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经典文本。鉴于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因此,这一经典著作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学习和研究这一经典著作,把握其中所蕴含的共同富裕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价值目标和实践策略,对于理解和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以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整体性面相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呈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受近代西学东渐思潮下的外在语境和文本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内在属性的双重作用而传入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零星移译的初级阶段、出版传播的高潮阶段和求质规范的确证阶段,生成了其自身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一定程度上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疏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准确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靳晓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73-76
安德鲁.马维尔的诗歌《致他羞涩的情人》以常见的"及时行乐"为主题,但较之先前的同类诗作依然独具魅力,让人倍感清新。这与诗作中比比皆是的"偏离"现象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偏离"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思索诗人的用意,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诗作的含义。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诗作中的"偏离"现象来阐释《致他羞涩的情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9):100-102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小说作品。书中展示了穆斯林丧葬习俗的基本过程。通过书中的展示,可以挖掘出其文化内涵,即穆斯林视死如归的生死观,一心向主的宗教观和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5.
出于对大庆未来发展的超前考量,更出于对大庆再创辉煌的责任思考,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4月,大庆连续发布三版《大庆科学发展纲要》。对比前两版《纲要》,第三版《纲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版《纲要》体现了大庆立足现实、抢抓机遇的时代意识;第二,新版《纲要》体现了大庆与时俱进、不断超越的跨越意识;第三,新版《纲要》体现了大庆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科学意识;第四,新版《纲要》体现了大庆以人为本、关切民生的和谐意识。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认识论的视角看,从序列到演化方法的实质是科学认识主体依据科学认识客体的序列和演化的辩证关系,通过研究其序列间的先后顺序及规律性以达到研究其演化的过程及规律的目的。序列是演化过程各阶段的物质形态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演化是序列在时间上的先后展开;序列赋予演化以“空间位置”,使演化在空间上得到统一,而演化赋予序列以历史性或“时间位置”,使序列在时间上得到统一。二者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为从序列到演化方法的提出和运用,提供了牢固的理论依据。从序列到演化方法的一般程序是:研究空间序列→探寻时间顺序→挖掘动力原因→解释说明形成演化理论。本世纪以来,科学认识主体运用从序列到演化方法创立了许多关于科学认识客体演化的新理论,可见,它是一种高普适性的重要的理性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1):114-118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虽然是部军事著作,却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及其将会发生的变化,不仅在最混乱的时刻以极强的说服力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思潮,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不仅以科学的分析预测了抗战的三个阶段,给了抗战以正确的思想指导,并最终为历史所证实;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留下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即文章中贯穿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分析又不断综合,从抽象不断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其一,必须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其二,唯物史观依然是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其三,客观而又全面地认识当前的中国,是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性条件,在这方面要取得共识,离不开唯物而又辩证的思维,也离不开以这样的思维来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当代中国需要新的如《论持久战》那样,对于社会各种矛盾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极具说服力的论著。 相似文献
8.
该著为美国籍学者张孙康怡(Kang—i Sun Chang)所作,由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鑫虎翻译。对后唐到北宋这一期间中国“词”的诗体演变进行了详尽论述,这为那些对中国古代诗学有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该著约有十几万字,本刊从2004年第6期开始陆续发表。本文为该著的序言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鲁迅又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其因导源某些人对鲁迅的挑战。首先,一群自称“是喝狼奶长大的”“新生代”作家在《北京文学》(1998年第10期)发表了由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在问及鲁迅时,韩东说:“鲁迅是一块老石头。”“他的反动性也不证自明。”朱文则狂傲地说:“让鲁迅到一边歇一歇吧。”这之后,葛红兵连续发表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芙蓉》1999年第6期)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写一份悼词》(《芙蓉》2000年第1期)两篇文章,鲁迅成了他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实践,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实践检验,已经成为磅礴于世界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科学社会主义好象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使我们有办法去打开当今形形色色“社会主义”学说和实践的奥秘,帮助我们从种种光怪陆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发生的东欧、苏联剧变,意味着作为一种实践的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及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张。这使得一些西方学者欢呼雀跃,并欢庆资本主义的胜利;也引发社会主义学者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些问题也是理论界必须回答的问题。然而许多传统的原则和理论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的需要,也必须进行理论创新。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的最新力作《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正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该书从全球化的角度对当代社会主义所… 相似文献
12.
