科学所研究的几个基本范畴对荀子领导思想作初步的探讨,揭示出荀子以"王制"为基础,通过对礼的改革,逐步建立礼法并提的"君道",使之成为适应封建君主统治的礼义法度。"君道"思想不仅提出君主在用人上应该尚贤使能、"王霸"并用,更要求建立相应的体制保障"君道"在各级领导中的实施,这体现出"君道"思想是对古代领导活动及其规律的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4.
春申君姓黄名歇,东周时期楚国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以游学博闻、善于雄辩得到楚顷襄王、考烈王的赏识和宠信,任楚国令尹(相国)二十余年。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晚期的政治舞台上,他于外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于内辅国持权、广招宾客,可谓是名重诸侯,权倾国君,极为显赫。然而,聪明一世的春申君,最终却落得  相似文献   

5.
杨晓磊  邵菲 《决策与信息》2009,(8):100-100,140
本文从张达君案谈起,谈论了科技对法律的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陈君胜,男,1931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曾任上海卫生检疫所副所长、咨询室主任,上海市第二批赴藏医疗队队长。发表论文52篇,《中国原始创新的光子臭氧直饮水机》等13篇荣获优秀论文特等奖或一等奖,其中6篇获国际金奖,在近年相关评选中获诚信、医界精英等金奖,并被授予荣誉称号;另获得"2017年度首届中国艺术金像奖"金奖等32项荣誉金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对待亡国之君大概是最优厚的。尽管有好几位都死得不明不白,但身后无不被追封厚葬,子孙安享荣华富贵。不过,因对待被统一的态度不同,这些前国王的际遇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李煜与钱淑就是不同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正>忠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我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思想与主张,既是社会治理中的最基本准则,又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之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9.
正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原则,反对跟别人走得太近,过于密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君数,斯辱矣;交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与君主打得太热乎了,不免君主日后翻脸,招致悲惨的下场;与他人交往到了形影不离、卿卿我我的地步,到头来很可能像刺猬似的互相伤害,势如水火。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君臣、朋友才能彼此欣赏,相安无事,即所谓"距离产生美"。  相似文献   

10.
道家中的黄老学派以道家为主,融会各家治术,形成了一套"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的"君人南面之术"。其以"因循"为方法论原则,通过卑弱自持以招徕人才、因材授任以使用人才、循名责实以督促人才三个环节,最终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具有丰富的领导智慧,可供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某公司举行员工运动会,总务部派出一支队伍参加接力赛跑。其中A君说:"我跑得比较慢,让我跑第三棒吧。"于是,参赛队员围绕顺序问题展开了争论,最后决定让A君跑最后一棒。他们的战术是让前三棒的人尽量快跑,以给最后一棒的A君赢得更多的心理优势。然而比赛中,事情并没按预期发展。前三名选手表现都很出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古代,凡是盛世,必有明君贤臣。明君之所以英明,就是因为他们成功地集聚和驾驭了那些贤臣,使之为其出谋划策、攻城略地。而贤臣之所以尽心尽力地辅佐明君开创不世伟业,就在于明君知人善任、驭臣有道,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臣属的积极性并服务于其专制统治。"组织成员的能力不能直接决定其对组织的价值,其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感受到的激励程度的高低"(余兴安:《激励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审视古今中外,如何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则笑话:王码发明人王永民有一次正在宾馆吃饭,突然有人走上来问他:“是不是王码?”王永民说:“我就是王永民。”对方连连道歉:“对不起,我认错人了。” 电脑软件WPS与它的发明者的遭遇也一样。在中国,知道WPS的用  相似文献   

14.
好人好官     
吴玉叶 《决策》2013,(1):89
忘恩负义者,既不是好人,更不是好官 X君:"论好坏,总得有个标准吧?" 我:"是的." X君:"好人好官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不能忘恩负义.否则,那就既不是好人,更不是好官!" 我对X君的这一说法感到惊讶:"你为何如此看重报恩?" X君:"因为任何一个人在世上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没有他人的帮助就会一事无成.可若是得到他人的帮助后,转身就忘,或以为他人的帮助是应该的,那这种人还是个人吗?——做官,就更不配了. 过去,有个人受到别人的救命大恩,富贵之后,看到恩人的子孙零落,则麻木不仁,冷漠如陌生人.后来,他得了重病,正要服药时,恍惚之间,看见恩人的手里拿着两封没有封口的信给他.他一看,乃是当年他写的求救信.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原则.反对跟别人走得太近,过于密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君数。斯辱矣;交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与君主打得太热乎了.不免君主日后翻脸,招致悲惨的下场;与他人交往到了形影不离、卿卿我我的地步,到头来很可能像刺猬似的互相伤害。势如水火。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君臣、朋友才能彼此欣赏,相安无事.即所谓“距离产生美”。  相似文献   

16.
机务工程部空客320维修中队定检分队的赵城君,一个80后高大帅气的小伙子,挺直的鼻梁似乎还有些欧洲味道,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如果有文艺才能,恐怕全国海选的“好男儿”也有得一拼。小赵并非航空专业出身,但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缜密的技术思维使他得以经过层层选拔来到川航机务部,从一个对飞机仅仅是好奇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成熟机务维修工程师,其间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归根结底还是缘于那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的对飞机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单位核心圈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其成员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其他人员,都对单位事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习和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神,确保核心圈层成员引领单位事业向上发展。西汉思想家扬雄《法言》一书具有极强的政论性,其思想精神中蕴含的"德、智、革、中和"等人君修养思想为单位核心圈层在积淀品行、涵养才能、观念常新、掌握法度等方面提供了思想借鉴,值得挖掘探讨。  相似文献   

18.
魏夏 《秘书之友》2012,(1):38-40
题记:“哀民生之多艰兮”,“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我一名信访干部的心声。工作之余,我记下信访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今日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既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悼念死难烈士,痛恨反动派的悲愤感情为线索,将记叙、议论、扦情熔为-炉,而文章处处可见的警辟、深刻的哲理美和深沉有力的含蓄美,更使文章充满悲壮气氛.鲁迅先生把这种"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1]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强烈的爱憎,以高尚的挤掉卑劣的,美的挤掉丑的,达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留下了万里长城,杨广留下了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至今只有观赏作用;京杭大运河却一直在纵贯南北漕运,一刻也没停止过它繁忙的运输功能。命运最是神奇,最是奈何不得。早年,杨忠帮助宇文氏建立了北周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儿子杨坚却夺了宇文氏的帝位,做了隋文帝。若干年后,杨坚的儿子杨广又在第三次巡游江南时被宇文氏活活勒死。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谁也不欠谁的了。细细想来,隋炀帝杨广不是一般的冤屈。他只下了三次江南,就被后世多少代多少人说成骄奢淫逸,祸国殃民;而七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却是风流倜傥的楷模,留下无数逸闻故事娱乐民间,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