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领导干部一般都掌握着公共资源,而这些资源应当是用来服务大众的,如果将公共资源与"小圈子"联系起来,那么权力的运行将会"变性"。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以谋取非法利益,已成为当今官场不容忽视的现象,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腐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干部既要远离"小兄弟"、不搞"小圈子",又要慎待"小爱好"。这既是领导干部履行好职责的需要,也是培养高尚情操、养成严谨作风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时期以来,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相互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画线、以邻为壑、排斥异己、掣肘使绊。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以  相似文献   

4.
西晋羊祜矢志统一大业,可以说是灭吴统一之战的"总设计师"。羊祜践行儒家入世思想,唯才是举,不搞小圈子;修身齐家,注重实干;顺应大势,攻心为上;以荣为忧,志存公家。羊祜的从政历程,对当下领导干部修身、齐家、理政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互相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画线、排斥异己、掣肘使绊。有句顺口溜"进班子没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圈子没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进班子又进圈子是班子中的班子",就是对这种"小圈子"现象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6.
<正>优秀的领导者应拥有和引导有效的追随者,追随者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越来越不可或缺。然而,在认识追随者内涵的过程中,一些人往往把它混同为领导过程的"小圈子",有些领导干部也着力培养自己的"小圈子",希望依靠这种"圈子"树立自身威信、满足个人欲望。实际上,领导追随者与"小圈子"在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本文试图从内涵、构成和领导影响等方面认识和分析二者的差别,并找到培育有  相似文献   

7.
基层领导干部有十条从政箴言:班子不和睦,一家被人辱;"两口"不团结,会被钻空隙;"老大"不努力,别人干着急;遇事不沟通,矛盾就接踵;搞了"小圈子",孤立了自己;不顾大多数,群众不拥护;耳根一发软,是非无处躲;说话不算数,威信没法树;凡事抱手干,别人抄手看;工作一平淡,前程就暗淡。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查摆"四风"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即要善于"抓大放小"。增强大局观,不玩"小圈子"。  相似文献   

9.
在《秘书进入小圈子原因探析》一文(见于《秘书之友》2010年第6期)中,笔者剖析秘书进入“小圈子”的原因有:获取政治利益,猎取经济利益,寻求保护与支持,身不南己与寻求情感慰藉。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小圈子只能带给秘书一时的荣耀与辉煌;从长远看,小圈子给秘书、给秘书家人、给社会造成的伤害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0.
<正>"群众利益无小事"。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处理群众的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不可能把群众的所有利益问题都及时地、一并地解决,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面对群众利益的事情时,要学会"推、拖、压"。其实,领导干部做事"推、拖、压"有其内在的艺术性,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不应一味排斥,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日,中纪委网站刊发文章,解读"纪检监察室"更名原因。文章指出:过去有种倾向,纪委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甚至有的人手里攒着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不少,但对"小问题"视而不见,总是先等等、再看看,"养大了"再办,一处理就"算总账"。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对干部不负责!  相似文献   

12.
<正>领导机关转变作风,就是要把下属的利益需求和期盼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为基层办实事、为下属解难题,增进感情、改进作风。感悟一:领导干部只有不摘"无花之果",机关才能不开"无果之花"。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盯着机关"甜果不多,苦果不少"的问题,改进自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功利主义作风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脉",找准单位建设的关节点,抓住机关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不搞"政绩  相似文献   

13.
运用换位思考提高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考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宽容人、理解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领导干部学会并善于换位思考,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换位思考能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决策水平的高低体现了领导干部能力的强弱。对工作,特别是关系到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就不可能干出群众满意的成效,也不可能做到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决策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来体现的。决策的科学化的前提是决策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底至2010年初,从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做了“您如何看待领导干部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的问卷调查。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相当普遍。关于小圈子由哪些人组成的选择题,42.75%的受访者选择了“战友、司机”,50.15%的选择了“亲戚”,56.25%的选择了“同乡、同学”,73.04%的受访者认为小圈子主要指“秘书、上下级”。  相似文献   

15.
<正>领导干部职业操守是实现作为"掌权者"和"普通公民"的领导干部与他人间利益协调的基本准则,也是约束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重要标尺,忽略规制领导干部职业操守容易诱发只手遮天、官官相护、权钱交易等问题。近年来,学界围绕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较少探寻领导干部职业操守的具体规  相似文献   

16.
观点速读     
《决策探索》2010,(23):7-7
卢展工:领导干部要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弱化拍脑袋决策的概念,淡化官的概念,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老百姓,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按规律办事,真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否则,发展和为民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7.
张立新 《领导之友》2014,(12):19-20
正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后明确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穆军全在《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本质上就是在缺乏制度规范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与其下属之间、领导干部之间、领导干部与社会上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过程。它暗合了公权力利益化和资本化的"游戏规则",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系统过程。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人  相似文献   

19.
<正>以前讨论领导"小圈子"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小圈子"的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上,研究的侧重点是"破圈",这种讨论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破圈"并不意味着领导就不要圈子。西方的领导—成员交换理  相似文献   

20.
在共享理念下,部分领导干部将公事"共做",业绩"私占";职责"共担",权力"私握";任务"共分",资源"私用";精力"共付",利益"私享"。究其根本,在于领导干部身份不明,位置不清;担当不足,责任缺乏;诱惑增多,优先得利;制度欠缺,监管乏力。想要规避共享理念的异化、公私界限的混淆,就必须引导领导干部科学把握多重身份,明晰"我是谁";精准锁定服务对象,明晰"服务谁";夯实组织存续基础,明晰"依靠谁";提升思想认知高度,明晰"发展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