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说起曹操,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许靖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直以来,人们都将这句话理解为:曹操在国家处于和平稳定时期可以成为栋梁之臣,当国家处于混乱时期则成为枭雄或奸臣。这种理解是将这句话中"治世"、"乱世"都看做偏正结构,然后再和后面"能臣"、"奸雄"又构成偏正结构的双偏正短  相似文献   

2.
<正>曹操是历史上知人善任的用人高手,帐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为"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评价袁绍却是"有才而不能用,问善而不能纳",综观二人平生是非,陈寿的评价不可谓不客观。而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也"的荀,在官渡之战前对二人便有"四胜四败"之论。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曹、袁不同的历史境遇也证明了荀"四胜四败"之论的正确性。对领导干部来说,曹操"四胜"之才识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曹操入兖州不久,兖州刺史刘岱身亡,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谋士陈宫对曹操说:"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当时,兖州有张邈,有鲍信,有陈宫,有万潜。难道这些人真的就这么差劲,自己领不了兖州牧,却偏偏要让一个刚入兖州的曹操当头领?我认为,除了因为曹操背后有袁绍的背景之外,  相似文献   

4.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5.
<正>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发迹较晚,在初始阶段声望和实力远不如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但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在那个年代一次次的征战中,曹操经常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最终力挫群雄,统一北方。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曹操超人的用人智慧。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士族成风,官承世袭。在相互争夺政权的过程中,曹操为罗致人才,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  相似文献   

6.
戏曲舞台上把曹操处理成白脸奸贼,但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的形象却要光辉得多。许多人用美妙的语言称赞过他:西晋史学家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称他为“哲人”;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7.
杨继斌  李喆 《领导文萃》2011,(11):40-44
葬礼: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公元220年2月22日,汉魏王曹操在邺城的西郊出殡。一代强人在自然力面前,被迫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进退。曹操是在1月23日于洛阳去世的,年66。《资治通鉴》记载,应在稍早一些时候,东汉的末代王朝更改了最后一个年号:"延康"。但曹操的健康每况愈下。曹操离世一个星期后,中原出现日食。  相似文献   

8.
沮授、田丰都曾是袁绍的重要谋士,都是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也都是曹操“倾心折节”的大才。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沮授义不降曹,曹操不得已而杀之。当时曹操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曹操对沮授评价之高,世所罕见。官渡之战前,曹操得知田丰未随军出征高兴地说”绍必败矣”。可叹的是这两位天才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9.
<正>辛弃疾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是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同等地看作英雄的。只是《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人们就将曹操视为"奸雄",首先是其"奸",其次为其"雄",是将他作为刘备"仁君"形象的一个反衬。因此,几百年来的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  相似文献   

10.
刘墉 《领导文萃》2012,(19):88-91
聪明外露的危机谈到自作聪明,绝不能不谈谈曹操的手下杨修。因为他超级聪明、超级爱表现,结果才三十四岁就被曹操砍了头。说几个他聪明的例子:有一次曹操看新造的花园,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离开了。下面人不懂,杨修说话了:"把门改小一点就好了,门里面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嫌门太宽了。"门改好之后,曹操再看,就满意了。心想,这些下面人还真聪明,问他们怎么知道自己嫌门太宽,才知道是杨修讲的。曹操不得不对杨修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1.
正夺城者将,夺国者帅。诸葛亮在政治上,是帅才。正是他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决策,才能让蜀以最弱的力量,跻身于吴、魏之间,而成鼎立之势。但诸葛亮并不能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军事家,至少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指挥官渡之战,击溃袁绍六十万人马,统一了北方;也没有像周瑜那样指挥赤壁之战,消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巩固了江东。由于东吴在军事上的建树,才促使三国政治格局的形成。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也是想学曹操、周瑜,通过一次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一毕业我就被分到县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上班的第二天,办公室老主任就让我为曹操写一份对赤壁之战的总结。刚参加工作就能接受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不用说有多激动了。我花了十天时间采访参战人员,五天时间整理资料,三天时间深入思考,客观地分析总结了曹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做到知彼知己。希望这份总结能让曹操头脑清醒,今后能多打胜仗。谁知道老主任说我写的总结不行:"曹操是丞相,你把失败的责任归结于领导,会  相似文献   

13.
公宜速去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8):92-95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老婆(公)都是别人的强,这是多数现代人的观念。但读过《世说新语》和《三国志》等书的人,大概都会留下这样一种印象:那时的一些人物,在对晚辈的评价上,可不都这么认为。他们倒是常常夸赞别人甚至敌人的儿子,为人家的孩子脸上贴金。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曹操对孙权的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名言,流传了快一千八百年,至今仍被许多人挂在嘴上。孙仲谋就是孙权。他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与曹操曾是战友,两人共同讨伐过董卓。而曹操说这话时,孙权继承父、兄之业,是与曹操鼎足而立的吴国君主,同时也是曹操最强  相似文献   

14.
孟新生 《领导科学》2012,(21):26-28
在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有从众心理。用民间土话说,就是见样学样。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只要管好了几个特殊人群,就能形成正确的导向,把特殊人群的表现转化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这也是管理学上常说的示范带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在特殊人群的管理上,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参考借鉴。群体一:领导身边的人关键词:严管对身边人的管理,最能反映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和领导艺术。在古代,领导身边的人多指家族势力和宠臣,在现代多指秘书、司机等服务人员。在曹魏集团,曹操喜欢表扬人,也喜欢批评人。只是,曹操表扬的多是外姓人,比如说荀是"吾之张良",说典韦是"吾之樊哙"。而批评的多是曹仁、曹洪、夏侯、夏侯渊这样的家族势力,以及许褚这样的贴身保镖。  相似文献   

15.
余竞跃 《领导文萃》2014,(23):59-61
正虽然,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让我们这些读书为文之人倍感自豪的话;虽然,他还写过"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样情文并茂、才气盎然的千古佳句;虽然,他基本上是曹操众多儿子当中最合格的继承者,而且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我还是要很不客气地说:"我非常讨厌这个人,他是一  相似文献   

16.
刘再复 《领导文萃》2010,(18):43-46
<正>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胜利者是玩"阴阳术"的司马懿。阴阳文化也有原形与伪形之分,中国的阴阳家在战国时期是与儒、道、法并行的一大家,《汉家·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均受水、火、  相似文献   

17.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曹操时认为,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而曹操能够成功,又因为他精于谋略和善于用人。可见,用人之道是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19.
正《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魏武帝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自认相貌丑陋不威武,便令手下假扮自己,自己则操刀站于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使者是真有眼光,即便曹操披上个麻袋片,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看出曹操那光彩照人的英雄风度。风度,语出《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  相似文献   

20.
人生之路,大致有四条。吕布猛战三英,为世人景仰,谁知有勇无谋,误入"见利忘义"之途。为了攀升,先后杀丁原和董卓两大上司,以致袁氏不肯留。降刘备后,趁刘备攻打袁术之际,夺了他的地盘。被曹操活捉后又欲降,有了前车之鉴,曹操立刻杀之。郭靖之笨拙溢于言表,行走江湖也不懂计谋,无奈选择了"知足、深研"之门,几十年浸淫降龙掌,武功自成一家,武穆兵法运用自如,深得当时一流人物的赞赏。周瑜与孔明并称"瑜亮",才智自是超群,奈何选择了一条"狭隘的心胸"之路,"既生瑜,何生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