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5岁~75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采用高分辨率的超声仪测定CIMT,同时测定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SBP、DBP、FBG、Hbalc),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CIMT与诸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IMT与年龄相关。结论①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②控制血压、Hbalc在正常范围,可延缓颈动脉内膜增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步行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焦虑状态的作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选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运动组(80例)和药物组(80例),运动组进行步行运动和常规药物治疗4个月;药物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前后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ZUNG焦虑量表评分,了解试验前后有无差异,明确步行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焦虑状态有无改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实验前后的IMT与ZUNG焦虑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步行运动能改善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的焦虑状态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分为两组,分别测定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在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在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其原因是代谢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寻找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体检中心老年人(年龄≥65岁),纳入210名受试者;依据2002年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学会(NACB)推荐分析TSH值,以患者血清TSH观察值的P25(TSH为1.35U/ml)及P75(TSH为2.57U/m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高TSH组(TSH2.57U/ml)86例、中TSH组(1.35U/mlTSH2.57U/ml)70例及低TSH组(TSH1.35U/ml)54例。检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功能、颈动脉超声、血脂、血糖等,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1)各组在年龄、性别、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TSH组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均高于中TSH组、低TSH组(P0.05);中TSH组的TC高于低TSH组(P0.05);而中TSH组的TG与低TS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TSH水平升高,CIMT越来越严重。不同分级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Person相关分析示CIMT与年龄、TSH、TC呈正相关(分别r=0.600,0.211,0.272;P0.05)。结论老年患者的CIMT与血清TSH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SH水平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9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并与高血压分级、病程、脉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253例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对41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采用个体化降压治疗、强化调脂治疗。随访一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分级程度、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TC、LDL—C、UA、CRP、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调脂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临床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强化降压调脂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血压并发不同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波动差异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依次纳入A,B,C,D四组,对比四组尿酸(SUA)、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将四组重新分组组合,≤2种相关疾病组合为一组(A组、B组、C组),保留D组(2种相关疾病组),比较其SUA水平,并对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C+D)组与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A+B)组SUA水平。结果四组UA浓度:A组B组C组D组,MAP大小:A组D组C组B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SUA水平324.15±4.87μmol/L明显高于D组(P0.05),C+D组的SUA水平333.12±1.54μmol/L与A+B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而重新分组后的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SUA与其MAP呈正相关(r=+0.789,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UA水平最高,合并疾病越多,其尿酸水平越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能是影响合并高血压患者SUA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13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的测定。结果①高血压NIMT大于对照组(P〈0.05),ABI小于对照组(P〈0.01)。(参高血压组IMT与ABI呈负相关(R〈0.01),对照组二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BI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适合作为高血压人群常规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1 9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个体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 277例,分为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同时确诊非冠心病个体64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资料?结果:3组总体比较,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脂蛋白a?高血压?本次入院发病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吸烟?每天吸烟量?饮酒及工作活动强度和平时锻炼频率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和每天吸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男性?年龄> 60岁?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可增加单纯冠心病发病风险,同时年龄> 60岁?BMI≥24?高水平总胆固醇和吸烟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女性?BMI≥24?高水平甘油三酯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结论:女性?BMI≥24?血脂水平异常和冠脉多支病变等因素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应开展针对性的人群预防,加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全部病历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其中粥样斑块形成占87.5%,常见部位依次是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受年龄增长及伴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硬化程度加重。结论颈动脉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颈动脉检查应进一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金山工业区年龄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了解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发病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609例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人数为888例,患病率为55.19%,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趋势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体力活动不足、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TG升高、HDL-C偏低、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金山工业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除了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外,体力活动不足、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均是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可控危险因素,加强高血压危险因素控制,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Type2DM)有关的危险因素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市城乡4个社区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2,354人,按照WHO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Type2DM和糖耐量低减(IGT)。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一般特点和危险因素的分布采用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186例完整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231人,糖耐量低减者268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2型糖尿病家族史、腰围和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独立相关。结论除遗传和年龄因素外,腹部肥胖和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控制腹部肥胖和血压,对预防和减少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以及获益人群。