该著为美国籍学者张孙康怡(Kang—i Sun Chang)所作,由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鑫虎翻译。对后唐到北宋这一期间中国“词”的诗体演变进行了详尽论述,这为那些对中国古代诗学有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该著约有十几万字。本刊从2004年第6期开始陆续发表。本文为该著的导言部分(续)。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取代空想社会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在20世纪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初级社会主义制度在一批较为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势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就连封建王公贵族和法西斯主义分子也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各色社会主义理论、各种社会主义运动、各样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起来,社会主义真所谓“其兴也勃焉”。然而,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又可谓“其亡也忽焉”,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更张。于是福山宣称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布热津斯基扬言社会主义大失败,几乎一夜之间世界… 相似文献
14.
1956年,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茅盾作了题为《鲁迅一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重要报告,论述了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茅盾认为,“从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看来,1927年前后是一个转折点……我们不妨以此为分界而称为前期后期……”这就是说,以1927年为分界,鲁迅思想可以分为前后两期:1927年以前,鲁迅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1927年以后,鲁迅是一位共产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就是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茅盾关于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的新论,超越了瞿秋白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显得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主要探讨了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新课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世纪,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把几千年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飞跃,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的历史。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骄人的成绩,也有令人惋叹的悲剧。就在20世纪末社会主义实践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跌入低谷时,社会主义的中国异军突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竞争力。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阐述,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密切相关.“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的原则有两个层次的意蕴:理论叙述的先后顺序与经济学范畴所表现的关系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致的;经济思想的成熟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程度.“从后思索法”意在提醒人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处,“俯瞰”较为低级的历史进程.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与猴体(低级)和人体(高级)的关系是有差别的,不能混同.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运用的叙述方法并不只限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核心命题在于指明:资本是劳动产品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的产物.“抽象”在思维中上升为“具体”的过程, “理论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齐鲁学刊》2017,(6)
张惟捷先生于《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发表《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一文,讨论了郭静云先生《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中若干古文字学的问题。然细读张文,可见其内容舛误亦多,可商之处凡16组23条,其论据与释读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而言,郭书虽有小瑕疵,然张文所论疏漏之处更多,主要有二大问题:第一,由于张氏行文多引学者文章,对于学者文章的引用或理解产生偏差,很多部分并不能作为反驳郭说的根据;第二,张氏还有对古文字的释读有误,或是对郭书理解不清的情况,这部分占张文全文之比例并不多,但有问题之处却不少。且作为一篇反驳文章,张氏除了少部分内容外,其余大多以学者的看法作为反驳的根据,并非直接针对郭书在材料运用、逻辑与推导方面进行讨论。由于张氏文中存在诸多缺失,导致其文可观者寥寥。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文本来看,首先,既不能把经济学的“两条道路”都看成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不能把第二条道路仅仅看成是古典经济学的道路和方法。因为第一条道路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这是研究过程;但第二条道路则相反,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是叙述过程。若没有第二条道路,任何经济学都无法立足于本质和规律对事物做出解释和说明。其次,既不能认为马克思拒斥和否定第一条道路,也不能把两条道路绝对对立起来。因为若没有第一条道路,就无法透过事物的现象表层揭示和把握深处的本质和规律。在此意义上,第一条道路为第二条道路奠定了唯物主义原则和基础,二者共同构成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最后,不能认为第一条道路的“抽象”是包含了经验内容的“特殊”,因而是与现实事物相联系的;而第二条道路的“抽象”则是排除了经验内容的“一般”,因而是与现实事物无关的。因为任何抽象,无论其抽象的程度有多高,都是对现实事物的体现和反映;特别是,抽象程度的差异本身就是对现实事物发展程度的差异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20.
从《资本论》创作历史看马克思科学辩证法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但没有制定“辩证唯物主义”的术语 ,也没有写出专门的唯物辩证法的著作 ,但他却留下了作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资本论》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通过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方法来体现的 ,甚至可以说其完成形式的实际存在形态就是《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因此 ,我们探索疏通《资本论》的哲学脉络 ,破解和阐述其对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内涵的隐喻和明示 ,实质就是透视《资本论》创作过程背后的思想活动的内在本质。一、马克思的理论活动的出发点马克思理论活动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的社会机体及其经验事实 ,这就规定了他首先着手的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