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以短、小、精、碎为特点的短视频成为最受网民青睐、最为流行的网络信息媒介形式之一。在为广大网民提供轻松、便捷、有趣的信息获取体验的同时,短视频的兴起也造成了新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短视频的动态视觉图像增强了反主流意识形态的隐蔽性,短视频的碎片呈现特征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完整性,短视频的泛娱乐化潮流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性。为切实防范上述风险,在监管治理层面,应以"协同联动+智能研判"健全短视频风险防控体系;在平台担当层面,应以"视觉识别+算法把控"夯实防范主体责任;在正面宣传层面,应以"生活浸润+轻松表达"创新主旋律供给;在网民参与层面,应以"素养培育+正向激励"构筑网民防范"长城"。  相似文献   

2.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支撑一个人主体意识的基石,也为个人发展明确目标,为民族和国家进步凝聚共识和力量。现阶段,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意识形态战"的新空间,西方国家重视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高知敏感人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使这一群体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话语呈现出碎片化拼接叙事、情感和信念高于真相、对"后真相"的极化认知等舆论特征。网络"后真相"话语的流动性、群体性及其暗含的"视角创造事实"的特质,不断撕裂着社会舆论的共识价值,从而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困境,主要表现为网络"后真相"话语滥觞造成共识价值的瓦解、非理性倾向造成敏感议题的不断激化、舆论封闭场域对多样性认同渠道的阻塞以及政治冷淡主义使大众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在这一背景下,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路径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批判和强化宣传的单一手段,而应该采取包含认知策略、平台策略、话语策略、治理策略在内的系统性措施,以期避免网络"后真相"话语给意识形态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开了一场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无硝烟的战争"。历史虚无主义在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青少年的三观、动摇"四个自信"方面具有巨大的危害性。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网络战场主动权,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各种文化的交融、交锋、激荡,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态。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成为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思政平台要达到"学生喜闻乐见"与"富有教育内涵"两者间的平衡,就要做到传播的内容既要深刻、有意义,还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广泛传播的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平台运营团队的稳定与长期建设。本文从内容、传播、队伍三个维度,分析了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存在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网络时代特别是移动网络的极速发展,海量信息冲进人们的视野,使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党的"政治领地",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广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作为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理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丰富性和独特性兼具,影响深远。尽管有局限之处,但其"意识形态无历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教育AIE的支配地位"等概念的提出,对于消除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内存在的"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中立论"以及"意识形态虚假论"等理论障碍和现实误区,厘清"今天我们是否仍需建设意识形态""我们需要建设何种意识形态"以及"采取何种途径建设意识形态"等问题,更加有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解答上述问题,当从明确意识形态建设意义、完善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和优化意识形态建设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回应和关照。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认为自己是西方政治、军事和传媒所针对的目标,西方旨在通过推行新自由主义战略,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世界霸主。因此,关于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相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北京意欲保持防御态势。中国明确表示要捍卫"意识形态安全",抵御西方实施"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经过意识形态的培育、认同、强化和践行四个阶段。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着重大挑战:新兴媒体促使社会要素发生质的变革,网络信息全球化解构了现有意识形态传播模式。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在尊重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强大的经济支撑,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敢于发声、"亮剑",丰富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培育高端人才,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11.
中立性一直被认为是达到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支柱,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认可.但是,过分强调中立性,有可能会妨碍理论研究的进步.研究者已经发现,在存在经济后果的条件下,完全做到中立已经难上加难,而有意识地向外部使用者倾斜已经成为共识.并且现有的中立性的含义妨碍了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向中小投资者倾斜.从理论研究来看,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中立性是达到真实和公允的必要条件,真实和公允也必然需要中立性.从实践看,中立性是一个用来抵御各利益方压力的挡箭牌.中立性的最大缺点在于没有对外部使用者的差异作出区别,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向更弱者倾斜,从而达到中立性始终秉持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并作一系列战略部署。作为国有企业党委,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期以来注重企业意识形态的打造。本文主要是围绕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创意识形态建设新阵地所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平台,构建网上网下一体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融媒体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关键是加快主流媒体进军网上的步伐。"00后"大学生群体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社交已经成为其最大的共性特征,要充分利用好融媒体平台,从发布信息、矩阵联动、信息抽取与精选传播、创新视听等多方面引导"00后"大学生形成规范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干革命就要"笔杆子跟枪杆子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管宣传、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异常迅速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众接收与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并逐渐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误会和摩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公正、公开和高效的政府形象,但也具有一系列消极影响,如网络"民粹主义"干扰政府正常工作、低门槛下的全民参与挑战政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8):12-13
正以尊重城市客观现实和反映城市发展演化的本质规律为唯一目的 ;不以"经典"作为城市转型的理论指导;不以意识形态主宰城市转型;以科学的方法对城市转型进行设计。20世纪末至今,"转型"以及"城市转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2014年第一期出版的《城市规划学刊》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沈清基教授提出"科学转型"、"文明转型"和"生态转型"三大城市转型主题。首先,符合科学精神的城市转型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尊重城市客观现实和反映城市发展演化的本质规律为唯一  相似文献   

17.
张甲田  曹蕾 《科学咨询》2022,(7):106-108
“网红”作为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而衍生的产物,在大学生网民群体中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虚拟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挤占了高校网络话语空间。高校与思政教师应努力提升网络话语影响力,着力培养与构建话语队伍,丰富网络实践内容和形式等入手,抢占意识形态教育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张保明 《领导文萃》2012,(16):115-118
阿拉伯"基地"组织编制了一份全彩色的英语在线杂志,他们不仅利用在线杂志宣传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而且通过网络收集信息和招募"基地"成员;索马里"基地"组织分支Alshabaab建立了自己的"推特"账户,并利用这个账户用英语辱骂对手、鼓吹恐怖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干部价值观的培育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还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成败。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领导干部深受消费主义之害而不自知。作为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主要通过"虚饰化""统一化""合理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把关机制主要有:核心理念为意识形态控制,把关层次要多方形成合力,关键是提升虚拟社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