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试验组(5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14d疗效、NIHSS和mRS的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IHSS和mRS的评分为(5.78±1.12)分和(1.53±0.31)分,对照组为(7.53±1.46)分和(1.92±0.77)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表明,年龄70岁以下、未合并糖尿病、梗死部位为后循环的患者应用阿加曲班预后更好(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年龄小于70岁、未合并糖尿病、梗死部位在后循环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243例晚期肺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感染特点及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3例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78例,感染率32.01%,以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放疗、化疗、年龄≥65岁、吸烟指数≥400年支、中性粒细胞数目≤2×10~9/L、血浆白蛋白含量≤35g/L、血红蛋白含量≤110g/L、ECOG评分2与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相关(P0.05),其中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之间的感染率作出了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放疗、化疗、年龄≥65岁、中性粒细胞数目≤2×10~9/L、血浆白蛋白含量≤35g/L、ECOG评分2为晚期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感染率更高,且有多种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OSAS)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以及OSAS严重程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MI)、平均血氧饱和度(ASpO_2%)、最低血氧饱和度(MSpO_2%),根据是否合并OSAS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轻度OSAS组(45例)及中重度OSAS组(55例),分析三组对Cys C与Hcy等早期糖尿病肾病指标的影响,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轻度和中重度OSAS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结果 DM合并OSA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均高于单纯糖尿病(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延长及AMI升高成独立正相关,MSpO_2%与早期DN成独立负相关。结论合并OSAS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引起早期糖尿病肾病,AMI与MSpO_2%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综合内科及护理中心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4例,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测量身高体重及颈围,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四组:单纯高血压组50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49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HS组52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HS组43例,对四组患者BMI、颈围及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BMI、颈围、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OSAHS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均明显升高,对于合并OSAHS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治疗OSAHS有助于血压更好达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部人群不同糖代谢状况及EHP,COPD,CHD,AF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全面干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对1103例(男性875例,女性228例)40~89岁干部健康体检中进行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项目检查。将血糖分层为血糖正常(NGT)、糖调节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IFG合并IGT、新诊断糖尿病(DM)5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组异常检出率。研究血糖分层后各组对不同疾病原发性高血压(EHP)、冠心病(C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房颤(AF)的影响。结果男性糖代谢异常(包括IGT、DM、IFG)检出率高于女性;在各年龄组中,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调节受损;在糖耐量减低的233例中,50~59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多因素有序logostic回归显示:年龄、体质数、HCT、TG、高血压与糖代谢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非常高,而日常诊断率却很低。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更应关注糖代谢情况,积极进行OGTT,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改良的布里斯托问卷,ICIQ-FLUTS)调查老年女性耱尿病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计收治891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其中98例患者发生尿失禁,尿失禁发生率高达11.0%,中位年龄61岁(范围在55-89岁),包括Ⅰ型糖尿病患者59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39例.根据发病机制不同进行分类,压力性尿失禁34例(34.7%),急迫性尿失禁22例(22.4%),混合性尿失禁19例(19.4%),膀胱过度活动症12例(12.2%)和充溢性尿失禁11例(11.3%).结论 由于年龄、绝经、尿失禁家族史、糖尿病病程等原因的影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尿失禁,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尿失禁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监护室术前访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显微镜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4例拟行早期显微镜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n=47,进行术前访视)和对照组(n=47,术前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和术后应激水平高低。结果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Glu,Cor,GH,PRL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增加幅度更小(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VAS评分分别为8.76±1.24分和8.25±1.07分,P0.05。结论监护室术前访视可有效疏导拟行早期显微镜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精神心理状态,进而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已知脉波速度(PWV)是动脉硬度的指示器和动脉损伤的标志量,为探讨臂踝PWV(baPWV)在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的诊断和管理的应用,我们观察了高血压合并或不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时,当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患者baPWV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我们对baPWV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患者77例,按高血压有无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及单纯高血压者分为3组,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探查心脏结构指标: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舒张期直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测定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F斜率。血管弹性测定: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仪器可以测定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踝-肱比值。结果baPWV在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baPWV和年龄、腹围、LDL、内膜、LA、LVDD、LVPW、SBP、MAP、DBP呈正相关,和EF斜率、EF呈负相关。结论动脉弹性减退后,增加心脏后负荷使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而同时伴随舒张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到多种疾病并发时,伴有收缩功能的减退,因此baPWV是一个较为灵敏的显示血管弹性的指标,在没有发展为高血压之前,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之中,就可能影响血管弹性。此时早期应用PWV测定仪进行早期监测及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昆山市锦溪镇老年房颤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暴露水平及临床特点,为地方心房纤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月至7月采用昆山市锦溪镇6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10183人进行体检和调查,取体检提示房颤患者161例与体检心电图正常患者157例进行体检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161人心电图提示为心房纤颤,占总老年人数的1.6%,其中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43例(26.4%),阿司匹林抗血小板63例(38.6%),都不用(35.0%)。其中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89例(54.6%),高甘油三酯大于1.8mmol/L 22例(13.5%),低密度脂蛋白大于3.1mmol/L 23例(13.1%),空腹血糖大于6.0mmol/L 27例(16.6%);女性58例,男性105例;60~69岁41例,70~79岁83例,80~89岁35例,90岁以上4例。结论 60岁以上人群房颤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加,房颤患者与体检心电图正常人员体检血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腹围、BMI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无明显差别,脉搏和总胆红素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