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的一位领导人曾经在群众大会上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个新加坡商人来中国做生意,去一个餐馆吃饭,想吃"炸鸡蛋",但从他嘴里就变成了"炸弹",差点没吓着我们的店小二.原来,他不知道一个念二声,一个念四声.  相似文献   

2.
观念不相同     
我爱读流沙河的幽默,他讲过一个小笑话:有一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同学口角,满口英语骂之,夹杂汉语一句“我操你娘”。美国学生不懂,急请旁人翻译。译曰:“他说,他要同你妈妈做爱。”美国学生疑惑不解,耸肩张臂、问曰:“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收在《高级笑话》中的这一则,标题画龙点睛,叫《观念不相同》。也许是这样的吧。建国数千年,受忠孝节义传统文化熏陶的中  相似文献   

3.
立威信     
明朝初年,一位监生出身的官员当了都察院的都御史.科第出身的御史们看不起他,约了几个即将出差到外省去巡按的,一同去请他做训示,想试试他的斤两. 谁知他竟毫不推辞,立即接见,放大声音讲的重话却只有两句:"从这里出去,不要使人害怕;回到这里来,不要让人笑话."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笑话:某人知道地球是圆的之后,就每天走在大街上,反复地对他见到的每一个人说,地球是圆的。不久,这个人就被强行送到了精神病院。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过度重复正确的话,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永远说着正确的话,并且不断重复那些话的人,比如领导对下级、父母对孩子等。很多人说太正确的话,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5.
你曾经面对资源有限,又需要遵守一大堆束缚的原则与条件,还要求超额完成任务;在组织中,你因受到限制———预算不足、人力不足、时间不足、政策或程序制约……造成完成任务困难,这时候你怎么应对?末代皇帝溥仪在满洲称帝的时候,性情十分古怪,脾气暴躁,不苟言笑。皇宫内臣为使溥仪展笑颜,从各地找来艺人到宫里献艺,但始终无法让他高兴。后来总算找到一位民间说唱艺人,他很会讲笑话,不管“荤”的“素”的,都会令人捧腹绝倒哈哈大笑。在一次大型宴会上,溥仪对这位艺人说:“听说你很会讲笑话,但我只准你讲一个字。如果你能让我笑,我就赏你5000块…  相似文献   

6.
去年,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买下了14%的大陆航空公司股票,并掌握了51%的决策权。大陆航空公司是否会在贝索里手里继续“西方不败”? 哥顿·贝索里乘坐大陆航空公司的班机从盐湖城飞往纽瓦克。半途中,他大声地问机舱的乘务员:“谁会讲笑话啊?”一位送饮料的服务员应声而来,讲了一个叫整个机舱的客人都捧腹不已的故  相似文献   

7.
<正>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一连讲了三个故事,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给老百姓办事设置障碍。李克强总理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总理的话音刚落,会场顿时笑声一片。"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人家本来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结果呢?"李克强说,  相似文献   

8.
轶名 《经营管理者》2007,(11):124-124
人生有的时候是这样:幽默因生活而生,生活本身处处包含着幽默。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幽默的人会快乐,而能够把这些幽默上升为哲理的人更是智者。无论你是否听到过这些笑话,我都希望它们能教会你我在生活中学习、在调侃中成长,也许有了这许多"顿悟",生活会更充满韵味、别具光彩。  相似文献   

9.
评先进     
最近,在一个熟人的推荐下,我从一家企业调到上级机关办公室任文字秘书.我们办公室有五个人,主任老李,副主任大章,事务秘书刘姐和我,另外还有一个病休在家的老杜. 上班第二天,局里开会评年度先进个人,每个科室一个名额.会后,我们办公室召开碰头会,商量我们科室的先进名额给谁. 会上,老李先讲了开场白,然后他说:"同志们,大家都辛苦一年了,咱们办公室的先进究竟给谁,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小郝,你先说说吧."  相似文献   

10.
抽烟换烟     
王处长年过五旬,是机关刚成立就到位的老同志。主管局长却只有35岁,所以从不敢给老王多派任务,担心他耍老资格而误事。我们处的3个人也因此落得清闲,每天跟王处长坐在那里抽烟  相似文献   

