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巧 《办公室业务》2022,(22):190-192
帮助青年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冲击,是时局和形势赋予我们的必然选择。新时代继续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需要以理性认知作为切入点,奠定好认同教育的基础;需要以情感认同作为支撑点,把握好认同教育的关键;需要以行为践履作为落脚点,实现好认同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情感认同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或其他个体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当个体认同这种联系时,就会愿意保持这种关系,并乐于接受其影响;若没有这种情感认同,就会否定自己与该事物的联系,对之无兴趣,更谈不上接受其影响,即使接受,也是表面上的、不牢靠的。在行政管理领域,关于认同感的研究多半集中在权力认同方面,对情感认同关注较少。笔者认为,在领导支配的环境下,情感的支配常常比权力的支配更有效用。  相似文献   

3.
增强“四个认同”力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四个认同”的认识,深入开展“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切实践行“四个认同”社会价值,凝聚“四个认同”能量,提高“四个认同”文化自觉等,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是创新民族工作方法、激发民族团结活力、凝聚改革正能量、维护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更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日益边缘化、破碎化,乡村面临巨大的社会认同危机。档案具有原始性、真实性等特质,与信任天生相连。因此需要在社会认同理念下,将乡村文化和乡村档案结合起来,以建设出人民认同的乡村档案文化,在人民心中构建起认同的桥梁。本文以四川省什邡马祖村为例,调查分析该地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情况,在社会认同视野下分析其建设效果,期望为我国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是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的先决条件,其价值性话语有助于民众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其目标性话语有助于民众形成理想认同和目标认同,其策略性话语有助于民众形成制度认同和政策认同。网络化条件下,西方话语的渗透削弱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理性权威,大众话语的冲击削弱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文化引领作用,意识形态话语表述上的政治术语化降低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社会认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实践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话语困局。从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层面实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需要构建面向国际传播和社会大众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6.
将数字化技术嵌入乡村治理,契合了乡村转型的现实需要、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需要与公共安全保障的需要。乡村数字化治理包括技术嵌入、观念嵌入和实践嵌入的整套嵌入机制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融合。当前我国乡村数字化治理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应重视人才选用,实现数字化嵌入乡村治理的观念认同;强化硬件设施,提供数字化嵌入乡村治理的技术保障;优化治理体系,满足数字化嵌入乡村治理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宏观层面的国家、民族、政党、政府,还是微观层面的组织、企业、社团,都需要优秀而有影响力的领导者。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领导者,其影响力不仅仅要从职位上体现,更要从人格魅力上体现。那么,如何让被领导者(公民、组织成员)认同你的领导,就成为领导者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政治学上讲,好的领导者要让公民认同你提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往往集中体现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从管理学上讲,好的领导者要让组织成  相似文献   

8.
领导者应充分掌握和厘清物质型、拥护型、反对型、价值型等不同类型下属的决策认同程度、决策认同来源以及未来决策认同变化可能趋向。针对物质型,应构建个体—组织价值联系,保障利益输出稳定;针对拥护型,应巩固和维持稳定的利益与价值输出;针对反对型,应以消解反对情绪为主,兼顾决策认同;针对价值型,应稳定价值实现感知,保持适当物质激励。  相似文献   

9.
<正>认同是对事物的认可,认同危机就是对事物认可产生怀疑。干部"带病提拔"现象会导致干部对自身、干部群体乃至制度产生认同危机,这不仅影响到干部自身的健康发展,还影响到干部群体的和谐与制度的公平正义。一、"带病提拔"会导致干部的自我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0.
<正>组织认同是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领导—成员交换可以影响组织认同:一方面,规范成员的利益性组织认同,另一方面,促使成员产生价值性的组织认同。本文将对这一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一、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认同概念及分析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eader-Member Exchange)认为,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资源交换过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期,单位体制由"铁饭碗"向聘用制、单位成员由依附型向开放型、单位发展模式由稳定型向创新型、单位岗位由臃肿化向精简化转变,造成单位成员岗位陌生、沟通硬化、情感不适、利益依赖等情感认同的现实困境。破解此困境,应以优化配置为基准,全面布局发展框架,促进岗位认同;以技能输出为要求,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推动体制认同;以公平正义为保障,不断优化奖惩制度,强化权益认同;以情感依附为补充,强化建设成员互动,增强环境认同。  相似文献   

