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辛弃疾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是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同等地看作英雄的。只是《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人们就将曹操视为"奸雄",首先是其"奸",其次为其"雄",是将他作为刘备"仁君"形象的一个反衬。因此,几百年来的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  相似文献   

2.
孟庆德 《领导文萃》2005,(10):85-86
曹操爱才。赵云在长坂坡,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皆赖曹操嘱咐部下,不要伤了他的性命,赵云这才冲了出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的态度好像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蜀魏两国实力一对比,蜀国若没了诸葛亮,没了关张赵马黄,也就等于没了智囊、没了大将,曹操那里却是兵山将海、谋士如云。人才多了是好事,不料,这里却有一个蒋干。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率二十七骑归回南郡,他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的大失,在于他用了蒋干。曹操乃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这一句话,盖棺论定,中国的国粹京剧也给曹操画了一…  相似文献   

3.
<正>诸葛亮素以千古智圣和治世能臣的形象赢得万世景仰。他的睿智、忠烈、清廉、勤勉、坚毅和富于牺牲奉献的精神,虽不能说亘古绝无仅有,确属世所罕见,正所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  相似文献   

4.
良吏多,能亲民,上下就和顺,政治就清明,这是汉唐之世治理国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汉唐之世多良吏,他们是治世的能臣。所谓"能",不是指执法严苛、峻刻,而是指顺应民意,施政宽和。"治民所以便民",凡利民者行之,凡害民者去之,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受惠的百姓在良吏们离任后,仍感念不止,正如史书上写的,"所居民富,所去见思"。以理乱绳的耐心治理"乱民"汉宣帝时,勃海郡(辖境包括今天津  相似文献   

5.
<正>1.请你谈谈对"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奋起之志"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养育了我  相似文献   

6.
正冯道,生于公元882年,在公元954年寿终正寝,一生处于可谓"不幸时代"的唐末五代乱世。在这个"不幸时代",武夫争雄,文官也不好过,"各方镇犹重掌书记之官……然藩镇皆武夫,恃权任气,又往往凌蔑文人,或至非礼戕害"(《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二》)。然而,同样在这个时代做官的冯道,似乎可以称得上是个幸运的人。公元909年,快到而立之年但由于乱世失去科举入仕机会的他,就近投奔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美国99%的民众,但这个国家却被那1%的人所控制。从华尔街蔓延到欧美很多国家的占领抗议活动中。l%对99%宣战把美国最富有和最贪婪者与中产和草根之间存在的鸿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增加了本国民众对国家政经体制缺陷的失望情绪。在华尔街占领者的引领下,占领活动席卷亚洲、美洲和欧洲,已有82个国家的951个城市爆发占领示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堕入乱世之秋的漩涡。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脑海里对西汉能臣晁错的印象,仅限于学校历史课本里"七王之乱"的口号"诛晁错、清君侧",对晁错的认知、评价也就为零。因此,笔者并不敢断言有人提出的晁错的职场"四错"究竟是臆断还是言之有物,只是觉得这所谓的"四错"对办公室人员有些许警示意义而已。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枭雄,袁世凯绝非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或曹操可简单比拟.一方面,袁世凯的非凡事功难掩其道德败笔;另一方面,袁世凯的道义之失同样也不能抹杀其纵横捭阖的韬略与卓越的治事治军之才.袁世凯23岁就果断解决朝鲜兵变,被西方国家的一些人称为当时"中国唯一懂点军事的人".在他的手中,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终结,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0.
正袁世凯一世奸雄,惯于使贪使诈,有史家称:"他一生的本领,就是使贪使诈;他最大的罪恶也是养成社会贪诈之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有人说他挑选、组建的幕僚班子、秘书团队也都是贪诈骄奢之  相似文献   

11.
沮授、田丰都曾是袁绍的重要谋士,都是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也都是曹操“倾心折节”的大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沮授义不降曹,曹操不得已而杀之。当时曹操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曹操对沮授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官渡之战前,曹操得知田丰未随军出征高兴地说”绍必败矣”。可叹的是这两位天才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2.
对于赵普,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半部《论语》治天下",认为他是书读得少而精明强干的杰出代表。既然可以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理解为人们对他活学活用、聪明能干的赞美之词,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朝廷内外讥笑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个大坏蛋!”大多数人谈到曹操,经常会作如此直觉的批评。 有些自认为比较客观的,则会进一步地解释道:“曹操,是很能干,也很会用人,但他阴险、冷酷,是标准的一代奸雄。” 戏剧里的曹操,死灰色大白脸,细长小眼,鼻眼间勾划着黑线条,勾勒出其性格的阴险。加上高大身材,夸张举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和以权术相驭的用人方法,使其阵营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情况;刘备知人善任以及注重情义、以情留人的用人艺术,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基业最弱和人才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虚心纳谏、厚相结纳、充分信任的用人之道,使吴国成为三国中实际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三人的成就说明,用人之道便是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领军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进程中,三人成为英雄中的英雄。天下众多的人才,先后归于三人麾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有不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廿二史札记》卷七)赵翼之论深得历史真谛,但未能探讨曹、刘、孙用  相似文献   

16.
正1.有人说:"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参与。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测评要素: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1这句话从字的象形结构解释了"人"与"众"两个字。不论作为个体的"人"也好,还是作为群体的"众"也好,都反映了事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要求每个成员都要聚自己之力,形成群体之力。2人人需要社会,社会也需要人人,人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元素。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社会,必须从我做起、从人  相似文献   

17.
倪海宁 《领导文萃》2014,(16):45-47
正重中之重曹操翦除群雄、统一北方后,中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而处于"肚脐"位置的荆州,自然成为天下谋略之士聚焦的热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作"隆中对",明确提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认为只有夺取荆州,方能争霸天下。鲁肃也多次向孙权进言,称"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不过,当宏大壮阔的历史画卷变成一张古代军事地图时,人们或许会吃惊地发现:原来,荆州并非一座孤零零的城市,而是个幅员广袤、地形复杂的区域。具体到汉末三国时期,该区域内分布有3处战略要点,即北部的襄阳、东边的江夏和西面的夷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就是英雄演义;笔者认为,《三国演义》还是领导演义.三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较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领导者带着各自的谋臣武将,通过长期的抢山夺城,争王称霸的过程.笔者认为,此三人中,"枭雄"曹操才是最杰出的领导者,至少从结局来看,他得到的地盘与人口都是最多的. 一、领导作用巧妙发挥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者在组织部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具体要发挥指挥、协调和激励三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之洲     
<正>省官不如省事在西晋王朝建立之初,晋武帝司马炎一度想有所作为,想要精简机构,淘汰冗官。大臣荀勖却一盆冷水浇过去,说道:"省官不如省事。"无论荀勖其人在历史上多么不堪,但他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面对一个素质低下、  相似文献   

20.
正官僚场域中的权力能够通过运作使一些官员处于情境正位,使另一些官员处于情境偏位,进而形成权力分布的偏正结构。在官僚场域中,对于权力如何通过隐蔽的运作掩盖支配与被支配的事实并使自身权力正当化这一现象,几乎所有官员都默契地谙熟于心却不宣于口,他们不仅知晓如何通过权力运作使自身处于偏正结构中的情境正位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