11.
开发幽默     
竞争加剧,经济动荡,企业员工面临着超乎寻常的压力。对公司而言,如何保持员工士气,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突破思维的桎梏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现在,一些著名跨国公司上至总裁下到部门经理,已经把幽默融入到日常管理活动中,作为一种崭新的培训手段。 那么如何使幽默成为企业的一种管理工具呢?美国企业及心理问题顾问芭芭拉·麦考博士向公司主管们提出了四个要点,一是把你的幽默对准环境而不是个人,避免讽刺和指责;二是让问题成为笑话的对象,不要让你个人成为笑话的对象。你应该设法避免嘲笑自己,嘲笑环境将是个更好的办法;三是运用麦考的“镜像——借用——预计”公式。即,通过自身的想象来嘲笑环境,通过戏剧性比较来创造喜剧性效果,运用幽默来预计同事的反对意见,四是开发幽默,把它作为一种思维状态。也就是说,乐于以“沉默的喜剧”方式,在你的大脑中创造出紧张压力下放松的幽默意象。  相似文献   

12.
强出一个头     
科里新来一个小赵,年纪轻轻的,长得就像个刺儿头. 果不其然.那天,处长开完局里的中层大会,来给我们开小会.在谈到一个关键问题时,处长的话不免有失偏颇.我也听出来了,但听着就听着吧,谁让人家是领导呢.突然,小赵站了起来,张口就对着处长说,处长,您说的这个不对!处长想不到会有人提出异议,面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舒缓下来了,说,你是?小赵昂起头,说,我是新来的,我叫小赵.处长点点头,说,哦,小赵,那你说说,哪里不对了?小赵就一二三四五,一连说了好几个理由.我能看出,处长一直是在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我从心底深处为小赵捏了一把汗.  相似文献   

13.
抽烟换烟     
老翼 《决策探索》2009,(17):84-84
王处长年过五旬,是机关刚成立就到位的老同志。主管局长却只有35岁,所以从不敢给老王多派任务,担心他耍老资格而误事。我们处的3个人也因此落得清闲,每天跟王处长坐在那里抽烟喝茶看报纸。  相似文献   

14.
分苹果与用干部,乍一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逻辑联系。分苹果如果方法得当,会成就一个人的前程,否则会葬送一个人的前程。我曾听过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罪犯的故事,一个是成功人士的故事,两个故事都是讲小时候妈妈分苹果的事。罪犯小时候,妈妈给他们兄弟分苹果,他很想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弟弟却抢先说出了他的 想法,妈妈听了就责备弟弟,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别人。于是,他就违心地说自己想要那个最小的。妈妈听了非常高兴,不仅表扬了他,而且还把那个最好的苹果奖给…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一则妇孺皆知的笑话:从前,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皇帝、百官都被他拍得团团转。阎王听说后,派小鬼把他捉拿到阎王殿,准备判他"下油锅"。这人两眼骨碌碌一转,  相似文献   

16.
很早以前就听过一个故事,是用来形容法, 英、德、中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则民间故事讲:一个做豆腐生意的小作坊老板,看到丝绸商发了大财,心里痒痒的,也想找门路发家致富。一天夜里,他和家人商量了很久,想了许多发财点子,可真要下决心干新行当时,又担心这也不行,那也难办,最终还是觉得做豆腐生意稳妥顺当。邻里知其事后便笑话他:"夜里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做豆腐。"故事告诉人们的是,一个人干事创业,光有想法,没有胆子,迈不开步子,必然一事无成。观照现实,"豆腐老板"式的领导者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8.
广敏 《领导文萃》2010,(2):143-146
<正>《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给我们心中留下的绝对是一个更加丰满生动、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总理形象,比起平时在媒体上看到的严肃多于开心、凝重多于微笑、沉思多于轻松的他,更添了和蔼、睿智和幽默。尤其是认真看了封面  相似文献   

19.
恨谁像谁     
正几年前,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主持人说:你会成为你最憎恨的那个人。"这句话如雷贯耳。我们非常憎恨某人,不知不觉间,却变成像对方那样的人,这不是最大的笑话吗?某人憎恨他的上司,离职后,仍然在别人面前咒骂上司,然而,每个人都觉得他们两个人其实非常像。  相似文献   

20.
多才多艺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王明、康生、陈云同机从苏联飞回延安。康生在苏联共产党代表团中是近似于王明的一个人,政治局委员,地位很高。一九三八年五、六月在马列学院教过我们的课,党的理论这部分是他讲的。他会讲,有一句是一句,条理清楚,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