12.
公众的社会治理效能感与其政治认同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众对社会参与的满意度越高,公众的政治认同越强;公众的社会公平感越强,公众对政党、体制、政策、文化、身份的认同度越高;公众的幸福感越强,公众对政党、体制、政策的认同越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其政治认同越强。因此,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应以公众社会参与为出发点,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社会公平为突破口,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公众幸福感为着眼点,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探析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及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以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的混合模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工具软件对获取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自我效能感及员工创新行为的得分都较高;变革型领导、组织认同及自我效能感均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变革型领导不仅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还能通过组织认同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调节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频发的企业丑闻中,内部审计师为维护组织利益参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果却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内部审计师面临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与普通员工迥然不同,结合职业情景探讨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成因和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审计的治理效率。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结合儒家伦理将此困境上升为“尽忠”还是“守义”的文化困境,进而提出双重认同对内部审计师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直接效应和联合效应。基于道德推脱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理性机制是道德推脱、感性机制是预期内疚。通过两阶段调研,收集212份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分析和块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认同越高或职业认同越低,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高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高;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低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低;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低。当双重认同相等时,该倾向介于二者之间,且认同水平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呈倒U形关系。双重认同的联合效应通过激发道德推脱和遏制预期内疚来推进亲组织非伦理行为。         结合职业情景研究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使社会心理学和商业伦理学在审计领域得到延展和深化;将具体的伦理困境上升到文化困境,有助于嫁接西方理论,发展解决中国现实伦理问题的本土化伦理理论;提出双路径模型,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感性和理性机制,拓展了伦理决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新疆高校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是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和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新疆高校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本文系统剖析了数字时代背景下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所面临的内外部机制风险,并基于这些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旨在说明新疆高校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以提升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认同,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数字环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该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相关产品设计与大数据应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生产差异化的产品、创造产品价值与迎合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消费者的需要等三项人工智能相关产品设计与大数据应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最受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消费者认同与重视的是创造产品价值特征,其次是建立差异化的产品特征,最后则为迎合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交流已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都是在彼此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借鉴、融合也是文化存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代,它总能因不同地区、民族、国家及不同的社会生活而形成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否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程度是分不开的。文化认同主要是内部选择,而非外力可以强加,它需要人们从内心深处自愿地去了解、感受他国的文化。因此,要想实现文化认同,就离不开语言的学习,人们只有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了解文化的异同,这就意味着在文化认同之前首先要实现语言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陈荣秋  江毅 《管理学报》2014,(4):577-584
选择品牌认同与社群认同作为网络品牌社群中创新活动产生的心理前因,以社群创新成效为创新活动的结果变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路径建模的方法分析上述3个变量与网络品牌社群中的显性、隐性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量化研究证实:品牌认同和社群认同均对社群创新活动有支持作用;社群创新活动在心理认同与创新成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显性创新活动对创新成效有积极作用,而隐性活动则对创新成效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柯  林伟  丁巧  杨露 《经营管理者》2013,(28):115-115
农民工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农民工心理特点出发来探析农民工的需要,首先从多层次维度来了解农民工的心理特点,包括身份认同的模糊以及心理特征的矛盾。进而围绕农民工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来分析农民工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最后提出实现农民工需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贺益梅 《科学咨询》2023,(6):108-110
为探讨青少年外化倾向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笔者选取了484名中国在校初中生填写外化倾向量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共情量表。结果表明,外化倾向与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道德认同、共情显著呈负相关;道德认同在外化倾向与青少年亲社会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共情在外化倾向与青少年亲社会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道德认同和共情在外化倾向与青少年亲社会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对于揭示影响青少年亲社会倾向的因素、促进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