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讲,从总体工作内容和上级任命的名称来看,有正职和副职之分,但从分工来看,无所谓正职和副职,每个人都是分管领域和所在部门的一把手。从这个角度讲,人人都是一把手,人人都有着一把手的权力,且担负着一把手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如何才叫称职的、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呢?笔者认为,应达到以下三种境  相似文献   

2.
一把手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权力大、责任重,因此,要当好一把手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一把手特别是初任一把手踌躇满志,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干好各项工作的愿望强,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一是初任一把手者,领导经验不足,把本单位的情况想得过于简单,而高估了自身能力;二是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觉悟也有高有低,不可能人人都与一把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任何单位,无论其规模大小、人数多少,都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一把手要想顺利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一把手这个位置,是放大人的优点和缺憾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锻造人和展现人的很好的舞台。要深入了解一个人,我这样想过,最好让他当一回一把手。 我有个同事,为人正派,做事不苟,人也挺有个性,要是他对某个问题有兴趣,总有独到的见解让你佩服;要他给解决某……  相似文献   

4.
<正>毋庸讳言,一些单位的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甚至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成了"一霸手",影响非常恶劣,给党和政府的形象抹了黑。为了制约一把手的权力,一些部门纷纷采取了一把手不再直接管人、财、物的措施,并且有反腐败研究学者认为:"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的做法将成为趋势。"(2014年1月26日《南方都市报》)用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来遏制腐败,并且要使之成为常态,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成立的,并且能够赢得群众的认可,然而,如果认真思考,则会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正>明天上午,局里要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听说这次民主生活会上面很重视,要求的标准也比较高,必须讲真话、说实话,不仅一把手要给副手挑毛病,而且每一名班子成员都要指出一把手的缺点,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还要派人列席会议,专程督查。  相似文献   

6.
陈四海 《领导科学》2004,(11):32-33
现在不少干部对监督一把手的问题深有感触:上级监督一把手———太远;下级监督一把手———太难;同级监督一把手———太软;法纪监督一把手———太晚。此言道出了对监督一把手的无奈,也道出了对加强监督一把手的热切期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先后在乡镇、市直部门和县一级担任党政一把手。根据2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平时的思考,我就用人上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杜绝用人腐败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制衡一把手用人的权力,迫使其“孤掌难鸣”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其表现之一就是用人不公、用人不当。要杜绝用人腐败,首先必须加强对…  相似文献   

7.
何向伟 《领导科学》2006,(19):34-35
在党政领导班子中,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关键的是管好、监督好党政一把手。把党政一把手监督好了,就能起到管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影响一大批人的作用。近年来,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不断加强,取得了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对党政一把手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监督对象方面,存在抵触监督、拒绝监督的问题总的来说,大部分党政一把手能够正确认识、自觉接受监督,但也有少数党政一把手不能够正确对待监督,对监督存在错误认识,有抵…  相似文献   

8.
笔者有一次在与一个沉浮官场多年,给多名市委一把手当过秘书、秘书长,自己又干过多个部门一把手的某市局长闲聊时,听到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一个人一生没有干过一把手,就永远不会真正看清官场内核里面的东西。别看一些号称写官场内幕的流行小说写得天花乱坠,其实都是些皮毛现象,因为这些人没有当一把手的经历。回顾这些  相似文献   

9.
黄培忠 《领导科学》2001,(13):15-15
现在什么工作都强调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一把手负总责;工作没有做好,拿一把手是问,要求一把手引咎辞职……这些做法有其一定道理,是符合现代管理的能级管理原则的。但是,作为下级一把手如果离开了上级领导……  相似文献   

10.
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人才,团结出智慧。善于团结人,不仅反映“一把手”的品行,而且反映“一把手”的素质,反映“一把手”的才能。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国章 《领导文萃》2009,(12):38-38
中国的地方政改,多是一把手一个人的改革。一旦一把手调离现职,改革住住偃旗息鼓。但改革得不到传承仅仅是因为大环境没有转变,“人们不喜欢传承,更喜欢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一个人的改革,成本极高。失败的可能性也大;一群人的呢?都说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窝虫”,想必更难。但也只有当一群人形成改革共识、一群人来集思广益合力推动之时,  相似文献   

12.
<正>一把手分权的思想基础是分权制衡,这是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普遍运用的重要法理。分权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主张将政府权力分解为讨论、执行、司法三个要素,而权力活动又应依法行使。一把手分权并非新规,我国从乡、县、省到国家部委层面都开展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的试点,通常由纪委牵头,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与"末位表态制度"相结合,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使政治混乱、政府形象受损。防范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一把手修养,锻炼其党性;严肃认真地搞好党内政治生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挑选好、任用好一把手;使一把手独立于自我,做慎独的典范;在法治上进行监督与制约;实行政务公开与民众监督;创新公权力运行体制机制;解决一把手监督难题;加强纪律建设,严明纪律。  相似文献   

14.
正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省推动各级党政一把手敢担当、负总责、带好头,通过全员培训、明确责任、加强督促等具体措施,让一把手上紧发条、持续用力,促使一把手真正成为整个活动的"灵魂"。全员培训:开展一把手"三级全员培训"为提升一把手的能力,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贵州省委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所有单位的一把手共7800余人进行了一次全员培训,重  相似文献   

15.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单位一把手到处说情、打招呼,极力推荐某个人进班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一是被推荐者确实综合素质很高、工作能力很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二是一把手认为被推荐者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甚至个人性格与自己相近,合脾气搭班子工作起来顺手;三是一些一把手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结党营私。针对上述情况,考察组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摸清情况是不可能的。在此,笔者建议,对单位一把手极力推荐提拔的干部,经考察认为可以提拔重用的实行易地交流使用为佳。这既能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正>监督一把手,保证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一直是监督的重点,更是监督的难点。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言论一个音"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监督一把手几乎不可能。正所谓"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  相似文献   

17.
人什么是“一把手”?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单位或组织的第一责任人”。这就怪了,“责任”干嘛用个“把”字?所谓“把”,词典的注释说得清楚,就是“握住”、“控制”、“独占”等。所以“把”,当然是“把住权力”。若按“一把手”的字意拆解,应是两个要素:一是“把权第一人”;二是“独占”,并含有“凌驾”意境。于是我对“一把手”称谓产生了三个联想。  相似文献   

18.
<正>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事实证明,目前一把手的选人用人行为还很不规范,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规范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对于加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把手作为党委的核心,位置显赫,作用关键。在用人的问题上,如果一把手自身不正、导向不准、把关不严,就容易造成用人不公现象。当前在少数地方,一把手独揽大权,插手干部选拔任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干部选拔要怎么考察、考察谁,怎样画圈圈、画杠杠都是一把手说了算。还有的地方在用人的过程中老是出问题,这些都与一把手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基层用人不公问题,就要对一把手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20.
古语说,仁者在位而仁人来,义者在朝而义士至。用干部是单位一把手的主要职责和权力,如何识别、对待和使用下属,直接决定一个单位的活力,体现领导水平和素质。一把手要履行好用干部的职责,关键要牢记“三个一”,做到“三公”。一把尺量准,做到公心识人识人是用人的前提,一把手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